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凯
马钢集团桃冲矿业公司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钢铁制造业来说,其规模、数量不断攀升,而用于钢铁冶炼原辅料的需求也不断加大,非煤矿山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些年来,大型机械化作业,从业人数的增加等问题,给非煤矿山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非煤矿山大多数从业人员本身素质不高,且经常接触到重型机械、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极易发生高处坠落、火灾、爆炸及中毒等安全事故[1]。因此,如何打造本质安全型非煤矿山,把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等工作,使其安全操作技术、安全意识不断提升,成为当前矿山企业重要的研究课题。
安全文化的提出,赢得了广大研究者的浓厚兴趣,从其在我国核能、电力等行业的应用效果上看,安全文化建设能够切切实实地推动企业的安全生产。将其他领域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引入非煤矿山企业的管理中,对于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2],保障矿山采、选、运等作业平稳运行具有深刻的意义。
“安全文化”的提出,源自于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调查之后,并成为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是现代化企业安全管理思想的重大转变,不再单纯地一味依靠不断改善安全技术水平,而达到本质安全型的目的。如何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先进的安全理念,成为安全人求索的新方向。当前,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促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已深入人心。然而,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企业对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安全文化建设只停留在表面上,以为开展贴标语、安全宣誓等活动就能实现企业安全的目的,或者是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实践相分离,使得企业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安全效果方面收效甚微,亦或是根本无安全管理,导致安全管理出现混乱的现象。可见,如何正确探索企业安全文化,促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意义重大。
国内外对安全文化的定义各有不同,如我国对安全文化的定义为[3]:“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国外对安全文化的定义有一种为[3]:“安全文化是个人和群体的价值、态度、观念、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产物,它决定了对组织的安全和健康管理的承诺,以及该组织的风格和熟练度。”
对于安全文化的理解,国内外说法不一。对于企业而言,其安全文化主要由员工个人和集体的安全价值观以及受此影响的安全素养和安全行为等的总和,主要与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实践紧密结合[4]。如何把安全文化根植于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思想及行动中,把企业安全理念深入到企业内部环节和规章制度中,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安全始终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始终要放在第一位,这一观念应成为每位员工的共识;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以安全保障为前提条件;要让企业员工认识到,只有自身安全,企业才能长久生存发展;每位员工都要做到,自己对企业、家庭的安全责任;充分掌握本岗位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知识,自觉做到“四不伤害”。
桃冲矿按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4-2008)和《安徽省安全文化创建示范企业评定标准(试行)》要求,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专门成立创建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亲自策划和部署,并在过程中不断推进,取得了明显的安全效果。
桃冲矿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荻港镇桃冲村境内,成立于1956年,是马钢重要的原辅料生产基地,是集铁矿石、石灰石、白云石采选加工的冶金主辅料生产的国有企业。其中铁矿系统为地下开采型矿山,石灰石矿以及白云石矿为露天开采型矿山。目前,现有职工总人数765人,以及三家外来协力保产单位,人数大约230人。
2.2.1 安全物质文化建设
安全物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硬件条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作业区域、作业岗位环境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进行规划、施工、投入使用。根据生产作业场所的工作流程,设备设施的分布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划分。大型设备间相互隔离并有明显的防护设施进行隔离防护;废油等危废有专门的定置牌,集中放置与处理,大大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职业危害场所有专门的防护设施。针对矿石破碎系统,作业场所粉尘大的问题,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粉尘治理,并要求作业人员做好自身的职业卫生防护,佩戴好防尘口罩。同时,在醒目位置设置了安全警示标识和温馨提示标语,在重要岗位的醒目位置也悬挂了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以此对员工进一步提醒和确认。
(3)加大资金投入。安全文化创建工作的两年,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先后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修建了安全文化长廊、印刷了“我要安全”行为安全管理实践指南以及为部分班组配备了多种相关设施等。确保安全文化建设硬件条件得到进一步加强。
2.2.2 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安全制度文化是安全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运用各项规范化的法规和制度,进一步协调组织生产关系与个人行为,通过一系列强制性的措施,保障安全生产。
(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了安全生产例会、教育培训、安全检查、职业卫生、安全奖惩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使公司制度更符合现实发展要求,同时我们也采取多项措施,逐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2)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分阶段地开展安全生产综合大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以及节假日检查等,对查出的隐患均认真研究并制定了整改计划,对一时难以整改的,均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3)安全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层层传递安全压力。领导层、管理层、车间、班组逐级签订安全承诺责任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使安全文化建设顺利进行。
(4)制定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公司编制了安全生产事故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及现场处置预案,同时成立应急组织机构和专业队伍,适时组织演练,以提升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员工应对各类突发灾害事故的自救和抢险技能。
2.2.3 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安全行为文化主要是员工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安全行为表现。在非煤矿山企业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就是人为因素。受人员安全素质,安全操作技能以及突发事故应急反应等多方面因素。
(1)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培训。重点对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取证安全培训等,做到持证上岗,且证件要在有效期内。同时,每年全员安全培训不低于行业标准。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层层传递各种会议精神等内容,保持看齐意识。
(2)开展全员危险源辨识活动,保证一线员工都参与其中。对所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制定监控措施和检查制度,做到危险告知,预防在先。
(3)强化反“三违”考核力度,使员工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作业标准的引导下,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真正做到“四不伤害”。
(4)设备推行“设备点检活动”。坚持每天进行设备点检活动,发现设备隐患及时向班、段长汇报,并得到落实,消除设备的安全隐患。
2.2.4 安全精神文化建设
安全精神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层,主要指安全行为的意识观念,指导并支配着全员安全行为。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很难实现的一个部分,主要包括员工对安全的认识、理念、态度、价值观以及心理等。如果从事故发生的本质上讲,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是最根本的原因。
(1)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公司始终坚持用“‘鸡蛋里挑骨头’精神检查落实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必须做到100%;安全工作要从零开始”的安全理念作为安全工作的灵魂和主线,从抓思想、提认识、转观念入手,结合本公司实际,不断丰富和提升安全文化。
(2)在安全板报中设置班前“五分钟”专门栏目。通过班组安全会、安全教育培训班等形式认真开展安全文化、安全知识及技能的教育,不断更新和汲取新知识、新技术。通过认真开展上述活动,不但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更主要的是给员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安全精神文化氛围。
自公司2013年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以来,经过全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于2013年7月31日通过安徽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验收。至今一直保持着安全生产平稳态势,公司连续两年荣获马鞍山市“安全生产先进企业”,连续两年获得马钢安全生产“金牌单位”等荣誉称号。
非煤矿山是全国重点监管的对象,安全文化建设对本质安全型矿山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重点是不断深化人员对安全的观念、态度、意识及情感等的人文因素,通过此项工作的建设,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全体员工安全素养,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观,提高员工自觉遵守企业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意识水平,使得非煤矿山安全管理更有成效。
[1] 吴昊.安全文化分析及其发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6):135-139
[2] 牛焕双,张润杰,刘滨.以安全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99
[3] 陈明利.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效能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4] 宫运华,张来斌,樊建春.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运行[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9):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