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志刚+盛亚军
摘 要:商贸流通体系是指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相关产业构成的系统,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仓储业、以及部分交通运输业。吉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存在专业化人才队伍缺失、资源投入不够导致基础设施不足、商贸流通渠道长、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与参与、流通成本高、经营业态单一等诸多问题,必须通过政府及各级管理部门推动、构建商贸流通体系人才队伍、加强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城市与农村本地龙头企业参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背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等思路进行解决。
关键词:商贸流通体系;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构建;“互联网+”
体系,汉语词语中解释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商贸流通体系是指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相关产业构成的系统,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仓储业、以及部分交通运输业。它涵盖了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流通过程,包括生产、仓储、装卸、包装、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处理等全过程活动。从内容来看,包括日用消费品的流通、生产资料与农产品的流通、物流体系建设、商业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体系建设、农产品安全消费保证体系以及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构建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是扩大内需、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统筹、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一、吉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落實吉林省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需要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服务业)38.422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1.6%,而吉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服务业)7310.4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1.9%,远低于国家水平近10个百分点。商贸流通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达9.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2.9%,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4.6%,而吉林省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只有663.96亿元,占吉林省GDP的比重仅为4.46%。且这部分增长主要在城市,广大农村地区的绝对增长量很少。吉林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工作。加快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是实现这些工作目标的重要途径。
2.实现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建设发展重要途径
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是连接农村与城镇、农业生产与消费、农业服务与流通的桥梁与重要纽带,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对于促进农村市场的稳定发展、农产品及农业物资与农用消费品在不同市场之间的流通与消费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对于扩大农村市场需求、带动农村市场消费、推动农村地区增收、调整农村产业机构及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流动、电子商务发展等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并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保障粮食安全一直是吉林省的战略工作。吉林省农村人口1349.1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0.34%(资料来自吉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除了农业生产与加工外,促进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快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通过该体系建设,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快各类涉农商品流转,有利于提升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进而促进城乡的繁荣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4.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并推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
吉林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是吉林省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吉林省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尤其是农村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吉林省必须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全面发展的思路推进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改善二元经济结构现状,促进城乡经济的全面发展。
5.促进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促进农村市场之间各资源要素的流动,更主要的是将城镇市场的相关要素通过商贸流通配置得以优化,比如城镇市场的人、财、物、管理、技术等资源配置,在市场结构调整、农用日用品及农资流通、农产品消费与流通、物流及设施建设、电子商务及信息手段使用、专业人才培训与交流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吉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现状
1.政府主导政策引领,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成绩显著
近年来,吉林省商务厅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长吉图商贸流通规划》、《吉林省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关于促进扩大消费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林省商务厅关于全面推动商贸业拓展网上销售加快转型升级的通知》、《吉林省商务厅关于“互联网+流通”行动的指导意见》、《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通知或意见,对于吉林省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农村商贸流通业规模正在扩大。农村商贸流通业总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断增强。
吉林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精神,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启动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园艺特产业较快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数量分别比2016年增长8.5%和20.6%,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万人。endprint
2.商贸流通组织体系不断完善,但组织形式相对分散
农村商贸流通的组织体系主要包括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生产加工性组织、销售商、批发市场、零售商、第三方物流组织以及各种产业化组织,就吉林省而言,各级各类组织比较健全,但是相对而言,农业流通中的股份制以及外资企业数量偏少,国有流通组织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以农资流通为例,2016年吉林省各级供销合作社基层社乡镇覆盖面达到93%,比全国85%的覆盖率高8个百分点,导致其他各类组织偏少偏小。另外组织形式比较分散,有规模的大型零售商偏少,零售商多以夫妻店为主,规模小。第三方物流组织不足,偏远地区很难开展相关业务活动。
3.商贸流通业态形式不断丰富,相关设施正在改善
吉林省农村商贸流通已经呈现出了一定的多元化、多业态形式,批发业、零售业都有一定的发展,尤其是零售业,已经出现了电子商务、大型商店、连锁超市、专卖店等新型业态,但是规模不大,尤其是具有品牌影响力的零售业态还很少。吉林省“万村千乡”工程改造了1.6万余家农家店,农村流通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另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吉林省政府已有8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项目,着手加强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改造,同时各地区结合当地流通基础设施实际,开展有一定针对性的投入与建设,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也可见基本上围绕县城开展建设与投入,真正落实到农村市场的不多。
4.电子商务得到一定发展与应用,但相关软硬件配套投入不够
电子商务在吉林省农村市场得到极大的发展,阿里、京东、苏宁、一亩田、邮政等电商企业的农村电商项目已涉及全省39个县(市)、覆盖1300多个行政村,“开犁网”已发展成为省内著名的涉农电商综合服务平台,2011年开通了农资下乡、日用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等三个子平台的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目前拥有注册用户240万,年销售额达1.5亿元,目前,“开犁网”已在全省9430个行政村建设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终端网店)3000余个,覆盖率达32%以上。建设一批电商县市、电商乡镇、电商村屯,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建设农村文化大院4000余个。
相对而言,吉林省目前在农村商贸物流配送、电子支付手段、交易网点建设、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投入还不够,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广大农村消费者的需求。2016年吉林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878.18亿元,其中用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2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虽有很大增长,但是也仅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85%,相关数据没有统计农村市场的投入,但是可以推想不会太多,所以农村市场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三、吉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存在问题
1.商贸流通体系专业化人才队伍缺失
商贸流通体系专业化人才是指懂技术、懂营销、懂市场、懂电子商务、懂物流管理等等方面的人才,但是受到发达地区或城市经济的吸引,以及农村相对落后的经济环境、生活环境等影响,具有一定技术与能力的专业化人才不愿意深入农村市场,导致农村市场缺乏专业化的商贸流通体系人才,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吉林省农村大量青壮年人口外流,73%以上的人口流动到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导致农村地区空心化。另外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导致农村市场一些好的资源不能够整合,不能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不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影响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
2.资源投入不够导致基础设施不足
构建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必须要有人财物等资源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连锁零售超市建设、固定批发市场建设、电子商务建设、公路及交通设施建设等,还有一些必要的软硬件的投入以及相关政策保障。尽管吉林省近年来不断加大农村市场商贸流通的投入,但是与城市相比,投入明显不够。以2016年为例,吉林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878.18亿元,其中用于批发与零售业投入746.75亿元,住宿和餐饮业154.32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162.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5.8%、48.0%、21.7%,三项投入占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数据不含农户),这些投资都用于城市的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而用于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则很少,偏远地区以及人口稀少地区则更加难以投入。
3.商贸流通渠道长,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与参与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大市场大流通的基本格局,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电子商务手段的广泛采用和相关技术的支持,使得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的有序衔接变得越来越可能。但是由于农村市场存在一些天然现状,如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生活、居住分散、市场集中度差、信息相对不畅等,从而导致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渠道相对较长,相关产品供给与需求脱节,存在小生产与大流通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农产品周转,提高了流通成本,制约了农民增收。
另外广大农村市场缺少典型的龙头企业,除了在几个典型的农作物主产区有少数龙头企业外,其他地区则很少龙头企业,在供、产、销各环节中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商贸流通能力差,没有品牌优势,在商超对接、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等方面经验不多。
4.流通成本高,经营业态单一
除了流通环节较多外,由于农村地区相对地广人稀,交通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大型物流企业出于成本与效益的比較,面对相对较少的业务量,也不愿意扩展农村市场。除了邮政业务承担一定的政治任务,将物流的触角有所延伸外,其他快递或物流公司业务很少;另外由于农产品要求新鲜或者保持高品质,需要冷链物流或者恒温物流,对运输设备及交通工具等要求较高,也会导致流通成本高。
农村在零售业态结构方面还比较单一,农村地区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传统流通方式。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还是以小百货、食杂店、夫妻店等方式为主,农村的连锁超市有名无实,无法实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的触角还不能深入乡村,为农村居民带来便利、实惠、安全的消费,连锁经营、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在农村还很缺乏。endprint
四、吉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构建思路
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构建应该包括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构建、商贸流通资源体系的构建、商贸流通业务体系的构建。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努力,比如要首先提升农村以设施设备为代表的运作资源的构建,然后完善各层农村流通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丰富农村商贸流通业务种类和提升辅助服务质量,同时注重农村日用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流入和农产品的流出体系建设。这一系列工作的核心是要以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以及农村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化流通体系的建设方向。
1.政府及各级管理部门推动体系建设
近年来吉林省政府、商务厅以及各级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相继出台了许多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规划及政策,对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起到很好的政策保障作用。目前的紧要任务是将规划与措施落实到位,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各项制度落实的实效。另外政府要整合各方面资源,除了对农村市场商贸流通发展提供平台,还要在资金、人才、制度、技术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同时开展有实效的活动,比如政府牵头引进知名品牌连锁企业、知名电商品牌、知名技术平台等服务农村市场,为农村企业主进行免费培训等。
2.构建商贸流通体系人才队伍
吉林省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较,没有地缘优势,吸引外来人才的难度相对较大,尤其是农村市场的人才吸引相对更难,因此吉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构建的人才队伍主要应该采用自主培养的方式进行,主要是通过加强农村商贸流通主体基础教育工作,组织农村商贸流通主体定期参加知识、技术培训,包括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使农民能够转变为有技能和知识的新型农民。另外也可针对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的实际需求,结合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实际现状,引导农民加强对各类培训以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认识。做好市场引导,加强宣传市场经济导向下农村商贸流通发展趋势,通过文化下乡、技术下乡、知识下乡等多种方式向农村市场普及商贸流通现代化知识,指导农民学会如何把握市场规律、把握政府政策导向等。
3.加强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
商业网点的建设可以分层次、分区域进行建设,按照县城、乡镇、村社等同心圆形式进行网点布局。首先,可以考虑大区域商业网点建设,在人口密集、交通相对发达的行政中心地带构建规模较大的商业网点,通过连锁经营综合超市、生产资料专业店、农副产品批零市场等建设,起到集聚人、财、物等资源的作用,也可以发挥商贸流通集散地的作用。其次,人口相对分散的村屯,选择相对地理优势地方建立小型网点,或者借鉴城市社区的自助扫码储物柜,节省人力成本,促进网络购物及物流发展。最后,偏远地区实行代理制,招募当地代理人员负责商品流通,打通市场末端,实现“商流”、“物流”全覆盖。
除了政府及各级管理部门投入进行软硬件建设外,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商业企业、生产企业等进行软硬件的投入,一方面承担一定社会责任,为改善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贡献一份力量,另一方面从长远角度考虑,也为企业未来进行规划与投资,谋求长期回报,而不要局限于眼前利益。
4.鼓励城市与农村本地龙头企业带动体系建设
鼓励城市商贸流通业龙头企业将业务延伸到农村,比如成立合作组织、定制化生产与销售、农产品加工与服务、建立生产基地形成供产销一体化合作组织等等,带动生产、销售、物流、电子商务等流通环节的发展;也可以鼓励发展农村本地龙头企业,推动其在乡镇范围内发展,以带动整个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比如在省内的主要农产品集聚区(主产区)可以组建龙头企业,既可以合资也可以独资,既可以国有也可以私有或者混合制,尽量本土化经营,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生产成本、组织运输成本等,有利于推动商贸流通体系建设。
5.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背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一方面继续加强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开展线上现代物流平台建设,发展网络供销合作社,可利用“互联网+”环境与设备,搭建和推广农村综合经营流通网络服务平台,提供网络生产经营及销售服务。比如前面提到的阿里、京东、苏宁、一亩田、邮政、“开犁网”等电商平台应发挥各自优势,结合吉林省农村商贸流通需求及实际,开展网络平台合作。另一方面,开展线下现代物流平台建设工作,加强区域物流网络软硬件构建,结合各地区实际,利用各地区优势,如盛产蔬菜、水果、玉米、人参、大米、石头、木材等地区,结合产业优势及产品优势,差异化构建物流平台,降低流通成本。
总之,吉林省农村市场商贸流通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在充分依托省政府及省商务厅等相关政策及制度基础上,扬长避短,统筹谋划,协调各方面资源,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为吉林省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汤伶俐.信息化视角下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9(33-34).
[2]袁曙.農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必要性及其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6(152-153).
[3]张汀汀.我国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构建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6.16(155-156).
[4]翟小光.推进吉林省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一体化建设[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5.01(57-59).
[5]吉林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作者简介:卞志刚,吉林财经大学亚泰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教学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商贸流通、品牌营销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