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 敏 胡 军(.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8;.武汉堤角小学 湖北 武汉 43000)
我国足球青训体系建设研究
□ 魏 敏1胡 军2(1.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81;2.武汉堤角小学 湖北 武汉 430010)
近年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振兴足球作为发展体育运动、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摆上日程。本文梳理了我国足球青训体系现状,并对有代表性的足球强国的青训体系作了简单的论述和介绍。探讨了我国青训体系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介绍了武汉的青训体系,即一个竞赛体系和两个高水平培训基地。本文提出,应加大对足球青训的宣传力度;理顺对教练员条块分割的管理局面;各级政府加大对青训的投入;对教练员增加青少年运动心理、教育学方面的理论培训;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合理吸收社会力量对青训的投入。
足球 青训体 建设研究
目前,足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运动,成为影响力较大的体育项目之一。而我国多年的“世界杯”梦尚未实现,而近年来,仅有的一次入围又止步在第一轮。随着足球的职业化,我国原有的“业余体校制度”也不复存在,探索和建立我国青少年足球青训体系迫在眉睫。应该看到,青少年青训体系是我国足球后备力量的重要源泉。建立、完善足球青训体系对于我国实现足球腾飞,实现中国梦和体育强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上的意义。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足球青训体系实行的是三级网络管理体制:基层学校——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的培养模式。
90年代以来,足球体制管理改革,青训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刘浩、薛俊、赵勇(2007)总结我国青训模式主要有四种:(1)职业俱乐部体制中的后备梯队系统建制;(2)省级运动会代表队和市级运动会代表队训练体制;(3)各类业余俱乐部青少年训练体制;(4)足球学校青少年训练体制。这主要是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单一化的资金投入,转变为社会投入比例的加大。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和足协的管理趋向于组织、协调和业务上的指导。
2009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一起牵头成立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国家每年拿出4000万资金全力打造这一校园足球的培训系统,而且这样的投入将持续10年。自校园足球活动启动以来,已在全国挑选了44个城市为校园足球布局城市。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后,我国青少年足球发展可谓“百花齐放”,形成了政府、教育部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齐发力的局面。《方案》明确提出了“我国中长期目标是要增加青少年足球人口”。国家体育总局在2016年5月,发布了《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男足参加重大国际赛事要“有好的表现”等具体要求,这也无疑对我国青少年足球发展提出较高要求,也促进了青训的发展与建设。2016年,教育部则把足球、武术、田径等列为七大重点项目,强调足球是体育教育改革的“龙头”;今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和《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试行)》的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校园足球教学改革,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材施教的校园足球教学体系,将足球纳入到了我国国民教育体系,进一步的促进了青少年足球发展;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体育首次成为与语文、数学、外语共同计分的科目,同时,足球也可以为体育考试中的一个选项。教育部通过“中考”的指挥棒,增加了足球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比重。随着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我国青少年青训迎来了她的“春天”。
国外关于足球青训较为成熟,其青训理念也与《青少年训练标准》的内涵也是一脉相承的,具有较为先进的青训足球理念。
在国外,特别是欧洲,人们对青少年足球训练的研究非常重视,很具体、也较系统。《新足球学》中曾经明确指出,“训练的最好导师就是比赛”、“比赛决定训练的形式、内容和负荷”。而卡尔·海因茨·黑德尔戈特则清楚地表述了训练与比赛的依赖关系,预示着脱离比赛场景的训练将一事无成。在具体做法上认为,“教学的目标必须是尽快地将少年引导到愉快的比赛经历中去。通过这一目标的道路是由一系列针对比赛的练习和训练形式组成的。”“要让运动员从日常紧密联系比赛实际的练习方法中掌握比赛和比赛动作的基本知识。在练球和比赛的过程中,结合简单的比赛情况向他们布置技术任务。让他们在训练或比赛的同时就学习技术,而不是脱离训练或比赛去另搞一套抽象的、公式化的练习。
英国的《足球技术与技巧》中也明确提出了足球训练中存在的两个误区 “第一个是足球运动员应是先天造就的人才不需要进行训练”,另一个是“在非对抗情况下练得的技术能转移到实际比赛中”。要知道,在非对抗性情况下表现精湛的球员,在有对手的情况下,并非表现同样出色。
德国足协制定的《青少年足球训练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青少年在足球训练中享受快乐。同时,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并有针对性的训练,按照他们的需求和现代足球发展特点来进行训练。1998年,德国开始实行“天才球员发展计划”,其青训体系构成主要由两个主体构成:一是各级职业俱乐部的青少年梯队;二是德国足协从全国筛选并培养的11-16岁的天才球员。后者主要由分布全国的366个培训网点负责训练,也是“发展计划”的第一阶段;而第二阶段的培养则由俱乐部竞训中心、精英足球学校来负责培养。据调查,U18-U21球员在德国甲、乙联赛中的分布:由2000/2001赛季的36名发展上升到2009/2010赛季的76名。而这76名U18-U21球员中,有35名球员(45%)来自于职业俱乐部的竞训中心,27名球员(36%)来自于德国足协足球培训网点,14名球员(18%)在海外受训。其“发展计划”初见成效。
荷兰的青训体系与技战术风格的衔接是青训发展的驱动力。首先其足球群众基础广泛,国内足球氛围浓厚:有分布全国的3400多家草根足球俱乐部;足球注册人口有120万,即15个人中就有一个足球俱乐部会员,而地方政府负责低价或免费提供足球场地,同时,全国有40万志愿者为足球俱乐部会员服务。第二,荷兰的五大俱乐部(阿贾克斯、埃因霍温、费因诺德、阿尔克马尔、特温)也逐步重视并建立青少年梯队。第三,以阿贾克斯为代表的青训营,非常重视家庭式教育,并将之运用到训练中。第四,荷兰的移民政策。一方面,吸引了海外优秀的球员;另一方面使得国内球员具有语言优势,有较强的海外生存能力。
西班牙较具代表性的是拉玛西亚青训学院,该学院是由巴萨前主教练克鲁伊夫缔造的,该学院采用市场运作模式,接受企业和社会力量的赞助。其足球哲学:(1)注重家庭式教育,即将每个球员当成自己的家人;(2)讲究传球艺术和团队精神;关注“小球员和球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能有怎样出色的表演”;(3)注重文化教育,给小球员准备“plan B”;(4)有执行力较强的管理团队。其青训按照年龄来划分梯队,共有六个梯队,从6-19岁,每个梯队又划分为2级或3级不等的级别。
日本青少年足球,走的是“普及提高”之路。董志发(2016)撰文指出,日本青少年足球的普及主要是依靠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而这种俱乐部几乎是每个社区都有,且基本上是业余的,但是每个俱乐部都有训练总监,其拥有亚足联/日本足协的至少是D级的教练员证书,有的甚至是拥有A级证书,而其他的教练员则不一定拥有证书,往往是职员者的角色,没有任何薪酬。同时,日本有一套较为完备的比赛体系,既有全国性与大区域的;也有县、市与地区的;新闻媒体的报道不亚于日本足球联赛。大学的足球运动员根据周围中小学的需要,还定期定时分散到各中小学业余足球俱乐部进行指导。这种对口挂钩的方法,不仅帮助了中小学足球俱乐部更好地开展训练,而且对大学生运动员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社会实践,通过指导训练实践的锻炼,也有助于自己技术水平的提高。
“以进球为英雄”,忽略了足球是一个团队集体项目,这也容易导致小球员“独带”的现象较为普遍。另外,在训练教学上,教学分层设计偏少,不能让小球员最大限度的感受到练“足球”的快乐。
在比赛安排、夏令营和冬令营上很少兼顾小球员与家人团聚一起分享元旦、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让小球员充分享受到家庭亲情及团圆之情。
某些教练员还未真正从“师道尊严”的神坛上走下来,更谈不上将小球员当家人看待。
目前,很多校园一线的青训足球教练员,一方面,其业务主管为足协;另一方面,其人事关系又多属教育局系统管理,存在条块、多头管理的现象。
据中国足协的相关数据,2004年我国的注册球员为4万出头,2009年不足2万,2013年在3万左右。而德国则拥有600万注册球员,居世界第一,其总人口才8000多万。而荷兰每15个人中,就有一个注册球员;巴西、意大利、法国等足球强国的注册球员数也达到了150万人以上。亚洲足球强国日本,走的是“普及提高”之路,每个社区几乎都有青少年足球俱乐部。
目前,我国青训足球教练员的主要构成为足球职业队的退役球员、小学体育教师及足球专业背景的大学生。他们的足球专业都非常强,但是,在进行足球教学上,对青少年的心理及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还显匮乏。对于小球员在训练中所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不能有很好、很准的把握及处理,而影响小球员的成长进步。
由于“业余体校制度”下,很多球员的出路并不是很好,导致很多家长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去踢球。同时,在青少年选拔方面的不平等,也让很多家长对孩子踢球说“不”。加上,中国还不是足球强国,这似乎让踢球的家长看不到希望。“小球员”的出路问题成为横亘在家长与青训营中间的一道“鸿沟”。
武汉作为中国足协五个试点城市之一,形成了一个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两个青训基地的模式,同时兼具政策、资金和场地上的保障,被誉为青训足球的“硅谷”。
武汉市现已形成足球竞赛体系,为青少年足球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平台,也为项目的研究开展提供了平台。该竞赛体系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
(1)校园足球联赛。主要有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级别构成。根据情况,分为三个层级:校内班级足球联赛、区级足球联赛和市级联赛;
(2)武汉市“市长杯”中小学生足球赛。该项比赛,由市教育局主办、市足协协办,由各区教育局组织中小学生足球队以“区教育局代表队”为单位参加;
(3)武汉市青少年年度比赛(市运会预赛)。由市教育局主办、市足协协办,各区文体局组织“区代表队”参加。此赛事作为市运会的预选赛,要求各区必须参加;
(4)武汉市区级青训中心足球联赛。由市足协主办,各行政区青训中心组织青训中心参训球员参加,分为小学甲(5-6年级)、乙(3-4 年级)、丙三个组别(1-2 年级)。
同时,还有武汉市八大青少年精英俱乐部联赛,每年举行的“武汉晚报杯”中小学生足球比赛(已经举行了22届)、尚文青训营组织的各种全国和国际邀请赛等社会力量所组织的比赛。
武汉国内的青训模式是拉玛西亚模式,武汉市足协聘请了巴萨拉玛西亚青训营负责U12的总监贝拉·加西亚。贝拉全权负责教练团队的组建,他们的团队负责整个武汉市三级训练营的工作和青少年球员的选拔。
武汉市足协还在西班牙建立了足球青训基地,国外则采取杯赛的模式来进行培养。自2015年起,武汉市足协与其合作伙伴尚文体育向海外送出了近50名球员,并保证这些海外的球员每年比赛的场次在40-45场。
武汉市是全国最先进行“政府购买”来发展足球青训的城市,市财政每年拨款600万来发展足球;同时,也有有志于发展足球的企业——尚文地产也与武汉市足协合作,每年投入1700万用于聘请外籍教练和足球教练以及青训营的训练费用等。而国家教育部也向“全国特色足球学校”,如武汉市堤角小学、武汉市安徽街小学拨款10万用于发展青少年足球。形成政府、教育部门、企业等社会力量联合发展足球青训事业的局面,在政策和资金上形成了有力的保障。
武汉现与北京、上海、西安并称为足球“重镇”,武汉的青少年足球注册人口达到了近3000人,足球特色学校有近300所,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刷新。有多个职业俱乐部和多个上规格、档次的足球赛场,举办过亚锦赛、中超赛等多个级别较高的足球比赛。2016年4月至今,武汉市足协已经培训各级各类足球教练员近2万人次。
目前,武汉足协尚文青训营所在的训练地——塔子湖足球训练基地也是国家体育总局挂牌的“全民健身中心”。现有“规划总建筑面积”为23894平方米;“建筑基地占地面积”达到9421平方米;绿化率52%。今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足球运动基地教学楼”,已经接待了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中国国家男子国少队、女子国少队,韩国、日本等青少比赛队的训练和比赛;同时,也接待了来自英国足联的专家教练对我国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班;全国比赛的各年龄组的青少年比赛代表团;每逢重大比赛,武汉市青少年队则进行封闭式入住基地训练等。下表1为该训练基地足球场地构成:
表1 武汉塔子湖训练基地足球场地一览表
中国足协的一名官员曾提到发展中国校园足球,第一就是要加大宣传的力度。通过纸媒、网络等媒体,宣传踢足球的好处及国家对足球的相关政策,让家长了解足球能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和影响。
通过加大宣传,还应让小学校长、中学校长及一线的体育教师意识到足球课的意义及重要性,转变固有观念,真正将足球进校园、足球进课堂落到实处。
通过加大宣传,形成社会懂足球、爱足球、踢足球的良好氛围,为青训体系的建立打下良好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教练员是建立青训体系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教练员的业务管理属于足协管理;另一方面,其人事关系又属于学校的教育局体系,因此,各级足协和教育局的通力合作,成为理顺条块分割的重要因素和保障。
除了国家对青少年足球的投入外,各级地方政府也需要加大对青训的投入。以武汉为例:全市305所小学,市里为每所学校划拨专属经费4万元。武汉市足协对于9个区的训练营每年各自划拨经费16.5万元,主要用于聘请优秀教练员的费用,解决了教练员的薪资问题。对于9个区的女足训练营也有专门经费,每个区6万元。
教育部门也每年花费630万元向武汉市足协购买专业方面的服务,两家单位的合作,堪称典范。
目前,对青训足球教练员的培训多注重在足球知识和训练等方面的培训,鲜有青少年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培训。应该看到,对青少年足球训练不单单需要足球方面的知识、理论,还需要综合运用儿童的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也是青训教练焏待学习和加强的重要方面。
应该看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对青少年足球的投入都在逐年增加,但是,我国的人口总量较大,应该吸收社会力量来参与我国青训体系的建设,并探索和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基本制度。这一点,武汉尚文体育做了有益的、必要的尝试与探索。
总之,我国足球青训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这涉及到各级足协、教育局、球员家长,乃至全社会的方方面面。
[1]刘浩,薛俊,赵勇.我国青少年足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
[2]李岩.德国足球协会天才球员发展计划效果评估[J].体育与科学,2012,(3).
[3]张雪峰,杨文斌.拉玛西亚青训模式及启迪[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1).
G843
A
1006-8902-(2017)-12-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