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革命出生入死为人民屡建功勋

2018-01-02 00:34郑杰川杨晨
祖国 2017年21期
关键词:张玲日军部队

郑杰川++杨晨

向守志(1917-2017),四川宣汉人。1933年参加少先队,后任区游击队队长,1934年7月,带领100多名游击队员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在红军九军任班长、副排长,参加了红军长征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攻”,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在敌后坚持八年抗战,参加了林南战役、对日大反攻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支队长、旅长、师长。1947年在豫北攻势中,率太行独立第二旅先歼国民党军一个团,又配合友邻阻击突围之敌,全歼国民党第二快速纵队,战功卓著,全旅受到晋冀鲁豫军区通令嘉奖。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15军44师师长、军参谋长。回国后,任15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西安炮兵专科学校校长、炮兵技术学院院长、军委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向守志是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向守志同志始终忠诚党和军队事业,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奉献了毕生精力。他政治立场坚定,忠于党、忠于人民、终于共产主义事业,重大问题上敢于坚持原则,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旗帜鲜明;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雷厉风行,具有丰富的军事工作经验和出色的组织指挥才能;他工作积极、勇挑重担,兢兢业业,在每个岗位都为党和军队做出了突出业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始终牢记初心、保持本色,坚决维护核心,看齐追随,坚持向党组织写思想汇报,充分展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党性修养。向守志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党我军失去了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襟怀坦荡的崇高品德和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的历史功勋将永载史册,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全军官兵永远不会忘记。

少年时代参加红军

向守志从五岁到八岁,读了四年私塾,《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些启蒙读物和传世经典里的通俗道理和学问,也了解不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警句格言,对向守志影响很大。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青少年有这么点文化底子,对社会的黑暗和世道的不公,也就会有一定的认识,加上家庭的教养,向守志从小就有强烈的正义感。向守志七八岁时,父亲、大哥、姐姐都早早去世;另外两个哥哥被国民党抓了壮丁,杳无音信,家里只剩下向守志和母亲。在这种情况下,向守志只得给地主放牛、做工,地主还到家里来催租逼债。10岁那年,眼巴巴地看着家里仅有的一升米被债主抢走,母亲还遭债主狠毒打骂。

少年时的向守志深深认识到:穷人只有奋起斗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才有生路。1933年2月,红军来到了向守志的故乡——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区宣汉县南坝场,刚满15岁的向守志积极报名参加了少先队。1933年10月,紅9军副军长许世友指挥的红军与反动军阀刘存厚的部队作战,向守志带领40名少先队员在煤油桶里大放鞭炮,以假乱真,敌人被搞得晕头转向,吃了败仗,红军一举解放了宣汉县城。少先队立了战功,向守志被任命为区游击队队长,从此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四个月中,向守志带领游击队从开始时的20多名队员发展到180多人,由大刀长矛换装为真枪实弹。1934年7月,家乡“扩红”,不满17岁的向守志带领100多名游击队员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9军。

在艰难的长征路上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向守志经历了扩大川陕苏区和反“围攻”的许多战斗。1935年10月,向守志随红四方面军部队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多次爬雪山,三次过草地,在川康转战10个月之久。红军长征之艰苦,且不说沿途无数次激烈战斗,就说“走路”,就触目惊心。在雪山上,狂风卷着积雪,积雪裹着沙石,向守志扛着机枪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吃力。当时红军战士身上只穿单衣,向守志脚上穿的是母亲送他参加革命时做的布袜子和草鞋,爬山非常费劲,出了汗在寒风里浑身冰冷,冻得牙齿打颤。冰雪打湿衣裤,冻得硬邦邦的,走起路来哗哗作响。快到山顶时,空气稀薄,向守志只听见大家艰难的喘息声。越到山顶风越大,突然一阵狂风袭来,把斗笠、蓑衣卷得呼呼直响,有的战士因饥寒极度乏力,被刮进山涧、深壑,永远长眠在雪窝里了。

那时已经是第三次过草地了。笼罩在浓雾中的茫茫草地一眼望不到尽头。草丛中河沟交错,积水成洼,遍地是稀泥烂草,一股腐臭的气息四处弥漫。想起前两次过草地,简直是不堪回首。当目睹着一个又一个朝夕相处的战友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时,向守志痛苦万分。草地中的天气关非常难过。白天还是烈日当空,晒得人皮焦肉灼,夜间往往狂风大作,时而卷来冰雹,冻得人嘴唇发紫。已经走了10多天了,本就不多的青稞早已吃完,沿途的野菜也被前面部队吃光。有一次,突然,前面不远处传来“救命”的呼喊声。凭前两次的经验,向守志知道又有战友陷入了沼泽地。当时向守志马上来了个“百米冲刺”,全然不顾陷下去的危险。当看见一位战友在泥潭中痛苦挣扎时,向守志大喊着让他别动,然后用脚试探出一块较硬的草块,探出身子,又一次把右手上的那支“救命竹棍”伸向了那位战友。向守志轻轻地、慢慢地、均匀地把所剩不多的力气输送到竹棍上,然后再缓慢地传递给那位战友。一厘米、二厘米、三厘米……半个小时之后,终于把这位战友救了上来。红四方面军长征,大部分战士手中都有一支竹棍。这支竹棍不但能救自己,还能救战友。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

1937年9月6日,八路军129师抗日誓师大会在陕西省三原县石桥镇举行,此时的向守志就是该师386旅771团中的一员。誓师大会后,将士们奔赴抗日前线。路上,看到国民党的败军潮水般的向后撤退,而八路军却恰恰相反,迎着日寇进攻的方向前进,他们恨不得马上给日本侵略者当头一击。endprint

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日军与我军此前打的国民党军远远不同。向守志和他的战友们逐渐摸索、毫无畏惧,在实战中逐渐掌握了日军的特点和我军破敌的本领。八路军虽然兵力有限,装备很差,普遍弹药不足,有的部队三分之一的战士没有枪只能使用大刀长矛与日军拼杀,但八路军作战勇猛、机智,积极寻机歼敌并取得战果,鼓舞了当时全国的军民士气。开赴抗战前线一个月后,向守志和战友们的对日作战经验和战斗欲望越发强烈,他们期待打大仗来报效国家人民。1937年10月中旬,上级通报,日军一个旅团的兵力将由平定县进至阳泉镇,上级命令向守志所在的711团阻击从侧鱼镇西进的日军,10月21日,711团一营前进至七亘村以东老爷庙设防,第二天上午,日军一个联队3000多人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向我军阵地进攻。战斗非常激烈,战至黄昏,日军在步炮协同下多次对我军发动冲锋,向守志和战友们抱着冲锋枪狠狠扫射日军。我1营3连在副营长徐其海的带领下,上起刺刀发起反冲锋,把敌人压下去了。夕阳西下时,担任阻击的我军部队完成任务后撤出战斗,回到七亘村归还建制。我部毙伤日军70余人,我伤亡30余人。

入夜,团首长命令向守志带领1连到敌人设防的侧鱼镇、老爷庙一线进行夜袭。向守志率部摸到敌人阵前,又是投弹又是打枪。敌人以为我军主力来袭,不停开枪开炮还击一夜不得安宁。完成任务后,向守志带兵回营休息。睡梦中听到枪响,原来日军又偷袭我军,向守志快速带领部队按预定计划有秩序地转移到集合地点。团长徐深吉清查各营到齐,指挥部队进入预定新阵地。上午8时左右,陈再道副旅长指挥771团进行运动防御,继续阻击西进日军。这次战斗后,129师以386旅为主在七亘村地区两次伏击日军,都取得胜利。

打一战进一步,10月底向守志由1营调到2营任机枪连连长。时日军109师团经昔阳向榆次进犯,该师团135联队1个大队进犯昔阳。刘伯承师长决定771团参加黄崖底伏击作战消灭这股侵略军。11月1日,日军700余人进入伏击圈,刘师长下令开火,战斗打响。战斗中,向守志指挥全连重机枪一起开火,向敌人射击20分钟,将敌人大部分歼灭,随即撤出战斗。此伏击战,我军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击毙日军300余人,缴获战马200多匹,步槍百余支、电台1部。此战后,771团、772团、769团以及115师主力奉命与其他几支八路军部队共同设伏于广阳、户封地区,又给了日军20师团另一个联队以沉重打击,其中129师三个团歼敌250余人,771团毙伤日军百余人,我军伤亡40余人。

太原失守后,华北国民党军大部分溃败,而八路军却在华北坚持抗击日寇。771团分兵三路深入敌人后方,开展工作和游击作战,破击同蒲铁璐,取得了一些胜利。11月26日,太谷城日军出动步兵500多人,骑兵百余人,炮6门,汽车2辆,向驻守范村的771团2营进犯。上午9时许,敌步、骑、炮600余人,成一路纵队开来。这时我8连1排1班已在范村西北阵地待机。当敌人靠近时,我军首先开火,撂倒四五个日本兵,敌人散开还击。敌骑兵一部5、60人向范村村南进犯,我军机枪、步枪一起射击,又打死十几个日本兵……战至下午3时,日军无法承受伤亡,收拾尸体撤退,我军一路追击。这次战斗共打死打伤日军100余人,击毁军车1辆,我军无人伤亡。喜讯传开,军民振奋。刘伯承师长称赞771团2营打得好。并对这一战法,做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总结说:“这叫作‘麻雀战,是771团发明的,是771团的成功作品。”

“麻雀战”威力很大,它利用日军骄横狂妄的麻痹心理,放手进行游击战,仅一个多月时间,开辟根据地的工作就取得很大进展,人民群众发动起来,踊跃报名参加八路军。后来,八路军在作战中又创造了“跳蚤战”“拉锯战”“飞行神枪手战”等十多种游击战法,给日寇沉重打击。

1938年2月21日,129师师长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决定给予日军一个新的打击。22日拂晓,769团一部袭入旧关,旧关守敌求援井陉,井陉日军派出200余人分乘8辆汽车前往增援,我771团和722团突然发起猛烈攻击。向守志回忆,“当时我抱起机枪一阵猛扫,打得枪管烫手”,5个小时后,将敌人大部分歼灭,击毙日本警备队井丰吉少佐以下130余人,俘虏1人,击毁汽车4辆,缴获步枪50余支,重机枪2挺,迫击炮3门。

1938年3月16日,神头岭伏击战。为了破坏日军向晋南、晋西进犯的交通运输线,刘伯承、邓小平决定以385旅为左翼袭击黎城,引诱潞城的敌人来援;以386旅为右翼,在神头岭设伏,迎击增援黎城的日军。那一年,向守志21岁,是386旅771团2营机枪连连长。接到命令后,他率领2营机枪连随队极速前进进入设伏地段。3月16日,驻潞城的1500多名日军听到黎城方向的激烈枪声,慌忙赶往增援。9时,当他们赶到神头岭时,才知道中了八路军的计,但为时已晚。团长徐深吉发出攻击命令,八路军指战员们向日军开火,向守志指挥机枪连的6挺重机枪猛烈射击。这次战斗,八路军共毙伤俘日军1500余人,缴获长短枪500余支、骡马600余匹。

1938年3月31日,响堂铺伏击战。向守志当时还是机枪连连长。为了给日军进一步的打击,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决定以3个主力团,在响堂铺地段消灭敌人的运输线。响堂铺是日军由邯郸进犯山西的咽喉之地。战前,向守志向全连指战员进行了打敌人汽车的战术安排,要求大家首先消灭汽车上掩护的敌人,其次打敌驾驶员,再就是打汽车的油箱和轮胎。1938年3月31日上午,当由黎城开向涉县的日军汽车队约180辆汽车驶入伏击区时,八路军伏击部队突然出击。向守志指挥机枪连用6挺重机枪向日军车队猛扫,掩护兄弟部队指战员向日军车队冲击。敌人被打得丢盔弃甲,汽车相撞或中弹起火。这次战斗共歼日军400余名,汽车全被缴获。

1938年4月初,为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第129师师首长根据总部的部署,决定以一部兵力开展游击战,消耗敌人,集中主力寻找战机,歼敌之一路。中旬,侵占武乡的日军3000余名沿浊漳河东撤。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当即指挥我军平行追击。向守志带领部队沿着山间小道,快步向前奔跑。16日清晨,追击部队在武乡以东截住东撤的日军大部,向守志迅速指挥机枪连向敌人猛烈开火,掩护兄弟连队分割、歼灭敌人。771团经南王家垴、马汉脚村追歼日寇,向北侧进攻的日军,在李庄被772团2营痛击,扑向南侧高地的日军,被771团的密集火力压回河谷,成为瓮中之鳖。此役,来自不同方向的多支日军与我军激战,我军共打死打伤日军2200余人,我军伤亡800余人。到4月29日,在26天的时间里,日军对晋东南“九路围攻”,以伤亡4000多人的代价宣告失败。endprint

1939年2月,向守志调入771团2营任营长,率部参加多次反扫荡。6月9日,向守志带领2营在巨鹿城北一代活动,获悉日军100余人乘4辆汽车外出“扫荡”,随即设伏消灭40余名日军,击毁汽车2辆。

1939年9月,凌石屯伏击战。这时,向守志已是八路军青年抗日游击纵队771团第二营营长。凌石屯位于冀南的新河至巨鹿的公路上。1939年9月中旬的一天下午,由巨鹿开往新河的七八十名日军,乘3辆汽车驶入伏击地段。向守志指挥本营各连,和第三营一起,将密集的机枪、步枪火力射向敌人,敌人大部被歼。残敌滚下车后企图沿公路边的道沟逃命。因为头两天下过大雨,道沟里淤泥过膝,逃敌鞋子和衣服全粘上了泥巴,跑不动,爬不出来,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捉,少数日军脱光衣服赤着脚往巨鹿跑,又被第一营兜歼,最后只剩下几个光着屁股的鬼子逃到巨鹿城。

1943年8月,八路军第129师一部,对侵占河南省林县县城及其以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进攻,林南战役打响。此役,日伪军被消灭7000余人,日机被击落1架。26日,向守志和战友们追击敌军时,盘踞在坡庄、小庄的千余日军害怕被歼,连夜逃窜渡河,却遭遇山洪,被淹死数百人。林南战役,771团共毙俘敌1000余人。

9月中旬,771团接到去延安担任保卫党中央的光荣任务,部队出发前,李达参谋长正式宣布向守志任第10团团长的命令。1945年5月下旬,第10团与兄弟部队联合作战,发动收复和顺、昔阳等据点的战斗,于5月28日收复昔阳。6月至7月,向守志率领10团参加了元获战役,横扫元氏、获鹿、井陉、高邑县100多公里上的敌碉堡、据点。

抗战时期,最令向守志和夫人张玲开心的事情,是日本投降。张玲说,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时,县委领导正在一起开会,早也盼,晚也盼,终于盼来了胜利的这一天!会议的主题马上变成了“日本投降了,我们应该怎么办”的内容。而向守志是在去师部的路上,看到许多老百姓到处跑着叫喊:“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他立即拨转马头往回赶。不出所料,上级命令他们团立即转入大反攻。全团官兵还没来得及享受敲锣打鼓庆胜利的喜悦,就奔上了新战场。

在解放战争中

解放战争时期,向守志率部先后参加了邯郸、豫东、定陶战役和豫北、道清铁路作战。随后,率部进入豫西作战,配合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参加了平汉、陇海铁路破击战和解放洛阳、宛西、郑州等战役战斗,指挥部队加入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胜利渡江后,他率部千里大追击,从安徽、福建再到广东、广西、四川,一路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

抗日战争胜利后,向守志率部在河北省境内沿平汉路南下,先后攻克赞皇、临城、邢台县城:第一仗打赞皇,夺取了胜利;第二仗打临城,消灭了敌人两个保安团;第三仗打邢台县城,俘虏了700多敌人。1945年10月,率部攻克太行区南面最大的“皇协军”据点——邯郸城后,参加了刘伯承、邓小平亲自指挥的平汉战役(又称邯郸战役)。1946年9月3日,率部在山东省菏泽市大杨湖歼灭国民党整3师主力59团。1947年2月上旬发起汤西反击战。1947年10月下旬,向守志率部挺进豫西;11月2日,攻占宝丰城,全歼保安团长刘法舜以下600余人;11月4日,攻占叶县,俘伪警察局长以下500多人;随后连克临汝、夏店、上店,歼灭敌伊阳保安团代团长袁金祥、土匪司令平文正以下1500余人。1948年4月,洛阳解放后,向守志率部向郑州西南佯动,寻机歼灭敌人;同年10月下旬,率部参加郑州战役,郑州解放后,任郑州卫戍司令。11月中旬率部参加淮海战役。淮海战役胜利后,1949年1月15日,向守志率26旅进至河南省周口地区邓城,进行渡江作战的各项准备;3月4日,以师长兼政委的身份,率整编后的“步兵第44师”向长江北岸挺进;3月27日到达安徽省望江县徐家桥地区,投入紧张的渡江作战准备。部队进至江岸后,担任了第15军渡江作战第一梯队的任务。4月21日16时,44师开始炮火准备,将位于敌方的航标灯塔摧毁;22日,44师登上了江南的土地,胜利完成了突破长江的任务,全师共歼灭敌人143师429团和81师242团各一部,俘敌242团团长杜少南、副团长张文汉以下1000余人,缴获火炮9门。

南京解放后的第二天,4月25日,44师沿途经安徽省宁国、江西省乐平德阳镇、漆工镇一线,向浙赣线之(江西省)横峰、弋阳段追击,将敌交警第七、第八总队和保警中队各一部1500余人歼灭。5月9日,44师前卫第131团翻越武夷山,占领福建省崇安县城,歼灭了残敌。5月18日,44师集中于福建建瓯地区修整,千里追击作战遂告结束。

1949年9月10日,44师参加广东战役;10月30日,44师在广东阳江北惯地区集结,做好西进广西、歼灭白崇禧集团的准备;11月30日,44师进入广西博白西北部的十万大山地区搜剿残敌,经过10天搜剿,残敌大部被歼灭。12月6日,广西战役结束后,陈赓司令员决定由44师执行卫戍昆明的任务,当天,44师抵达广西横县陶圩、南乡地区集结,进行向云南进军、建设边防的准备工作。经过38天1250公里的长途行军,横跨广西、贵州两省区,于1950年2月22日到达云南省曲靖地区。由于形势发生变化,陈赓司令员决定由44师和另外一个师参加西昌战役,原卫戍昆明的任务改由其他部队担任。消灭大陆国民党军的最后一战——西昌战役从3月12日至4月7日,历时25天,共歼灭敌人1.2万余人,其中44师歼敌5000余人,解放会理、西昌等城镇,粉碎了国民党军企图占据西南地区最后一个据点、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幻想。此后,他还率部进行川南地区剿匪作战,半年中指挥全师歼匪5.3万余人。

参加抗美援朝

1951年3月13日,时任第44师师长的向守志率部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4月22日,第五次战役开始,44师132团4连在机枪掩护下,以勇猛的动作,迅速攻占了206高地,歼灭菲律宾前哨排,连克两个山头。132团2营经30分钟激战,占领152高地,守敌大部被歼。132团8连歼敌一部,胜利完成预定任务。第五次战役历时8天,是44师入朝后首次参加的战斗,共歼敌514人,初步掌握和了解了美军作战戰法,第131团第2营荣获3兵团记大功1次,第132团第2营和131团第4营荣获军“出国作战第一功”的锦旗各一面。endprint

5月17日,130团向916高地和古约洞东侧高地敌人发起进攻,17日19时,9连2排排长崔建国带领6班连克4个梅花堡,配合主力占领了古约洞东侧高地,全歼守敌一个排,打开了突破口。在3营突破的同时,第2营向916高地发起连续进攻,有力地吸引了敌人。18日1时,3营机炮连连长祁年旦带领2班夺取了大水洞西南高地,歼敌一个班。130团3连协同7连攻占535高地……全团与敌激战至18日拂晓,敌38团团部阵地为我占领,守敌大部被歼。19日,第132团当晚先后占领了381.2高地、483.9高地和484高地,20日拂晓,我132团顽强地抗击了敌人的反击,经一天的阻击作战,掩护了师主力打扫战场扩大战果,这一仗,第132团首创了在朝鲜战场上白天向敌人进攻的成功战例,并载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21日,44师奉命撤至金华地区集结修整。第二阶段,44师歼灭美2师第38团大部,毙伤美军1784人,韩军23人,俘美2师28团1营营长以下244人、韩军18人。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130团3营9连2排排长崔建国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一次,该团1连、9连,8连1排、3连3排荣立集体一等功。全师还涌现出常同茂、史龙娃等许多功臣和模范人物。1952年,敌实施了灭绝人性的细菌战,44师实施开展反轰炸、反细菌战的斗争,由于44师防范及时,敌人播撒的大量带菌昆虫均被扑灭。

1952年春,44师担任西方山战线防御任务。出进防御阵地时,当面之敌美7师十分嚣张,时常骚扰我军,44师指战员以坑道为依托,狠狠教训敌人,先后击退敌军向我各个高地发动的多次进攻,歼敌300余人。为了进一步夺取防御主动权,提出“一定要把紧张的空气和斗争的焦点推向敌方前沿阵地。”44师各部队为了积极开展冷枪冷炮运动,使冷枪冷炮狙击歼敌人数激增;同时还加强了阵地前沿缓冲区的设伏,歼敌数百人。7月至9月,44师狙击歼敌2649名,有力地限制了敌人在阵地上的活动。

1952年10月,44师遵照上级指示,向上佳山西北、381高地东北两个无名高地发动进攻,130团6连激战33分钟,全歼守敌60人,1连全歼守敌62人,占领了上佳山西北无名高地。美7师17团与我军进行反复争夺,经过4天激战,共毙伤敌人731人。战斗中,还涌现了邱少云、李文彦等战斗英雄。10月12日5时半,隐蔽在391高地前沿的400多名指战员,在邱少云英勇献身精神的鼓舞下,发动攻击,仅18分钟就解决了战斗,全歼韩军170人。战斗到11月29日,我军先后歼敌2700余人。

上甘岭战役是向守志一生中经历的最残酷的战役。战场炮火的密度创历史空前,弹药的消耗量也十分惊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向两个小小山头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炸弹。最多的一天高达30万发炮弹,平均每秒钟就达6发,每平方米的土地上要承受76枚炮弹。阵地表面工事被摧毁了,草木被打光了,山头的岩石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战场上空,昏天黑地,硝烟缭绕。随手抓一把沙土,就有一半是铁屑、弹壳。与此相联系的是兵员的伤亡,血肉横飞的场面司空见惯。

在惨烈的战役中,志愿军参战部队发扬了高度的团结战斗精神,表现了特殊的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坑道作战是最艰苦的阶段,坑道里的条件恶劣到了极点。敌人对坑道进行封锁、轰炸、爆破、焚烧、堵塞,甚至向坑道里投掷毒气弹、硫磺弹。有的坑口被炸塌,有的被堵塞。坑道里缺粮、缺弹药,最要命的是缺氧、缺水。缺氧常使战士头脑发晕;缺水,战士只好喝尿,或者趴在坑道壁上舔石头上的潮气。志愿军战士全靠顽强的意志坚持着。尤其是伤员备受煎熬,有些时候,坑道里连一滴酒精,一卷绷带都没有,只好任凭伤口发炎、溃烂。为了不影响战友,伤员都自觉强忍剧痛,一声不吭,很多伤员都用嘴咬着床单,有的至死嘴里的床单都拿不下来……经过英勇激战,我志愿军部队战胜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抗美援朝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打出了国威军威,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从战友到革命夫妇

向守志上将与夫人张玲是一对从抗战硝烟中走来、携手走过60年的“将军伉俪”。向守志和张玲相识于1943年太行区党委党校开展整风期间。他俩相识之前,1937年秋天,张玲怀揣母亲给的盘缠,奔赴革命根据地太行山,在军政干部学校、太行党校高级班学习;1938年,张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秋,张玲任辽县(后改为左权县)县委常委。他俩相识后,1944年,张玲任平东县委书记。

1943年,太行区党委举办整风学习班,参加的对象主要是县团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学习班前,张玲就知道向守志打仗非常勇敢,当时太行山上战功赫赫的大有人在,她并没有特别在意向守志,两人只是一般的同学和战友。整风开始后,向守志与张玲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过了一段时间,向守志和一些正在學习的同志被调往前方打仗,临别时,向守志对张玲袒露了心扉:“希望两人能做朋友”。张玲毫无思想准备,她以为只是谈工作,没想到向守志直接向她表白心意。张玲考虑了一星期,终于答应了向守志。“他朴实、真诚、丝毫没有官架子,平易近人。在队里学习的时候,不耻下问。而且,他还很爱干净。”张玲说,“有些男同志可不注意个人卫生了,向守志不一样,勤洗手,衣服也都干干净净的,他那个牙缸都用块布盖着,怕落灰。从很多细节中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素养。”

1945年初,经刘伯承和邓小平同意,太行军区政治部批准了向守志和张玲的结婚申请。可一拖几个月,都没机会举行婚礼。同年5月25日,向守志带领全团官兵,执行攻打昔阳县城的任务,路上遇到张玲,已是晚上6点多钟。两人当即商定,举行战地婚礼。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但向守志和张玲却没有邀请一个人参加,没有添置一件结婚用品。唯一的仪式是,两人面对毛泽东像,立下“革命到底、相伴终生”的誓言。张玲说:“我们结婚的那天,身边的警卫员都不知道,战争年代一切从简。第二天一早,向守志就带着部队奔赴战场了。他们一举攻下昔阳县城,俘虏敌伪军200多人。”婚后,夫妻俩南征北战,东奔西跑,不能经常在一起。有时在路上相遇,两人队伍走的却是相反的方向,话都说不上一句,就在马背上挥挥手,望一眼,继续前进。endprint

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开拓者

在我军的将星序列里,向守志具有传奇色彩:他参加战役战斗无数,九死一生、屡立战功,同时又是我国导弹部队的创建者。上世纪60年代初,向守志从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成归来,军区党委准备推荐他任军区参谋长,组织上还专门派人来了解情况。正当他准备回老部队大展身手的时候,1960年6月,却接到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发的命令:任命这位陆军第15军军长为我国第一所培训战略导弹干部的学校——西安炮兵专科学校校长。为办好这所导弹技术院校,他大力倡导并带头发扬“抗大”因陋就简、勤俭办校的校风,先后建起32个专业教室、实验室和校图书馆,后又建起近百米高、总面积达数万平方米、被称为当时中国军队之最的导弹实装操作大厅。他亲自组织教员、专家编写审定教案,短短两年,编写出导弹专业和各类基础课教材近百种、3000多万字,收集导弹技术资料4万多册。在他的领导下,学校成为西北地区屈指可数的名牌理工科大学。叶剑英、罗瑞卿、谭政、张爱萍等领导来学校视察,对该校教学科研和全面建设均给予了充分肯定。

学校初创时期,没有一名教授,人才匮乏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最大的困难莫过于“三材”匮乏。在向守志和党委“一班人”的带领下,靠着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一个培养高精尖导弹武器人才的摇篮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1963年2月1日,总参谋部下发文件,将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技术学院”,向守志任院长兼学院科学研究委员会主任。关于教员队伍建设问题,向守志拟定了一份“拔青苗计划”,想从全国名牌大学挑选一些比较优秀的青年教师和三好学生,选拔到学院进行一至两年的专业训练,然后再留校当教员。不久,罗瑞卿从北京打来电话:“总理同意‘拔青苗计划,并专门嘱咐高教部,要挑最好的人才给你们。”“好!有了总理给的政策做尚方宝剑,我们就什么事都好办了。”向守志喜上眉梢,吩咐分管教学的副院长魏震和训练部副部长黄迪菲:“咱们的‘拔青苗计划马上启动。从全国10多所大学‘拔青苗拔来的17位教授、讲师,以及200多名从全国名牌大学选拔的大学生到校。”

1963年10月25日黄昏时分,历史记下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由甘肃武威1营率先将中国导弹族里的第一代国产地地导弹“东风一号”发射升空。时隔9天之后,仍然是大漠上的日暮黄昏,浅绿色的“东风一号”地地导弹屹立在导弹发射基座上。这一天,向守志从西安赶到发射基地,亲自参加了导弹2营的发射:在西部那片瀚漠上,地地导弹2营的官兵准确地将国產“东风一号”地地导弹送上了苍穹。回到部队下榻的驻地,向守志给发射成功的2营官兵的最高奖赏是“每个官兵两个煮熟的土豆”。

1965年8月,毛泽东主席签发命令,任命向守志为军委炮兵副司令员。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和战场建设的重任落到了他的肩上。1966年7月1日,总参谋部下发通知,正式启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的番号。1967年7月4日,经毛主席批准,中央军委任命他为第二炮兵司令员,但由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这个命令还没有宣布,向守志就被关押和迫害,先后被发配到天津、郑州等地的农场。1975年,向守志恢复工作,再次被任命为第二炮兵司令员。他始终任劳任怨,从没有诉委屈、提条件,始终相信党、相信组织。

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1977年9月,向守志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主要分管作战、人防和交通战备等工作。他多次率领工作组深入一线勘察地形,指导加强人防工程建设。经过1977年和1978年两年的努力,全区的人防工程建设在军区党委及各有关省市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已初步扭转了落后状态,为从根本上改变军区人防建设面貌打下了基础。1980年至1988年,全国人防委员会先后六次在南京战区召开经验交流会,肯定并推广了南京战区人防工程建设的经验。

1982年10月,向守志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985年,南京、福州两大军区合并后,继续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并担任军区党委书记。东南沿海是南京军区的门户和屏障,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他连续多年组织大规模海上联合作战训练演习,有效提高了部队实战能力,探索了三军联合作战联训联战的许多路子和经验。他多次组织特种舟桥部队跨越长江演练,在复杂环境下锤炼摔打部队。他还加强新时期海防斗争与海防建设的探索,深入全区部队进行调查研究,鼓励部队进行大胆试验。他对重大任务科学决策、亲自推动,在蓝军部队培养训练、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大抓基层等工作上,领导南京军区创造了很多新鲜经验,在全军推广应用;抽调部队赴云南边境老山地区执行防御作战任务,组织所属部队精简整编等工作,也取得了突出成绩。

向守志在南京军区工作期间,十分注重部队大力开展研究外军活动,推进军事训练改革。正是在这一时代大潮中,以南京军区第一军教导队副队长王聚生为代表的“蓝军司令”和一批研究外军成果应运而生。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王聚生在各种对抗演习中充当“敌军”排至师的指挥官近百次。南京军区出现“蓝军司令”的消息发表后,在全军掀起了“蓝军司令热”,各级军事主管包括不少大军区的司令员也扮演“蓝军司令”,《解放军报》以“蓝军司令”为龙头的敌军研究宣传达一年半之久。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京军区党委高度重视部队的科学文化教育,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提高部队特别是干部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水平,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领导,努力提高部队科学文化水平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加强对科学文化教育工作的领导,力争在5年内全区干部普及中专或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比例应逐年有所增加。

南京军区党委认真学习中央军委关于“要使我们的干部和战士经过训练以后,既能打胜战,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示,从中看到了方向,对干部战士新的美好愿望热情地给予支持。军区各部队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走出一条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新路子,军地两用人才之花在一座座绿色军营处处盛开。endprint

在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活动中,南京军区的许多部队与井冈山、大别山、茅山等老区和苏北、皖南、闽西、赣东北等贫困地区挂钩共建,帮助普及科技知识。培养实用人才,拓宽致富门路,使90%以上的扶贫点脱贫致富。军区部队积极支援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捐款捐物,援建希望小学,先后帮助3.8万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3700多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与此同时 ,南京军区创建“双拥模范城(县)”的活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江苏徐州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双拥模范城”——这是江苏省第一个“双拥模范城”。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中,作为南京军区党委书记,向守志与党委一班人旗帜鲜明地拥护党中央决策,率领全区部队积极支持各地为维护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推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所采取的措施。他组织召开驻宁机关、部队党员万人大会,率先代表南京军区党委表态,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号召,以实际行动和党保持一致,为保卫四化、保卫改革开放、保卫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做贡献。

热心公益 扶危帮困

向守志离休后,离而不休,经常到青少年中间讲述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参与书画作品义卖;资助困难群众——

离休后的向守志做了一些社会公益事业。1998年夏秋之际,三江流域(长江、珠江、黑龙江)洪水成灾,向守志马上响应慈善总会的号召,向灾区捐钱捐物;当他听说四川宣汉老家兴建铁路、拓宽公路、建设水电站和水库资金短缺时,便四处奔走,募集资金;2003年,淮河流域发大水,向守志捐出了1万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先后捐款6万多元。曾经有不少大企业请他去当董事长、当顾问,他都婉言谢绝了——他宁愿去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作革命传统报告,传播精神文明,为社会奉献余热。

向守志离休后,除了坚持读书看报、收看《新闻联播》、浏览网上新闻,还第一时间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向党组织建言献策,每年都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撰写思想汇报。对于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接连打掉的“老虎”,向守志更是表现出了一名老党员、老军人的正义感——2015年,他在接受《解放军报》采访时怒斥周永康、徐才厚,用词异常严厉:“周永康、徐才厚等人抛弃信仰,背叛党旗下的誓言,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可耻可悲!”

戎马一生、文武双全的向守志在90岁高龄创作《弘扬国学》书法作品并捐赠给山东“孔子研究院”,充分说明了向将军对国学事业的支持与关心。向守志上将虽然经常慷慨解囊进行公益捐助,但他自己的生活却过得很节俭,一生严于律己,对子女、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很严格,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endprint

猜你喜欢
张玲日军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对日军编制和军衔称谓的商榷
日军密码四次落入美军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