中国画在新生代人群中的审美变化

2018-01-02 07:59孔少波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新生代中国画绘画

孔少波

摘 要:中国画作为带有较强地域和民族特征的绘画形式,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以来,中国画作为一种审美需求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作为审美的载体,中国画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是以社会背景和观众作为坐标的自我调整。为此,艺术家有必要了解当下新生代群众的审美变化,以此来调整绘画,从而做到绘画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群众需求。

关键词:中国画;审美形式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3-0017-01

一、引言

中国画是一个带有较强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的艺术门类。它的发展在整个人类艺术门类中既有共同性,也有独特性,而在中国艺术中,又具有很强代表性。对于一个艺术门类而言,决定其发展变化的往往有以下几个因素:(1)社会背景的变化;(2)观众的审美需求;(3)材料工具的变化。本文重点就目前新生代对于中国画的认知做初步解析。

二、中国画的传统审美方式

中国画的起源理论界倾向于三种:(1)神灵启发、圣贤创造;(2)起源于象形文字;(3)由劳动中起源。在中国画发展中,支持其进步的理论基础则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儒、道、释。其中,道是核心。在以上两个因素之下,中国画在具体发展历程中,又形成了三个创作方向:(1)文人画;(2)院体画;(3)民间画。早在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就在大力倡导绘画的社会教化功能,而到了唐代,绘画创作则以张彦远的“成教化,助人伦”为代表思想,这种思想,为后期中国画的审美构建了理论方向。总的来看,古代中国画的审美方式均沿着这个方向发展:观气息、赏笔墨。

三、西方艺术的审美方式

在西方艺术的发展中,绘画的重要性远不如中国画在中国艺术中的地位。纵观整个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由于西方没有类似中国儒、道、释这种对全民族精神面貌产生长久影响的情况,因此,在艺术的发展上,少了较多的制约,这就导致西方的审美和艺术创作更多地倾向于观众或艺术家个体,这种特征导致西方艺术的发展有较强的跳跃性,艺术家、观众、媒介、社会等在整个作品的信息传输链中经常发生位置变化。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一书,开篇讲到“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就有这个意思,对比一下波洛克的艺术和文艺复兴时的风景,这个道理就显而易见。

四、新生代对于中国画的理解方式

中、西方绘画艺术对于架上绘画作品理解方式的巨大差异,实际上是同其艺术所处的社会密不可分的。西方的文化更多地是在质疑、批判、建立这种模式下前进的。因此,文化更加多元,所带来的艺术作品也就必然多样化。中国的文化则更倾向于直线式发展,更多地是一种继承、解读的模式,近乎于“自产自销”,这两种模式实际上都是可行的。

可是,中国社会的发展从“五四运动”之后,实际上逐步在接受西方式的发展模式,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正向西方式的开放系统前进。在这个进程中,传统的发展模式势力仍十分强大,這种矛盾就使社会发展有了断层。这个断层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流通速度的加快和人口流动速度的增加,在中国新生代中变得非常明显。

2006年,在广州美术馆举办过《明清人物画展》。同时,馆内还有一个广州市儿童美术展。对比这两个展览,可以更明晰地看到这个文化断层。《明清人物画展》中基本上很少看到少年、儿童去观看,他们更关注儿童美术作品展。在展场中,《明清人物画展》所展出的是南京博物馆明清人物画的精品和力作。儿童美术作品展中除了少部分纸本作品之外,大量的是Video和摄影。联系现在发达城市中小学美术课的开展方式,可以了解到新生代创作艺术作品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的毛笔及宣纸的创作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这就导致了新生代在观看中国画时,只会从作品的外在面貌出发。在解读一张作品时,无法以传统中国画的气韵、笔墨、涵养等去理解中国画。这种对于中国画的审美方式,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刨掉中国画的根基。

但是,中国社会向西方靠近又是完全不可逆的,因此,所带来的文化转型和思想转型也是不可逆的。这种思考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就会直接导致中国画的审美方式会发生必然的变化,逐步转向艺术风格多元化、创作手段多样化、作品面貌模糊化。这种由于社会变化所导致的新生代对于中国画审美方式的变化有两个方面的影响:

1.传统的中国画作品逐渐变成博物馆的艺术,这是由于文化断层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2.新生代创作的中国画是复合型的中国画,仅仅只是挂着中国画名字的绘画作品而已。

以上两种情况在一方面造成了传统中国画审美到表现的断代,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中国画的多元化发展,增加了中国画的自主选择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生代对于中国画的理解和掌握实际上已无可能具备强烈的“中国范”,对于这种变化,所采取的唯一态度只能是“物竞天择”。

参考文献:

[1]樊波.中国画艺术专史.人物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2]E.H.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生代中国画绘画
“新生代”学数学
中国画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