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珊,朱佳杰,段晓华,唐禄俊,张青颖,张其成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070; 3.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北京 100029;4.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道教医学不仅是道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1],同时也是中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道藏》乃道教经典总集,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书及六朝以来道教经典,其内容涉及宗教、哲学、化学、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所涵盖的医药内容亦十分丰富。《道藏》包络《肘后备急方》《图经衍义本草》《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素问入式运气论奥》等医药专著。除收录的专著外,还有大量医药文献散在出现于《道藏》其他典籍中,多与养生相关,反映了道家重生养生之特点[2]。
在《道藏》医药文献中,药方约有520个[3],其中包含一些极具特色的药枕方。药枕法是指将药物袋置于枕芯,或制成薄型药袋置于普通枕头上,枕卧治病的一种外治方法[4]。药枕治疗疾病的主要机制是局部皮肤的吸收作用,药物刺激经络传导,鼻腔药物分子的吸收作用及生物全息和泛控性的整合作用[5]。中国古代医籍中也有关于药枕及药枕方的记载。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就出土了药枕,里面塞满香草,此药枕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载有多种药枕,包括使用大豆、藿香、青木香、犀角等药物作为填充物[6]。《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脏”,头面风第八之沐头汤:“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袋枕头良”[7]。可见枕头中填充物的选择尤为重要。近年来,药枕法被用于治疗多种常见疾病,如治疗高血压[8]、颈椎病[9]、失眠[10]、过敏性鼻炎[11],此外,其还可用于日常保健。
《道藏》作为道教经典总集,其中有多处文献记载了特色药枕方,从药物组成来看可分为单味药物药枕方和多味药物药枕方,现举数例。
此类药枕方的制作较为简单,仅使用一味药物置于枕中,例如用菊花、决明子作为填充物,枕之可发挥功效。
1.1 菊花枕 《道藏·洞神部·灵图类·图经衍义本草》卷之七:“菊花,味苦、甘,平,无毒。主风头、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日华子本草》云:“治四肢游风,利血脉,心烦,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叶亦明目,生熟可食。”文中引用《日华子本草》内容,称以菊花作枕可明目。掌禹锡称此书“开宝中四明人撰,不著姓氏”。原书已佚,部分佚文见于《证类本草》等书中。
1.2 决明子枕 《道藏·洞神部·灵图类·图经衍义本草》卷之十一:“马蹄决明,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协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洪。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也。”马蹄决明即决明子,性甘、苦,微寒,略带青草香味,具有清肝明目、降压、通便的功效。《道藏》原文中称以其作枕可治头风,可明目,其效果胜于黑豆。
1.3 绿豆枕 《道藏·洞神部·灵图类·图经衍义本草》卷之三十八:“绿豆,味甘,寒,无毒。主丹毒,烦热,药石发动,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石。用之勿去皮,令人小壅,当是皮寒肉平。圆小绿者佳。又有稙豆,苗子相似,主霍乱吐下。取叶捣绞汁,和少醋温服,子亦下气也。《日华子本草》云:绿豆,冷。益气,除热毒风,厚肠胃,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
1.4 苎根枕 《道藏·洞神部·灵图类·图经衍义本草》卷之十八:“苎根,寒。主小儿赤丹。其渍苎汁,疗渴。陶隐居云:即今绩苎儿。又有山苎亦相似,可入用也。《唐本草》注云:《别录》云根安胎,贴热丹毒肿有效。沤苎汁,主消渴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苎,破血,渍苎与产妇温服之。将苎麻与产妇枕之,止血晕。产后腹痛,以苎安腹上则止。蚕咬人毒入肉,取苎汁饮之。今以苎近蚕种,则蚕不生也。”
以上4例中,单味药物菊花、决明子、绿豆做药枕都有明目功效,决明子和绿豆药枕还能治头风;而苎根枕的用法不同,其专门用于产妇,能够治疗产后因失血而晕厥的病症。菊花、决明子、绿豆和苎根在性味方面有着共同特点,即皆属寒性药物,这符合中医“寒头暖足”的养生理念[12]。中医理论认为,睡觉时头部温度不宜过高,使用一些寒凉药物作为枕头填充物可帮助达到养生保健目的。
2.1 卧枕缘(《道藏·洞玄部戒律类·要修科仪戒律钞》卷之十四)
2.1.3 功效 以衣枕之百日,筋骨劲强,面有光泽;一年,身尽香;四年,白发黑,落齿生。常别作一帷囊,卧辄起盛覆之。勿令气泄,年年易新药,合三十二种,药得一斗二升者一种,转取屑三合,七圭八撮,五分撮之四也。且药体有虚实,又应作称两率取之。
2.2 药枕方(《道藏·洞神部方法类·保生要录》)
2.2.2 制法 药细剉,去碎末,相拌令匀,以生绢囊盛之。欲达其气,次用碧罗袋重盛,缝之如枕样,纳药,直令紧实,置在合子中。其合形亦如枕,纳药囊,令出合子唇一寸半已来。欲枕时,揭去合盖,不枕即盖之,使药气不散,枕之日久,渐低,更入药,以实之,或添黑豆令如初。
2.2.3 功效 久枕,治头风,目眩,脑重,冷疼,眼暗,鼻塞,兼辟邪。三五月后药气歇则换之,初枕旬日或一月,耳中微鸣,是药抽风之验。
2.3 神枕法(《道藏·太玄部云笈七签》卷之四十八)
2.3.3 功效 枕百日,面有光泽;一年,体中所疾及有风疾,一一皆愈差,而身尽香;四年,白发变黑,齿落更生,耳目聪明。
2.4 神枕法(《道藏·太玄部至言总》卷之二)
2.4.3 功效 枕之百日,筋骨劲强,面有光;一年,身尽香;四年,白发黑,落齿生。常常作一帷囊,卧起辄盛覆之,勿令气泄。
2.5 神枕品(《道藏·太平部·洞玄灵宝道学科仪》
2.5.2 制法 此三十二物,各一两,先安八味在下,后安二十四味在上,按之令实,为布囊以衣枕。
2.5.3 功效 常枕之百日,面有光泽;一年中,所有疾病及有风疾,皆愈差,而身尽香;四年,白发变黑,齿落更生,耳目聪明。虽以布囊衣枕,犹当复以帷囊重包之。须卧枕时,乃脱去之矣。
2.6 神仙除百病枕药方(《道藏·正一部·上清明鉴要经》)
2.6.3 功效 以衣枕百日,面有光泽。一年,体中所疾及有风疾,一皆愈瘥,而身尽香。四年,白发变黑,齿落更生,耳目聪明。
以上6个药枕方中,药枕方摘自《保生要录》,共由13味药物组成,制法为将上述药物细剉后筛去碎渣,用布包裹并放入枕头状的盒子中,枕囊要高于盒子一寸半左右,久枕可治头风、目眩、脑重、冷疼、眼暗、鼻塞,兼辟邪。张炳虎[13]在《蒲氏药枕——头痛的克星》中论及此方来源,称为蒲氏从古医书记载中发现,后经亲自试用有效而将其收录于《保生要录》中。
其余五方虽从不同典籍中摘录,但从组成及整体内容判断,或为同一方,乃文献的重复收录,如出自太玄部的《云笈七签》和《至言总》中的两方。五方都由三十二味药物组成,其中前二十四味药物原文称“以应二十四气”,后八味药物原文中称“加八毒药以应八风”。但仔细对比其组成,除组成药物在排序上不同外,发现还有细微差异,或为古人在引用过程中或书籍刊刻时之错讹。例如应八风的八种药物中,卧枕缘和神仙除百病枕药方有一药为“矾石”,而在两个神枕法及神枕品中都为“礜石”,“矾”字的繁体字为“礬”,易与“礜”混淆。又如,《至言总》的神枕法中出现了桂心,而其余四方中则为桂。至于功效,各方都提到,常枕百日,能使人面有光泽;1年,所患疾病皆愈,而身尽香;4年,可使白发变黑,掉落的牙齿重新生长,且耳聪目明。
《道藏》医方文献中药枕方具有文献学和养生学两方面的重要价值。从文献学角度看,药枕方虽仅为《道藏》医药文献的一部分,但《道藏》收录内容丰富,其中医学文献包含大量中医重要典籍文献,有些仅存于《道藏》中,值得进一步研究。从养生学角度看,药枕从古至今都发挥着重要的养生保健作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道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人们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过程中亦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盖建民,何振中.道教医学精义[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1.
[2] 郭汉文,谢清果.和老子学养生:老子的健康传播智慧[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207.
[3] 张其成.《道藏》医方研究[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0.
[4] 戴居云,王子芳.世界中医无痛特色疗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112.
[5] 王济平.浅析药枕治疗机理[J].中医外治杂志,2001,10(6):3-4.
[6] 葛洪.肘后备急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23-26.
[7]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01.
[8] 李文华,沈文博,储珏.中药药枕治疗100例社区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J].上海医药,2016,37(2):35-37.
[9] 于峰.药枕疗颈椎病[N].中国中医药报,2014-07-30(05).
[10] 范雪峰.药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顽固性失眠3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12):1101-1102.
[11] 单红梅,蒋岳方.药枕治疗过敏性鼻炎37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9):40-41.
[12] 熊益亮,赵希睿,王群,等.早期医家身体观之“寒头暖足”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5):2223-2225.
[13] 张炳虎.蒲氏药枕:头痛的克星[J].求医问药,20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