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奇正”谋略在业余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01 11:43:29黄惠宁
关键词:攻球兵家奇正

刘 璐, 徐 凯, 黄惠宁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011)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普及的大众体育项目,在我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着“国球”的美称。同时,乒乓球是以个人技战术发挥为前提的竞技项目, 即使是双打或团体赛, 也主要依靠个人间的对抗来完成[1]。可见,乒乓球个人技术发挥和战术运用是比赛致胜的两个重要因素。在业余乒乓球比赛中,技术层面上鲜有势均力敌的状况,只要对阵双方在正常发挥技术的情况下,技术实力雄厚一方容易取得胜利,从而导致在乒乓球训练中,多数情况下出现了重技术、轻战术的情形。着眼于我国传统兵家思想,如若战术运用得当,以战术统帅个人技术使用及制约对手个人技术的发挥,“以弱胜强”情形完全是能够实现。如何将传统兵家思想运用到业余乒乓球技战术训练和比赛中,是值得一线教师、教练思考的问题。

1 “奇正”用兵谋略

《孙子兵法》·势篇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字面理解就是“但凡作战,都是以正兵做正面交战,而用奇兵去出奇制胜”[2]。这叙述了作战中全局性的指导规律,也就是“奇正”谋略是孙子的重要用兵思想,为《孙子兵法》的要旨。孙子同时又指出:“奇正相生, 如循环之无端, 孰能穷之?”合理运用奇与正互生互存、相互转换的关系,能够做到了“敌不知其所攻”、“敌不知其所守”的实战效果,这一点不仅在军事上有着极高的理论价值,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同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将抽象的理论范畴形象化和具体化,按照对方是否预料为基准灵活组合“奇”与“正”的变化,并由这种变化产生战术变化[3]。兵家用兵灵魂之“变”, 也应成为体育竞赛中技术使用和战术运用的灵魂。

2 “奇正”谋略在乒乓球技战术训练中的应用

总所周知,针对运动成绩(竞赛水平)提高乒乓球训练,是一个由基本技术、技术组合、体能和战术等多种因素构成复杂的体系。其中,技术训练要在一定的战术要求下进行,技术才能做到练以致用;而战术训练又是以基本技术为基础,技术质量是战术运用成功的保证[4]。

2.1 “奇正”战术训练

《鬼谷子》·谋篇指出:“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理解为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得出上谋、中谋和下谋,再将它们相互参验运用,“奇”的计谋划就会产生出来,“奇”与“正”的之间做到真假难辨,互为掩护作为进攻手段,可在实战中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比赛中出现了正手攻球的机会,根据乒乓球的技术特点人体力学原理,运用蹬地、转髋、转体和挥动大臂带动小臂击球,形成速度快、前冲力量大或力量大、旋转强弧线球的进攻,并且球的飞行路线基本上为斜向。但是,正是这种常规的进攻方法,对手在训练和比赛中会经常遇到,也意味着对手有积极的防守和防守后反击准备。依照兵家的“奇正”谋略“变”的方法,可以改变球的进攻落点“声东击西”,利用相应动作方法改为直线进攻,击过去的球虽然在速度、力量和旋转上没有斜线进攻的威力大,但是球的落点“非常规”变化,能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效果。

2.2 “奇正”技术训练

乒乓球运动中,合法击出的球有“弧度”、“速度”、“旋转”、“力量”和“落点”5个物理要素,而这些要素又是乒乓球 “快、转、准、狠、变” 致胜因素的重要基础。兵家“奇正”谋略并不是一味追求“奇”,而是在一定“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业余乒乓球训练中,首先要做到“正”的训练,也就是是技术实力的培养,只有动作方法准确使用准确的情况下,才能为提高速度、加大旋转及打好落点等提供物理学、生理学基础,实战中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旋转、力量和落点等进行变化,从而为以快、准、转等创造条件。例如,拉弧圈球进攻时,利用球拍与球之间摩擦力大小不同,改变球的旋转情况;搓球时,利用球拍的角度和手腕的法力大小,改变球的旋转情况,使对手容易误判,从而造成失利局面。同样,在防守反击时,也可以根据对手站位和身体姿势情况,利用“摆短球”、“放长球”等技术方法,为致胜争取关键性条件。

2.3 “奇正”转换意识及训练

2.3.1 “奇正”转换意识

在乒乓球比赛中,双方运动员是交替击球,其技术使用和战术运用并非同时进行,而是先后进行选择。即,运动员在了解对方采取任何战术之后,根据击球顺序选择本方的战术策略行为[5]。孙子用“奇正相生, 如循环之无端, 孰能穷之?”这种设问句型,其实是明确了实战中奇与正相互转换、虚实结合重要意义,其表现在技术灵活运用和战术变化运用是“无穷尽也!”。乒乓球比赛结果并不是由一球定来胜负,对手也会根据自己的技战术变化,采取相应的技战术变化,合理利用奇正转换的手段,达到“奇”为“正”、“正”为“奇”的目的。利于上次运用非常规的技战法取得了胜利,对手估计这次又要使用上述技战法,而我却使用常规技战法进行直接进攻,使对手“始料未及”,从而取得胜利或主动局势。

2.3.2 “奇正”转换训练

出奇用兵就是反常用兵,但反常先要常,不知用常,岂知用变?领悟出一般的用兵原则,才能以变制变,求得奇胜[6]。同样,在业余乒乓球教学和训练中,“奇”的战法需要联系,但是在“正”的战法基础上进行的。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乒乓球个人基本技术推陈出新,我国作为乒乓球大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做了至关重要的贡献,我国吉林省运动员刘玉成于1964年在发球方面,发明了“高抛发球”技术,利用球的重量加大了球与球拍之间的摩擦力,造成发球(正手上、下旋和反手上、下旋等)旋转速度加快,使对手接发球时容易造成判断失误;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乒乓球运动在攻球方面,运用了“直拍横打”进行了技术创新,我国运动员刘国梁不断完善和丰富此项技术方法,在各种大赛中充分显示了这种新型打法的威力;近年来,以我国运动员樊振东为代表运用“横拍反手快撕技术”进行攻球、防守反击的技术创新,此项技术具有动作较小,出手快,突然性强,准确性较高的特点,大大完善横拍的快、准、狠、转、变的风格。这些在当年称之为“奇”的技法现已成为“正”的技法。

(1)基本技术训练。通过科学规范训练,使受训者掌握乒乓球基本技术是业余乒乓球训练的重要目的之一。只有在全面、熟练、准确掌握基本技术,才能在复杂、对抗和随机性的实战中把握球的方向性和精确度。我国乒协研究人员已将基本站位、准备姿势、握拍法、基本步法、发球与接发球、推挡球、攻球、搓球、弧圈球和削球10中基本技术。业余训练中,根据参训者的实际情况,将上述基本技术进行针对性、规范化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2)实战情形技术使用。“奇正相生”以诡变、欺诈迷惑对手之手段与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子提出的“兵不厌诈” 极为相似,在乒乓球技战术训练中多个方面得以体现。例如,在发球时,利用球拍的方向、击球的位置以及与球之间的摩擦力不同,运用相似的发球动作,发出发上旋球、下旋球、侧旋球及不转球;在搓球时,运用球拍的方向和手腕动作,旋转的变化表现在可搓出转与不转的球,距离的变化表现为可以摆断球或放长球;在攻球时,控制手腕的力量和方位,可拉出不同旋转的弧圈球以及球的不同飞行路线(直线或斜线)等等。根据数学“排列组合”法则,站位、步法、攻球等多种乒乓球基本技术的交叉运用,所产生的组合动作变化可谓“无穷尽也”。《孙子兵法》·谋攻篇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了解并根据对手的技术水平和战术运用情况,也是为运用“出奇制胜”招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结束语

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兵家创造了璀璨的传统文化,现已成为世界知识宝库。乒乓球是一项“斗技、斗智”较为突出的隔网运动,将孙子兵法中的“奇正”谋略运用到其中,创造“虚实结合”情形,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为更好地发挥个人技术和抑制对手技术的发挥做好积极准备。

猜你喜欢
攻球兵家奇正
奇正模架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7:00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易犯错误解析
HPLC测定藏药奇正消痛贴膏中姜黄素的含量
乒乓球正手攻球击球点如何掌握的几点浅见
体育师友(2015年5期)2015-11-06 06:19:39
浅谈青少年乒乓球正手攻球的教学方法
影响乒乓球选项课正手攻球教学效果原因探析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
雕塑(1998年1期)1998-06-28 12:33:08
《孙子》“奇正相生”思想的学术价值
军事历史(1988年3期)1988-08-16 02:32:50
兵家名言录
军事历史(1988年6期)1988-01-18 07:51:23
《兵家史苑》第一辑出版
军事历史(1988年4期)1988-01-18 06: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