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和泳
北京煤炭集团
本文基于客观规律和实践经验就安全科学涉及的若干理论问题,谈一些个人的观点、意见和看法,与安全界的朋友们一起探讨。
刘潜先生认为人的身心健康,实际上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科学保障体系。以人的皮肤(包括人的内表皮、外表皮,以及唾液、胃粘膜在内)为界,安全科学研究和解决了人的皮肤以外的身心健康问题,为人们提供的是人体健康的外在保障,要实现的科学目标是人的安全健康,这就是人体的外在健康;医学科学研究和解决人的皮肤以内的身心健康问题,为人们提供的是人体健康的内在保障,要实现的科学目标是人的医学健康,这就是人体的内在健康。
作者经过自己多年的学习与思考,认识到安全科学是研究人体健康的学问,这门学问要解决的是,人如何在生存实践中避免承受体外因素的危害,从而保持自己在心理或生理上的健康状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安全科学是以人的身心免受体外因素危害为着眼点,从人体健康角度出发,对人类与整个客观世界及其运动变化规律性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与再认识。
基于刘潜先生上述研究成果,作者的理解有3:
(1)安全科学与医学科学之间学科边界的划定。
安全科学研究的是人体外在健康问题,也就是研究人与自己皮肤之外的生存环境及其构成因素之间在物质、能量、信息以及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相互作用,或称为系统交流、系统交换时的身心健康问题。它反映出人们在生命活动中,身心健康外在质量的整体水平,包括安全、危险、伤害3种人体自我健康的生命存在状态。人的安全状态,实际上是指人体健康外在质量整体水平有序状态的体验或评价。人的危险状态,实际上是指人体健康外在质量整体水平混沌状态的体验或评价。人的伤害状态,实际上是指人体健康外在质量整体水平无序状态的体验或评价。
医学科学研究的是人体的内在健康问题,也就是研究人与自己皮肤之内的生存环境及其构成因素之间,在物质、能量、信息以及时间、空间等方面相互作用,或者称为系统交流、系统交换时的身心健康问题。它反映出人们在自己的生命活动及其全部过程之中,身心健康内在质量的整体水平,包括健康、亚健康、疾病3种人体自我健康的生命存在状态。人的健康状态,实际上是指人体健康内在质量整体水平有序状态的体验或评价。人的亚健康状态,实际上是指人体健康内在质量整体水平混沌状态的体验或评价。人的疾病状态,实际上是指人体健康内在质量整体水平无序状态的体验或评价。
如上所述,从科学分类学的意义上讲,人的皮肤在实质上,就成了安全科学与医学科学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交叉、既相互渗透又相互融合的学科系统边界。
(2)安全科学与医学科学之间学科边界的互动。
为了实现人体自我健康共同的科学目标,安全科学与医学科学在学科边界之间还存在着跨界互动的科学现象,既相对独立发展又相互配合协同,在人体健康(包括人的内在健康与外在健康)方面还结成科学联盟。医学科学在研究人体内在健康问题时,还从心理或生理的健康需求出发,提出维护、保持或保障人体外在健康具体要求,以及达到这些健康的医学标准、实现条件和科学依据。而安全科学则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健康要求和与医学标准相适应的工作方法,争取实现服务的目标人群在各自现实的生命活动中达到理想的人体外在健康状态。安全工作者维护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以健康标准的人体安全阈值为基准改善职业劳动者作业环境。这需由安全科学研究者提出,再由医学界的工作者研究,最后经医务人员测定,得出有效的安全信息。医学科学是安全科学实现科学目标的坚实基础,而安全科学又是医学科学达到科学目标的有力支撑。
(3)安全科学与医学科学之间学科边界的渗透。
安全科学与医学科学在学科边界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交叉与渗透的科学现象,主要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卫生问题,相互区别,各有侧重。
在安全科学方面,卫生问题是外界因素通过人的心理途径或是生理途径,对人体自我健康产生危害的广义安全问题。例如,噪声长时间干扰会使人听觉下降;高浓度粉尘环境下长期作业,会造成尘肺病。
在医学科学方面,卫生问题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防止各种疾病危害的预防医学问题。例如,清洁居住环境,保持个人卫生,科学合理饮食,适度锻炼身体及规律生活起居等。
2003年春,北京爆发非典疫情。起初,患病者表现出普通感冒症状,并未引起人们注意。后来患病者人数渐多甚至丢失性命,当时未查到致病原因,也没有针对性特效药,因此人心惶惶。这不仅是单纯的医学问题,也是非典疫情(外界因素)通过人们的心理或生理间接危害人体自我健康的广义安全问题。
非典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在医学界和安全界各有自己的科学结论。医学科学是从公共卫生的着眼点和人体健康的角度出发来处置,因此医学界称之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而安全科学则是从公共安全的着眼点和人体健康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和处置这件事情,因此在安全界称之为偶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人们共同经历的同一客观事物,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这就是安全科学与医学科学在学科边界方面的相互区别、相互交叉与相互渗透,也是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反映出来的科学现象。
刘潜先生认为,安全科学在现代科学整体结构之中,是综合科学学科的典型代表。安全科学所归属的综合科学及其科学技术学科群,是继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后的一个新型的科学技术大部门,称之为“世界第三大科学”;安全科学是交叉科学现象的最高表现形式,是综合科学的学科典型代表;只有具备三要素四因素(指人、物、事及其系统)并且揭示出三次以上客观规律的学科,才能叫做综合科学的学科。
作者认为,学科交叉与学科综合是两种不同的科学现象,而交叉科学与综合科学则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
从科学分类的着眼点和科学学的角度上来考察,交叉科学研究的是学科交叉的科学现象,综合科学研究的是学科综合的科学现象。交叉科学与综合科学在科学发展史上,既是相对独立的科学研究领域,又是密不可分的形式与内容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交叉科学实际上研究的只是科学现象的外在的表现形式,综合科学研究的才是科学现象的内在的实质内容。
经过多年的学习,作者与刘潜先生有一致的观点,综合科学被称为世界第三大科学,是因为其与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不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也不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而是满足人类主观需要和实现人类主观愿望的科学。因此综合科学在本质上,既不是理论性质的科学,又不是实验性质的科学,而是以实践为先导、以问题为导向、在知行统一中才能达到目标、在实践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综合集成性质的科学。在这个意义上,综合科学的科学目标不是发现或揭示客观规律,而是运用客观规律去满足人类自己的主观需要。例如,医学科学是为了满足人类在主观上保持自己内在健康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科学,它的科学目标是实现人们的医学健康。安全科学是为了满足人类在主观上保持自己外在健康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科学,它的科学目标是实现人们的安全健康。军事科学是为了打胜仗而建立起来的科学,它的科学目标是实现人类的持久和平。
综合科学可以近似定义式地表述为:综合科学是以满足人类主观需要为着眼点、从人与物相互作用客观存在的角度出发,运用已知客观规律和以往实践经验,在实现学科为既定科学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对整个客观世界物质形态及其运动方式的复杂性与多样化,或者是宇宙时空的平直性、立体性、重叠性、弯曲性、展延性及其结构层次无限可分性的认识与再认识。
例如,在研究综合科学问题时发现,人类在宇宙智慧生命物质的生命运动方式是劳动(包括人口、物质、精神、生态四种形式的劳动行为及其创造的人类文明),生命运动的状态是安全(包括正安全状态、零安全状态、负安全状态),而自然界人性化的时间域,是包括过去(此时此刻的回溯)、现在(此时此刻的瞬间)、将来(此时此刻的展延)的三维时间,自然界的人性化的空间域,是包括前后、上下、左右的六维空间,因此以人为参照系即以人为中心考察的人性化时空域,就不再是天体物理学意义上的四维时空(一维时间加上长、宽、高三维空间),而是地球人类学意义上的九维时空(人性化的三维时间加上人性化的六维空间)了。例如,在物理学意义上,时间本来是一去不复返的,但是在人类学意义上的人性化时间域,也就是在人的大脑里存在着的此时此刻的时间,却是可以展延或者回溯的,这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往和对自己往事的回忆,人脑对将来与过去这些时光的想往或回忆,是否引起人的心情愉快,以及是否使人的心灵受到伤害,自然而然地就涉及到了人们心理健康的广义安全问题。又如,在物理学意义上空间本来只有长宽高三个维度,但是在人类学意义上的人性化空间域,也就是在人的身体周边上下、前后、左右的地方,始终处于自己生活条件或是生存环境构成的外界因素六个方向合围的态势之中,这些身体以外的诸多因素是否会对自己产生伤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能对自己产生伤害,就形成了涉及人们生理健康的狭义安全问题。当然,这些关于地球人类活动的认识或看法,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与说明,在这里简要介绍的内容,仅作为综合科学概念内在涵义表达的一个典型范例。
安全科学是一门指导人类生存实践的科学,不是以揭示客观规律为首要目标的科学。作为综合科学典型代表学科的安全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众多科学及其分支有显著区别。
安全科学的首要目标,是用人类已知的客观规律去解决人类面临的安全问题,以满足人类在生存或发展过程中主观上的安全需要。类比一次能源煤炭,经过艰辛劳动可以转化为二次清洁能源电。在人们运用已知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揭示出来的一次性客观规律,实现自己安全愿望的过程中,还会发现人类未知的二次性的或是三次性及以上的客观规律,从而丰富和深化人类对客观世界整体性规律及其层级性存在特点的认识。因此安全科学不是单纯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而是首先运用客观规律的科学,是在运用客观规律过程中发现和揭示深层次客观规律的科学。所以,安全科学在本质上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先导、以问题为导向的综合科学及其科学技术学科群里边的学科典型代表。
刘潜先生引发的思考:安全科学与综合科学之间存在整体关联性,集中表现在安全科学的科学性质与学科特征,全面反映综合科学的科学本质属性,以及它在科学研究上的学科方法论。
(1)安全科学的科学性质,指的是这门科学与众不同的科学本质属性。安全科学不是以揭示客观规律为首要目标,而是运用客观规律来满足人在心理上或生理上避免承受体外因素危害作为实现目的,因此客观存在的规律是为人的主观需要服务的,所以安全科学的本质属性并不是以“天”为首而是以“人”为先,具体表现为“人天合一”而不再是“天人合一”了。安全科学的这一点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是完全不同的,而与综合科学保持一致,可以简要地表述为:“人”的主观需要与“天”的客观规律,在宇宙天体自然历史演化进程中的“合一”,即“人”“天”二者的融“合”如“一”。
安全科学的科学性质揭示出科学本质属性,具体又可从它的科学目标(指“人”的主观需要)、科学依据(指“天”的客观规律)、科学方法(指“合”的复杂过程)、科学结构(指“一”的整体关联)4方面来论证。
其一,安全科学的主观性的科学目标,反映的是“人天合一”科学性质之中“人”的内在涵义。说的是安全科学解决问题的着眼点,是满足人类生存或发展过程中在安全上的主观需要。人们之所以要创建安全科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认识客观世界,也不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而是为了满足人自己在心理上或生理上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安全需要。由此可见,安全科学的科学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安全。
其二,安全科学的客观性的科学依据,反映或表现的是“人天合一”科学性质之中“天”的内在涵义,说的是安全科学看问题的角度,是人类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客观存在。
其三,安全科学的复杂性的科学方法,反映的是“人天合一”科学性质之中“合”的内在涵义。说的是安全科学通过自己的科学依据去实现自己的科学目标。这也就表明,安全科学通过人与物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诸多客观规律,去满足自己在身心健康方面对安全的诸多主观需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安全的科学依据与安全的科学目标在人们的生存实践中是融合在一起的。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会运用现有的科学知识去解决自己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且通过已知的客观规律,去发现或揭示未知的客观规律,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生存实践活动,最终实现高质量安全利益社会全体成员共享的科学奋斗目标。
其四,安全科学的整体性的科学结构,反映或表现的是“人天合一”科学性质之中“一”的内在涵义,说的是安全科学在客观上还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二元融合如一的关联性结构,以及理论与实践各自相对独立的实质内容上的二元如一特征。
安全科学的科学结构在理论上的整体关联性二元如一特征,反映或表现在安全概念认知与安全思维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
人们对安全概念的认知,首先经历了从感性认知(经验思维方式)到理性认知(理论思维方式),然后再到综合认知(实践思维方式),这样一个认识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又会经历或者将会经历对安全概念从反思认知(逆向思维方式),到动态认知(辩证思维方式),然后再到整体认知(综合思维方式),这是对安全概念第二次否定之否定的认知过程。安全概念的这两个辩证的否定之否定认知历程,形成了人们认识不断深化的双重螺旋式的安全知识结构和多元化的层级性的族群式安全科学体系。
作者的深思、感悟与安全概念认知的阶段性历程及形成的安全思维方式和成果相对应,从而发现了安全科学的科学体系和它表达的安全知识系统,共有7个整体关联的结构性层次。
第一个是安全潜科学知识层次。是人们在工作实践或生活实践中提出来的具体安全问题,因为问题只是科学研究的先导而并不是科学本身,故称之为潜在的科学。
第二个是安全应用科学知识层次。这是人们对安全概念感性认知和经验思维形成的科学及其分支,例如事故致因理论、危险源学说等。
第三个是安全学科科学知识层次。这是人们对安全概念理性认知和理论思维形成的科学及其分支,例如安全“三要素四因素”系统原理、安全系统工程论等。
第四个是安全专业科学知识层次。这是人们对安全概念综合认知和实践思维形成的科学及其分支,例如安全质量学、安全动力学等。
第五个是安全基础科学知识层次。这是人们对安全概念反思认知和逆向思维形成的科学及其分支,包括安全学、危险学、伤害学,以及风险管理学、危机管理学、应急管理学等。
第六个是安全哲学科学知识层次。这是人们对安全概念动态认知和辩证思维形成的科学及其分支,包括安全世界观、安全价值观、安全认识论、安全方法论等。
第七个是安全科学学知识层次。这是人们对安全概念整体认知和综合思维形成的科学及其分支,包括安全科学体系学、安全科学能力学、安全科学政治学,以及安全科学发展史等。
安全科学的科学结构在实践上为整体关联性二元合一特征,反映在安全的知与安全的行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安全的知与行的矛盾或统一,表现为安全知识上的知不知、知多少,安全行为上的行没行、怎样行,以及安全的知与安全的行二者之间,在人们的生存实践中是否动态协调与同步如一。
从人们现实生活中观察,安全的意识及其语言的表达是安全的知与安全的行之间相互作用的桥梁、纽带或媒介,也可以称之为知与行相互作用的中间环节。人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人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意识,人的意识支配了自己的行为,所以,一个人在生命活动过程的具体行为,要受到自己是否储备安全知识,以及储备多少安全知识的制约,也要受到自己是否保持安全技能,以及保持多少安全技能的限制,还要受到自己是否具有安全意识,以及这种安全意识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支配行为的影响。由此可知,人只有在安全意识觉醒的状态下,才能把自己平日里学到的、掌握的或是储备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及时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知与行的动态协调与同步如一,从而实现安全意识支配下的行为安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知与行的矛盾,是人类安全实践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知与行的合一,是人类安全实践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2)安全科学的学科特征,指的是这门学科独具特色的标志性的科学方法论,这就是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研究系统科学和实施系统工程时提倡的综合集成法。
安全科学研究的综合集成方法,是指人们为满足自己身心健康的安全需要,运用人类现有的科学知识和人们以往的实践经验,在理论联系实际过程中通过已知的一次性或是二次性客观规律,去发现和揭示未知的三次性及以上客观规律的方法或理论。
安全科学的综合集成的学科特征,或者说是它的综合集成方法论,可以从安全科学研究的目的性、整体性、复杂性、综合性4个方面来论证或说明。
第一,安全科学目的性学科特征。
刘潜先生说,安全科学是“把手段当作目的来研究”。这就清楚地表明,作为综合科学典型学科代表的安全科学,是把那些具有自然科学性质或是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为达到科学目的而采取的手段,看做是自己科学研究的目的。
例如,从生产角度来看,安全仅仅是企业为达到生产目标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或称为技术性保障措施,但安全科学却把它作为自己要实现的终极目的,反而是把人群目标活动系统本身及其组织构成的各个方面,例如企业生产的组织系统及其相关的职能部门或工作岗位,看做是自己要达到安全目的而采取的方法、手段、措施。这就是说,安全不再被认为是人群目标活动系统要达到既定目标的手段,而被安全科学看做是这门科学要达到的科学目的了。这种认识上的转变,就使得安全这个真实的客观存在,从原来的人群目标活动系统的次要矛盾,上升到了现在的该人群目标活动系统的主要矛盾(因为只有首先解决了安全问题,才能保障人群目标活动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最终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从而确定了用统系规范原则(也就是从统到系、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规范的原则)解决系统存在问题(也就是从系到统、从部分到整体解决存在的问题)的思维定势[1]。
第二,安全科学整体性学科特征。
刘潜先生认为安全科学是“把部分当做整体来研究”。这就清楚地表明,作为综合科学典型学科代表的安全科学,是把那些具有自然科学性质或是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称之为客观事物整体构成的部分,看做是自己科学研究的整体。
具体地讲,安全本来还只能看成是人群目标活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安全科学却把它看成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反而是把人群目标活动本身及其构成因素,当做安全整体结构内部的组成部分。这就是说,安全不再被认为是人群目标活动系统这个客观事物整体的一部分,而是被安全科学当做这门科学研究的客观事物整体了。这种认识上的转变,就使得安全这个真实客观的存在,从原来的人群目标活动系统实现既定目标的矛盾的次要方面,转化成为现在的该人群目标活动系统实现既定目标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只有首先实现了安全,才能保障人群目标活动系统最终达到自己要实现的那个既定目标),从而确定了用整体论思想(也就是思维途径从整体到部分,从全面到局部的科学研究思想)解析还原论课题(也就是思维途径从部分到整体、从局部到全面的科学研究课题)的认知图式[1]。
第三,安全科学复杂性学科特征。
刘潜先生认为,“安全科学研究的核心理论,是人、物、事及其系统形成的安全内在组织结构”。这就是他安全“三要素四因素”系统原理的简要概述。
作者的理解:安全科学是把人、物、事即人物关系实现方式这三者及其形成的非线性复杂巨系统,做为自己的学科核心要点来研究。这种安全科学的“三要素四因素”研究方法,是运用人物关系的实现方式,例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道德与法,以及质量、管理、标准化等,做为实现科学目标即实现安全的方法、手段、措施,来动态调节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运筹与信息这两个系统的构成因素对整个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同步有效的系统控制,最终达到实现安全的科学目标,从而明确了用安全科学的科学依据(即人与物相互作用客观存在的规律)论证实现安全科学目标(指满足人们安全需要)的科学研究途径。
第四,安全科学综合性学科特征。
刘潜先生认为,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综合集成法是安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人们在运用已知客观规律解决现实安全问题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数学上的两个拐点,才能最终发现和揭示人类未知的三次性及以上的客观规律。
作者的理解:安全科学为了实现自己的科学目标即人的安全,是把人类拥有的一切知识、技能与经验都汇集起来,作为自己这门学科的科学方法来使用。具体地讲,安全科学在研究或解决安全问题过程中,把现有的科学知识和以往的实践经验及时有效地整合起来,通过运用人类已知的一次性或二次性客观规律,去发现或揭示人类未知的三次性及以上的客观规律,从而明确了用智慧集成论与知行合一观来探索整个客观世界及其层级态运动变化规律的知识获取途径。
刘潜先生揭示“综合科学在现代科学整体结构中是世界第三大科学”,这一科学发现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当代引起了人们对综合科学及其学科交叉现象研究的极大关注,并且由此开创了建立、完善与发展安全科学及其族群式科学体系的历史新纪元。这一科学发现过程形成的全部思维成果,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这些安全学界的后来人,在安全基础理论研究上的源头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