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辑(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日前,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动能。
意见明确要求: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激励作用,2018年,安徽省财政安排120亿元左右,采取产业基金、“借转补”、事后奖补等方式,支持“三重一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四大创新支撑体系、制造强省、创新型省份、技工大省、“双创”等,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近年来,安徽省坚持发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下好创新“先手棋”,着力打造从源头创新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再到新兴产业的全链条式竞争优势,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创新路径。
为培育创新发展新优势,安徽针对合肥、芜湖、蚌埠三市创新资源相对密集的特点,从建立试验区起步,不断打开创新发展新境界,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后,安徽创新发展跑出“加速度”,构筑起层次明晰、结构完善、定位准确的推动创新发展大体系。
2008年,安徽启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这是安徽依据自身发展阶段、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而开展的自选动作,得到科技部的肯定和支持。
2013年,根据安徽推进科技创新的迫切性和试验区建设取得的成效,科技部批复同意安徽开展创新型省份试点。
2016年至2017年,国家相继在安徽开展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立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至此,安徽创新发展“四梁八柱”大体系基本构建成型。
在主体架构上:全力推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建设现代化科教强省。一是围绕原始创新,加快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二是围绕技术创新,谋划推进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三是围绕产业创新,深入推进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四是围绕制度创新,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建设。
在关键举措上:一是把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二是把江汽大众新能源汽车作为先进制造业“一号工程”。
在重大抓手上:一是把“三重一创”即加快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作为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主抓手。二是把建设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作为培育创建国家创新基地“预备队”,作为省级创新基地“先锋队”。首批10个安徽省实验室、10个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已于2018年2月命名并启动实施。三是为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2017年2月,先行启动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建立起量子创新研究院理事会。四是为争取强磁光综合实验装置、大气环境立体探索实验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设施等落户合肥,已率先启动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目前,国家已批准在合肥开展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预研工作。
在未来通信领域:量子通信研发与应用居世界领先位置。破解了量子保密通信两大难题:一是破解了量子保密通信地面远距离传输难题(2017年正式开通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二是破解了量子保密通信星地双向传输难题(2017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让千公里级洲际量子保密通信成为现实)。
在未来能源领域:“人造太阳”装置实现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的世界新纪录。
在未来材料领域:铁基高温超导研究国际领先,突破物理学上的超导体转变温度不能超过40K(约零下233摄氏度)极限温度。
在新型显示产业领域:破解了两大关键技术瓶颈。一是全球首条第10.5代最高世代生产线在合肥投产,破解了显示面板大的瓶颈;二是蚌埠玻璃研究院成功拉引0.15毫米超薄浮法电子玻璃,破解了显示面板薄的瓶颈。
在智能语音产业领域:语音及语言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居国际领先水平。
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领域:工业机器人本体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芜湖埃夫特公司产量位居全国单个企业之首。
在高端医疗装备产业领域:研制出世界上最紧凑的质子治疗设备;研制出我国首台口腔CT设备。
在太赫兹信息产业领域:研制出国内首台太赫兹人体安检仪。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系统攻克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及电转向、电制动、能量回收关键技术。
从创新能力看: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10位。
从创新投入看: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居全国第9位。
从创新产出看:安徽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7位,高新技术企业数居全国第8位。
这些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抓创新并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从本源上看,来自于内在的动力和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创新的高度自觉。最典型的是合肥市、芜湖市,他们把创新发展作为城市的发展理念。合肥市的理念是: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芜湖市的理念是:皖江名珠、创新之城。在合芜蚌的引领带动下,全省各地从“你要创新”转变为“我要创新”。
安徽推进科技创新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高新园区集聚创新起步,进而认识到,创新要进入“无人区”,在世界并行与领跑,才能赢得竞争新优势。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合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的决定,是一项立足安徽未来数十年乃至百年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基础性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已现生机,如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大气光学检测研究、等离子体衍生技术、量子信息保密技术等已转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正在产业化。
针对原有科技管理计划审批模式,2014年,安徽建立起“你创新、我支持”“市县支持创新、省里给予扶持”的科技经费分配方式,省科技厅分配的科技经费2/3用于补助企业研发、新产品开发、仪器设备共享、科技保险补贴、发明专利奖励等。目前,安徽省正在探索对科技经费拨款方式进行第二轮改革,通过建立科技基金,实行拨改投、引入市县和社会资本的方式,放大省级科技投入效应。
对科技创新大事要事,安徽省委、省政府是“一事一议”,如在推进合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等方面,均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办公室,出台专门政策,安排专项经费,举全省之力合力进行推进。
在开放联合方面:一是大力度引进省外创新平台资源,各市在用地、基建、运行等方面舍得投入,目前已建立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中电科芜湖通用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哈工大芜湖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南大马鞍山高技术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安庆研究院、西安交大池州智慧产业研究院等十余家新型研发机构;二是大力度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资源,自2014年开始,省市联合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对入选的每个团队给予600万元至2000万元股权或债权投入支持。在开放延伸方面:先后支持建立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中科院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中科院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鼓励省外知名企业在这些创新载体上建立实验室,鼓励科技人员在这些创新载体上进行科技成果二次开发或孵化转化。
日前,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做出明确要求,主要内容有: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技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等“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重点支持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构建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撑体系。鼓励企业、市县先行投入,形成覆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全链条的激励机制。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进一步扩大股权期权受益面。首批建设10个安徽省实验室、10个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并分别一次性奖励500万元、300万元,培育国家创新基地“预备队”“先锋队”。鼓励各地与大院大所合作,扶持高端科技人才团队。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75%扣除政策,对中小微企业新购入500万元以下的研发仪器、设备当年一次性在税前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