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武术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2018-01-01 11:34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武术受众互联网+

徐 萌

(吉林体育学院 研究生处,长春 吉林 130022)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生了明显的转型。李克强总理于2015年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借助互联网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新优势和新动能。可以说“互联网+”的时代悄然来到。它不仅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还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对促进各行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象征的中华武术,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但西方强势体育的加入给武术文化在传播和发展上带来很大的困扰,这也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国家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潮下,通过对“互联网+”武术文化相融合进行传播,恰好能够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传播效果,为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武术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只有坚持进行“互联网+”武术文化传播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武术产业的发展空间,进而探究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以确保在当今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 “互联网+”与武术文化的关联

1.1 武术文化的传播现状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历经千年所孕育出的武术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发展壮大和丰富滋养起来的,对促进社会文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武术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集伦理与审美为一身的综合体现。武术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沉淀,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是注重“天人合一”崇尚“道德”与“美德”的一种武术文化。武术文化所涵盖的领域广阔,包括哲学、美学等,这不仅是武术文化内涵的体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性反映。就目前武术发展状况而言已经受到了国家和世人的认可。在西方国家,它所呈现出来的不仅是武术本身具有技击术,也是一个国家精、气、神的象征。面对西方强势体育的压迫,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迫在眉睫。在中国,各所学校、各大城市街区都有武术文化的气息,传播范围比较广泛,但这也存在着一种假繁荣的现象,大部分的人对武术的了解太过于片面,认为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才练的一项运动,一直长时间停留在认知较浅薄的阶段,很少有人能够了解到武术文化的核心内涵。甚至有人认为武术就不具备文化,一个事物的发展须有文化底蕴的支撑该事物才能在世间得以生存与发展,何况武术时具有千年文化沉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习主席曾在重要讲话中提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化的支撑一个国家、民族难以存在和发展。在这个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互联网时代,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必须要紧抓这个机遇,抓住人们对体育的需求点,继续强化民众对武术文化的认知,把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精髓,以促使更多的人惠及武术文化。在此基础上,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1.2 “互联网+”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

“互联网+”传播主要是以因特网作为传播的媒介,以文字、动画、声音等表现形式呈现在众人面前。在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当下,武术行业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互联网+”武术是促进武术发展的新模式,给武术发展带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中华武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弘扬武术等民族传统文化,要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很好地融合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是网络的主人,不是网络的客人,更不是网络的仆人。时代在发展,岁月在演进。在这个网络时代,传统的武术传播模式显然太过于落后,其在版面、时间、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显然无法向不同领域的人群证实武术的博大精深。另外在传播效率上也亦不能与互联网相比,传播范围比较窄,无法根据人们的需要提供丰富的武术信息。传统传播模式在传播之前具有采集、筛选等多个复杂的过程,严重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制约。而通过在“互联网+”的带领下,这些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平衡形态,缩短了发布信息之前的所有项目的时间,能够随时获取最新的消息和成果,这是互联网最大的利器。在这个新时代下,可见“互联网+”的作用无时不影响着人们生活的点滴。

基于此,通过“互联网+”作为武术文化传播的媒介,其作用显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认可。武术要弘扬,就要在一定基础上将各种不同的武术传播资源进行整合和发布,以此来满足不同人群的体育需求。在“互联网+”传播下不仅传输速度快、互动性强,还能给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改变了武术文化传播的主体。其次,通过“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武术文化传播内容。最后,改变了传统武术传播的模式和范式。它能够使不同人群接触不同的武术文化,从而促进武术在社会传播中的多样性以及发展根植力度。

2 “互联网+”背景下武术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2.1 武术文化传播信息来源真伪难辨,易带来误导

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来看,任何文化的传播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以目前形势可以看出,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武术发展长期以来越来越被世人所青睐,成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防御疾病的不二选择,是全民健身计划中主推的传统体育项目。从国家有意识推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武术文化的传播在国外已经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武术文化特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在当今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大量武术爱好者学习武术的途径多数是通过网络视频的传播进行学习互动,武术文化信息的成功传播不只是将信息传播者所提供的信息传播至网上,还要通过与外界进行交流与互动,确认信息资源传播的有效性及可靠性。互联网已成为事物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武术文化在通过“互联网+”这个途径在传播时也呈现出一种信息来源广泛、真伪难辨的现象。互联网信息的真伪对武术受益者具有很大的影响,大量的武术爱好者可以随意通过网络散播关于武术的内容,给受众造成困扰,对信息的真实性感到迷茫,虽说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也有一定的利处,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来面对资源信息的误导性原因,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传播。通过借助“互联网+”武术传播的发展机遇,网络信息资源必须要严加进行管理,例如武术赛事、武术视频以及武术项目的起源及发展等,这些基本信息的情况必须要具备真实性。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信息资源的真实度有待甄别,为了避免给受众带来误导,必须加强资源信息的来源勘察。

2.2 武术文化传播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大力弘扬武术文化的传播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发扬与壮大。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和弘扬上应具备丰富性及多样性。尽管在网络上有许多“太极拳网”“武术网”等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的网站,但是大多数的网站都呈现出一种没有特色、主题不明显等特征。例如许多武术网站都存在着内容相似复杂多样的问题,甚至网站中的内容有所讹误。这种现状给武术文化在传播上造成很大的阻碍。在互联网上这类形形色色的网站太多,以至于多数是没有对武术的专业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易对受众带来很大的误导,武术爱好者对其就会缺乏兴趣。面对这样缺乏适当盈利的网络传播模式,武术的发展难以壮大。中国武术文化所形成的“单向”灌输、缺少必要交流和互动环节的传播模式,既易产生误解和反感,又易流于形式,最终达到不尽人意的宣传效果。传播方式过于单一对武术文化在社会的发展过于笼统,不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在这个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武术的发展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而现在武术文化在网络的传播中正面临着传播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的困境。武术文化传播的力度不足与历史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在全方位弘扬传统文化的现实社会中必须要加以重视以突破困境。新时代下武术文化在传播与发展的动力上,必须要加以创新,拓展不同的文化传播途径重新焕发生机,但这也给予“互联网+”的强大力量的支持。

2.3 武术文化传播内容平乏,难具吸引力

当前的许多武术网站不仅在内容上缺乏新意,形式上也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现象。武术文化在“互联网+”的传播过程中,其传播方式主要有两大块。一是个人对武术文化资源的传播;二是组织机构对武术文化的传播。个人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真实信息进行隐藏,上传的武术文化资源比较随意,内容比较平乏,对受众难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组织机构对通过“互联网+”对武术文化的传播涉及到的项目众多复杂多样或者过于片面,是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互联网+”给受众的益处是现实问题,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武术文化传播内容是受众最受关注的一项,通过“互联网+”传播武术文化是武术发展的一大机遇,目前在“互联网+”的趋势下武术文化传播在网站设计上呈现出页面单调难以吸引浏览者兴趣的问题,其次是大量组织机构通过互联网获取一定利益提供虚假信息,给受众造成蒙蔽的现象很多,这在互联网传播中会造成对资源信息收集不完全,过于虚假片面的现象。武术自起源经历社会文明的洗礼具有千年的文化沉淀。而经过“互联网+”传播武术文化却呈现出传播内容平乏多见,上传的重复性内容对于受众来说很难有吸引力。这是对武术文化内涵了解的不够深刻的现象,难以向受众者传播博大精深的武术,严重阻碍了武术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各网站之间互动的加强,网络中开始弥漫着各种弄虚作假、违规经营、内容重复无趣的现象,这将是武术文化传播中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

3 “互联网+”背景下武术文化传播策略

3.1 加强网站管理、整合武术文化传播内容

武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应当充分利用好“互联网+”重大发展的机遇,应对武术文化传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不断地寻找与文化传播的切入点。加强对武术网站的管理,对武术文化资源内容进行整合,将其与受众紧密连接。武术文化在传播上要针对不同的传播对象实施不同的传播模式,根据不同的地区和风俗确定传播内容。武术文化传播内容的把握,需要考虑受众者的需求,根据受众者的爱好与偏向确定武术文化内容。针对武术文化网站传播内容的加强,武术文化传播内容的确定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即“传播什么内容”和“如何进行传播”。其传播内容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应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武术文化的传播是有技术传播也有理论传播,要给予社会对武术发展的需要进行传播内容的确定。整合武术文化传播内容要根据不同的人群、根据不同的项目进行传播,受众接受武术文化传播内容的程度是武术文化传播的关键,传播的内容要使得受众从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基于此,需加强对武术相关网站的管理,将来源不明确的网站进行一定规模的改良,对网站中的武术文化资源进行调整,明确信息的来源,拒绝虚假信息的发布,避免误导受众人群。整合武术文化传播内容,通过“互联网+”武术文化传播,促进武术的发展,让世人更加了解武术、喜欢武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梦,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构建发挥积极的影响。

3.2 构建创新模式、树立武术文化品牌

武术文化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要加强武术文化的品牌构建,将不同民族的武术文化融入到武术这个大系统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武术品牌,构建武术文化的“本土化”。武术文化的品牌核心应该是追求身心合一、物我合一、天人合一。从传统武术文化的弘扬上为根基,大力发展武术文化在社会的传播效益,习主席曾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一系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针,新时代下武术的发展也要有所创新,通过“互联网+”武术文化传播,要突显武术与其他网站不同的特色,对传播的内容加以规划,以增强武术网站的公信度。传统的传播模式在当下传播实施程度比较困难,要打破传统的武术传播模式,必须要给武术树立品牌效应加以创新。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推动武术实现全球化的现在,务必要抓住这个机遇,促使武术文化的传播效益加以创新,最大限度的发挥电脑、微信等各种不同平台的传播效果,以构建武术文化的品牌。创新既是这个时代赋予中国武术传播主体推动中国武术深度国际化发展的新使命,又是对相当长时期内中国武术传播主体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再认识。在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保护民族武术文化的特色,不同的民族具有自身文化的色彩,在“互联网+”武术文化传播实施过程中,将“本土化”的武术特色合理加以构建,以丰富和完善武术文化在网络中传播的效果,推动武术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开展更多的传播路径和选择。为武术在国内当今社会的发展乃至国外的传播效果上提供丰富多彩的传播内容。

3.3 建立交流论坛、强化武术文化传播内涵

“互联网+”武术文化传播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以此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通过建立武术交流论坛,强化武术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内涵,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武术这个大家庭中,通过交流不断深入了解和学习更多的武术文化知识,拓展武术文化传播的范围。建立武术交流论坛主要是将武术爱好者或者受众者集中在这个相互交流的系统中,随时方便能够获取相关资源信息的一个平台。这种交互式传播是互联网为中国武术传播提供的最突出特点。因此,在对武术文化传播中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不同项目、不同地域乃至不同民族的武术文化特色,拓展武术文化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传播效果,这是“互联网+”武术文化传播中一个重要且方便的途径,但在论坛交流互动中要有针对性开放,避免复杂的人群进入到系统中散播虚假的信息,因此其权威性是需要多加关注的问题。通过武术文化交流论坛的建立,不仅能够避免传播内容的平乏无味还能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强化武术文化传播内容的多样性,吸引更多的健身爱好者加入武术的行列中,弘扬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形成独具一格的中华武术。基于此,武术文化在“互联网+”的传播趋势下才能使得更多的人了解武术,才能传承武术,这也是武术文化的价值所在。

4 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不断影响着武术文化传播的各个方面,为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渠道和空间。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网络时代,武术文化的传播要想走出去,必须加强对武术相关网站的管理,整合武术文化的传播内容,构建武术文化传播创新模式。通过“互联网+”武术文化传播可以更好地促进武术文化在社会中发展和传播范围,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武术信息资源,吸引更多的武术爱好者加入到武术行列中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使武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变得生机勃勃,展现东方民族的色彩。

[参考文献]

[1]柳晴.论习近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论述[J].世纪桥,2015(07):23-24.

[2]王泰筌.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下真功夫[N].吉林日报,2017-09-04(10).

[3]丁传伟,李臣.“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03):127-133.

[4]吕云龙.新时期武术文化的网络化传播探究[J].运动,2015(06):144-145.

[5]郭玉成,范铜钢.武术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的战略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05):80-85+98.

[6]王军,李信厚.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及问题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03):104-107.

[7]刘文嘉,罗容海. 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华彩[N].光明日报,2017-09-28(16).

[8]李臣,赵连文.互联网时代中国武术“走出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报,2017,51(11):75-79.

[9]梁石云,尹恒,薛立强.“互联网+”背景下中国武术传播与发展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5,12(11):17-19.

猜你喜欢
武术受众互联网+
中华武术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