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阳“吕村战鼓”的价值和传承

2018-01-01 10:42路玲玲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化

路玲玲

(安阳师范学院 历史与文博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吕村战鼓舞是位于安阳县东部的吕村镇所独有的汉族舞蹈文化艺术,它源于殷商时期,以战争为素材,用鼓为表演道具,以多变的舞蹈队形为表演形式,突出表现出古代将士杀敌卫国、驰骋疆场的磅礴气势,是舞蹈中独具特色的汉族舞蹈艺术瑰宝。吕村战鼓舞蹈不但乡土气息浓郁,而且艺术特色也十分鲜明。吕村战鼓舞因其音乐结构和表演主题,2008年被确认为“安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6月,吕村战鼓在浙江杭州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获得“全国传统舞蹈展演”大赛银奖;同年,吕村战鼓进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名录中,而吕村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

吕村战鼓作为区域性的艺术现象,有着自身的文化价值,本文借助对吕村的实地考察及资料整理,分析吕村战鼓的文化价值和现存状态,并对吕村战鼓的传承进行探讨。

一、吕村战鼓的音乐特点

吕村战鼓主要以连续击打鼓面为表演动作,其铿锵的音乐、磅礴的气势让人充分回味古代尚武精神和马步将官与敌人厮杀的形态,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审美性。

吕村战鼓是由鼓、大钹、中钹、小钹、大锣、小锣等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锣鼓,而战鼓舞的音乐分为4段,由六大部分16个鼓点组成[2]。第一部分的音乐是召集马步将官,称为“聚将鼓”点。第二部分的音乐旨在清点人数,称为“三点卯”点。第三部分的音乐是为了整齐队伍,称为“排兵布阵”点。步兵布阵有长蛇阵、方格阵、太极阵;骑兵布阵有八卦阵、相对并列长蛇阵、霸王双鞭阵。第四部分的音乐表现二虎相斗的场面,称为“两军厮杀”点。步兵厮杀代表步兵面对面,左右互相打击进行厮杀;狮子滚绣球代表步兵在方格阵中追逐打击的场景;大鼓表演采用跳步、蹦步、跑步等步伐,模拟敌对双方围绕障碍物相互追杀的场景。马队撕杀的凤凰单展翅、双展翅代表敌我双方厮杀动作;霸王鞭转占领两厢点,形似骑兵与正面、侧面之敌厮杀。第五部分叫“穷追猛打”点,表现在战争后期我方将士追杀士气低落的敌人的场面。第六部分“普天同庆”的鼓点稍快,形似战后统计胜利成果,最后以鼓手的弓步亮势结束表演,整个舞蹈以艺术形式把征战的过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吕村战鼓之由来

仰韶时期的陶鼓是我国最早的鼓,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兰州市博物馆都有不少收藏。商周至汉代的鼓称建鼓,是宫廷祭祀等活动的重要专用乐器,木质建鼓最早是在安阳市殷墟遗址发现的。战鼓形态与建鼓相似,是战争中指挥军队进击所用的乐器,然而随着历史语境的变迁,战鼓于古代通讯、军事、祭祀等功能逐渐衰退,但它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被当做一种乐器应用于日常娱乐或民间游艺之歌舞音乐中,作为一种艺术的形式被保留了下来。

鼓在古代最初主要用于战前的神灵祭祀仪式,期望战争得到神灵的保佑,并以此使得士兵斗志激昂。吕村战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一是神话传说:殷商时期,周武王伐纣时与哼哈二将遭遇,连败数阵,九天玄女便示意姜子牙用鼓来破二将邪法。周武王连夜做大鼓99面,组成了腰系战鼓的督战队随军作战。与敌对垒,鼓声震天,大败哼哈二将,攻破对方城池,因此便有了“击鼓震天将”的传说。

还有一种说法,据《安阳县志》记载,宋朝时在吕村集附近有一座福胜寺,寺庙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当地民众捐款纳粮,重修了福胜寺。在佛像开光这天,吕村家家户户鞭炮齐鸣,擂响战鼓,随鼓起舞,场面壮观,取名福胜鼓。明末清初,闯王义军兵败退至漳河之南,由于突然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清军只好安营扎寨在漳河北岸。漳河南岸吕村一带群众为了掩护起义军,集中战鼓千面,鼓手脸上画谱,背上扎靠旗,形似天兵天将。一时间,鼓声震天,天昏地暗,河水暴涨,清军震惊,败阵而去。这是流传至今的“擂鼓助闯王”的故事。而福胜鼓亦改名得胜鼓,逢年过节,人们击鼓庆贺,形成了吕村战鼓舞。

三、文化视阈下的吕村战鼓

1.吕村战鼓的传统文化内涵

吕村战鼓的传统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吕村战鼓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理念。古人将战鼓声乐认为是雷神扣连击鼓的声音,传达着天神的意志,而古代将官巧妙地利用鼓声与士气的辩证关系调整士兵的战斗状态,确保取得胜利。其次,吕村战鼓反映了“正义进取、厚德载物”的道德观念。战前纵金伐鼓,以示师出有名,是正义之战。鼓声在军事上既标志着进攻,也反映了儒家文化崇尚的正义进取精神。第三,吕村战鼓代表了“安庆祥和”的传统人文精神。吕村战鼓作为日常娱乐、庆典礼仪中保存下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发展到今天,更是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喜庆吉祥、锐意进取的精神[4]。

2.艺术审美下的鼓之器

吕村战鼓的主乐是“战鼓”,其次是伴奏乐器。鼓的大小,历代不一,随着艺人的改进,逐渐形成现在的规格和形状。战鼓圆形,高20厘米,鼓面直径39厘米。鼓槌长与鼓面直径相同,一头弯弯,一头系上彩布,便于携拿表演。

太阳作为生命的源泉,最早受到原始人类的崇拜。中华民族的文化处处透露着对太阳的信仰。中国古代皇帝的天子称呼以及封建皇室、官府大堂正中太阳升起的背景都一一映照这对太阳的信仰。圆形的吕村战鼓,再加上鼓沿边上金色的大头铆钉,俨然就是一副太阳的状貌,从而以“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对太阳的崇拜信念。

四、吕村战鼓的传承与发展

1.吕村战鼓的生存现状

民间艺术是“接地气”的草根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民族遗产。随着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吕村战鼓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表演套路进行了改编与创新,吕村战鼓和吕村镇的文化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吕村全镇40个行政村已有32个村成立了战鼓队、腰鼓队、秧歌队、军乐队等,另有26人被确定为民间艺人。

在旧社会,行规和门第观念很重,并且会首的文化知识较低,其传艺方式多为口传身教,无文字记载,传男不传女,这样就导致了战鼓舞一些高难度的表演动作的失传。同样,制作乐器的技艺也会丢失,战鼓舞所配备的乐器就无处可买,随之也就是吹奏方法的遗失。然而,近年来吕村战鼓也在不断改变。

改变之一:女性队员的加入。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农村青壮男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战鼓队员得不到男性人员的补充,不得不由女性担负起鼓队的壮大任务。

改变之二:战鼓及其艺人地位的提升。2007年5月,安阳市把每年的7月13日定为“安阳文化遗产日”,为全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营造社会氛围。成立于1989年的安阳民俗博物馆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安阳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2009 年安阳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同时,战鼓艺人也被政府机构所确认,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由于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娱乐传媒等的巨大冲击,使得战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空间:(1) 传承主要依赖于老艺人的言传身教,无文字记载和视频录像,容易导致人绝艺亡;(2) 战鼓文化遗产未得到与精英文化同等的社会地位,有关史籍志书也较少记载;(3) 民间艺术传承的专项保护基金种类少,数量和数额小;(4) 政府和相应机构虽然提升了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但无培养民间艺术接班人的体制和方案[5]。

2.吕村战鼓的保护模式及措施

由过去依靠民俗活动等供养,到今天有组织的商业演出,吕村战鼓如何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对吕村战鼓的文化价值进行全面评估。人类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知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所关心或看到的价值是不同的。因此,对吕村战鼓文化价值的认知应提倡开放性、跨文化、多视角的交叉评估方法,以达到尽量克服本时代的局限性和狭隘性,这样才能采取正确的保护措施。

(2)从政策、法规上制定对战鼓文化的保护规划。保护战鼓文化是全社会的工作,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为战鼓文化制定相应的的制度和条例,以及接班人的培养方案,同时加大资金的扶持,营造有利于战鼓文化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

(3)打造文化品牌,将吕村战鼓与旅游经济相结合。面对各种各样的商贸活动,吕村战鼓作为安阳市一种文化品牌,应抓住经济文化活动中的良机,充分发挥着自身的价值。另外,将战鼓文化项目与旅游紧密结合,让游客在游历景点的过程中能欣赏到吕村战鼓文化的表演或视频;游客离开时能够带走吕村战鼓的工艺品。

(4)利用民间风俗加强战鼓的文化魅力。为了保护战鼓的生存,应充分利用群众的需求,鼓励战鼓在婚丧嫁娶、民俗节日的参与。战鼓文化要不断适应不同的环境,在着装和表演形式上不断创新。吕村战鼓应积极争取机会参加企业和商家举办的各种大小型庆典、文体娱乐活动及开、闭幕式等活动。

(5)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战鼓文化的宣传力度。当今社会是个传媒发达的时代,吕村战鼓应与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文化事业机构协调合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运用网络、展会、大赛、文化交流等多种手段和机会,对其文化进行全方位立体营销,强力推广,以提高吕村战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设了吕村战鼓博客和微信频道,能实时报道吕村战鼓的状态。

(6)从对吕村战鼓的保护,延伸到对传承人的保护。传承人是承载古老艺术形式的载体,政府应为传承艺术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或团体给予物质奖励,并在各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使之有精力和财力去更好地传承艺术。

(7)在科学技术上对吕村战鼓文化给予支持。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采用照相、录音、录像等方式对吕村战鼓表演过程进行音视信息采集,经过数字化技术处理制作成多媒体光碟,作为无形财产的实物资料保存起来。

[1]杨杰利. 河南安阳吕村战鼓舞的历史形态及现状研究[D]. 中山大学, 2011.

[2]魏爱霖. 安阳吕村战鼓的传承与状态[J]. 寻根, 2011,(1): 61-63.

[3]杨娜. 论“常山战鼓进校园”文化育人作用的实现[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3): 109-112.

[4]赵娜, 苏静. 安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 (3): 74-76.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