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杀虫剂Benzpyrimoxan

2018-01-02 06:18:50编译
世界农药 2017年6期
关键词:白背飞虱飞虱稻飞虱

筱 禾 编译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上海 200032)

品种介绍

新颖杀虫剂Benzpyrimoxan

筱 禾 编译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上海 200032)

水稻是亚洲国家人民的重要粮食作物,但其产量和品质深受各种病虫害的影响。稻飞虱(PH)被认为是对亚洲水稻生产造成广泛经济损害的严重威胁之一。特别是褐飞虱(BPH)(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WBPH)(Sogatella furcifera)可直接刺吸水稻植株汁液为害。褐飞虱经常会造成“虱烧”(hopper burn),即通过从茎部连续刺吸韧皮部汁液,在收获前使稻田中水稻大面积变成棕色。此外,褐飞虱还能传播水稻矮化病毒和水稻草矮病毒等病毒。白背飞虱还能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近年来,由于亚洲国家稻飞虱对几种现有杀虫剂类别(氟虫腈、醚菊酯、噻嗪酮、吡虫啉等)抗性的产生和进化,对其的防治难度越来越大。为了防治这些有害生物,日本农药株式会社开发了一种新颖杀虫剂 benzpyrimoxan(建议ISO名称)。

1 理化性质

ISO名称(建议):benzpyrimoxan,IUPAC化学名称:5-(1,3-二噁烷-2-基)-4-[4-(三氟甲基)苄氧基]嘧啶{5-(1,3-dioxan-2-yl)-4-[4-(trifluoromethyl)benzyloxy]pyrimidine},CAS登录号:1449021-97-9,研发代号:NNI-1501。

该剂为淡黄白色固体,熔点 121.1 ℃;蒸气压1.39×10-5Pa (25 ℃),溶解度:水 5.04 mg /L (20 ℃),庚烷1.95 g/L,甲醇27.9 g/L,丙酮114 g/L,乙酸乙酯111 g/L,1,2-二氯乙烷178 g/L,对二甲苯55.8 g/L;分配系数log Po/w=3.42 (25 ℃)。

2 毒 性

该剂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2 000 mg/kg(雄),大鼠急性吸入 LD50>2 000 mg /kg(雌、雄)。Ames试验阴性,表明无致突变性。对鲤鱼LC502.2 mg/L(96 h),蜜蜂经口/接触 LD50>100 μg/只(48 h),鹌鹑经口LD50>2 000 mg/kg 体重。

3 剂 型

目前日本农药株式会社开发的有10%SC (w/w)。

4 作用机制

Benzpyrimoxan的具体作用机制不明,但研究发现,其与现有杀虫剂(氟虫腈、醚菊酯、噻嗪酮、吡虫啉等)无交互抗性,说明该剂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可用于防治对现有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

表1 benzpyrimoxan的杀虫谱

5 生物活性

日本农药株式会社通过常规浸渍法评估了该剂对害虫的生物活性,供试害虫为室内培养品系或田间采集。在室内测试中,将水稻秧苗或蔬菜叶片于试验稀释液中浸渍30 s,风干。将供试植物和处理后的饵料放入玻璃管或培养皿中,接种5~20个供试昆虫。供试昆虫置于(25±1) ℃,相对湿度 60%~70%,16 h光∶8 h暗光周期下培养。每处理设2个重复,处理5~7 d后记录死亡率。

试验结果表明,benzpyrimoxan对飞虱若虫活性很高,LC50低于有效成分1 mg/L;对黑尾叶蝉的活性也较高,LC50为有效成分3~10 mg/L。此外,由表1可知,该剂对其他半翅目昆虫的杀虫活性低于飞虱类,表明其对稻飞虱具有极高的选择性。

该剂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对稻飞虱抗性和敏感品系的活性一样高(表2)。

表2 benzpyrimoxan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生物活性

Benzpyrimoxan对褐飞虱敏感品系 1~3龄若虫的防效最高,其LC50比醚菊酯高10~30倍,与噻嗪酮相当,且与噻嗪酮一样无杀成虫活性(表3)。

表3 benzpyrimoxan对不同发育阶段褐飞虱的活性

在日本和印度进行的田间试验发现,在有效成分剂量为50~75 g/hm2时,该剂对对常规杀虫剂出现抗性的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等重要稻田飞虱的防治效果极佳(表4-8)。一旦在防治适期喷施,特别是褐飞虱卵期和1龄、2龄和3龄若虫期,可完全控制种群增长,持效期长达3周以上。

表4 benzpyrimoxan对稻田褐飞虱的防效(2015年日本)

表5 benzpyrimoxan对稻田褐飞虱的防效(2016年日本)

表6 benzpyrimoxan对稻田白背飞虱的防效(2016年日本)

表7 benzpyrimoxan对稻田褐飞虱的防效(2016-2017年印度West Godavari)

表8 benzpyrimoxan对稻田褐飞虱的防效(2016-2017年印度Nellore)

6 结 语

Benzpyrimoxan是日本农药株式会社开发的一种可用于飞虱防治的优秀杀虫剂,对传粉昆虫和有益节肢动物等非标靶生物影响小。田间生物学研究表明其对环境友好,施用后害虫不会再度猖獗,对抗主要化学杀虫剂类别的飞虱亦具有较高活性。众所周知,由于飞虱的爆发性和抗性进化速度快,对于其的防治一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benzprimoxan的出现有望为水稻生态系统中的飞虱危害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措施。

10.16201/j.cnki.cn31-1827/tq.2017.06.13

TQ453

A

1009-6485(2017)06-0059-03

筱禾,女,工程师。Tel: 021-64387891-201。

2017-12-09。

猜你喜欢
白背飞虱飞虱稻飞虱
元江灯下飞虱种群调查
云南农业(2024年3期)2024-03-11 10:58:46
直接多重TaqMan qPCR方法快速鉴定褐飞虱属3种飞虱
广西野生稻Y11抗白背飞虱QTL定位
作物学报(2022年11期)2022-08-31 11:46:14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昆虫学报(2021年8期)2021-09-06 05:42:40
南安市白背飞虱发生的气象条件及虫源地分析*
海峡科学(2021年6期)2021-08-04 05:20:04
平铺镇近20年来白背飞虱发生特点、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园艺与种苗(2021年6期)2021-07-19 00:39:16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昆虫学报(2020年8期)2020-10-15 10:50:34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乡村科技(2020年15期)2020-07-30 08:23:22
不同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取食和产卵选择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