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1842年11月,恩格斯起身赶往英国的曼彻斯特,开始了为期将近两年的商业活动。恩格斯出身于工厂主家庭,但并没有沉溺于资产阶级醉生梦死的生活。恩格斯不喜欢经商,但是不得不接受父亲的安排前往曼彻斯特。在前往曼彻斯特的途中,他在《莱茵报》编辑部得知曼彻斯特是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他的政治兴趣与不喜欢的商业活动有了重合。也就是在这里,恩格斯放弃了优越的“有教养人”的生活方式,把眼光放在了那些被称为“下贱”的工人阶级身上,他用了21个月的时间,亲身观察,搜集各种资料。在迁居布鲁塞尔期间,他系统整理了自己所搜集到的材料,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以下简称《状况》)。恩格斯在该书1892年的导言中评价说:“本书在哲学、经济学和政治方面的总的理论观点,和我现在的观点决不是完全一致的……这本书只是体现了它的胚胎发展的一个阶段。”[1](P69)马克思也高度评价了这本书,说它“从另一条道路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2](P592-593)
在该书中,恩格斯系统考察了英国工人阶级产生的原因、普遍受贫困的状况以及他们斗争的历史,指出英国工人阶级为了改变自身状况不断选择各种学说,但他们都未能最终实现自身的目标。恩格斯指出,每一次斗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人阶级自身的觉醒。在不断斗争的实践中,一种科学理论的出现也成为必然的趋势了。尽管在《状况》完成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但恩格斯在观察英国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已经预见到了这种理论出现的必然趋势。“它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无产阶级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必然推动它去争取自身的解放;而社会主义只有成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政治力量。”[3]因此,我们重温经典,以《状况》为考察对象,对我们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恩格斯在详细考察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基础上,深刻地洞察到英国工人阶级的普遍贫困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英国近60年来,工业的发展在人类编年史上是无与伦比的。”[4]也只有在英国,才能观察到典型的工人阶级状况。恩格斯回顾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分析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与无产阶级产生的深刻动因,进而指出英国工人阶级的普遍贫困是这一历史过程的必然结果。
第一,英国无产阶级产生的历史进程。19世纪中叶,英国无产阶级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工业无产阶级和农业无产阶级。在采用机器以前,妻子和女儿纺纱,丈夫织布,织工用自己的一点积蓄,在租来的土地上耕种,生活在一种“闭关自守,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没有精神活动”,“没有激烈的波动”。[1](P89)他们本可以在这种环境中享受恬静的生活。然而,机器的出现使织工阶级的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使纺车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纱,致使纱的生产成本减少,布匹的价格降低,市场对布匹的需求增长,织工的工资不断提高,最终使得织工阶级逐渐抛弃农业而专门织布了。“这样,兼营农业的织工阶级就逐渐完全消失而成为新兴的纯粹的织工阶级,他们仅仅靠工资生活,没有一点财产,甚至连名义上的财产(一块租来的土地)也没有,于是他们就变成了无产者。”[1](P90)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结果,也是英国工业无产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同时,机器的出现也促进了农业无产阶级的产生。织工阶级放弃了农业,使他们原本耕种的土地大量被闲置,为新的大佃农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契机,这些大佃农可以租种更多的土地,通过更好的耕作和较大规模的经营来提高土地收益,他们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大降低自己产品的价格,使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小自耕农再也不能凭借自己手中的小块耕地与大佃农阶级竞争,他们不得不卖掉自己的土地另谋出路,要么去买织机,但并不会从织机中获得生存的机会,因为他们成为织工阶级的可能性已经被机器打消了。那么,他们只剩下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到大佃农那里去当短工,变身为专门的农业无产阶级。
第二,英国工人阶级的产生是机器大工业战胜手工业的必然结果。恩格斯指出,一台珍妮纺纱机改变了工业生产的方式,改变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这一切不是偶然的,是机器大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恩格斯详细考察了近60年的英国工业史,深刻揭示了机器的使用是如何战胜手工业、如何促使无产阶级产生的。一些资本家把珍妮纺纱机安装在大建筑物里面,用水力来发动。这就使他们进一步减少工人数量、降低纱的生产成本。而且,由于珍妮纺纱机的不断改进,机器随时都会过时,因此必须不断地加以改造或者弃之不用。资本家由于可以利用水力,即使机器过时,也还可以维持下去,但个体纺工就难以为继了,这就为工厂制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后来又随着翼锭纺纱机、走锭纺纱机、梳棉机和粗纺机的发明,工厂制度逐渐成为在棉纺业中占统治地位的制度了。机器又逐渐开始用来纺羊毛、纺麻,机器劳动排挤手工劳动的领域不断扩大。机械织机的发明彻底压倒了手工织工。蒸汽机的发明使机器的力量更加强大,“由于这些发明(这些发明后来年年都有改进),机器劳动在英国工业的各主要部门战胜了手工劳动,从那时起,英国工业的全部历史所讲述的,只是手工业者如何被机器驱逐出一个个阵地。”[1](P92)结果就是:一方面一切纺织品迅速跌价,商业和工业日益繁荣,一切没有实行保护关税的国外市场几乎全被占领,资本和国民财富迅速增长;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人数更加迅速的增长,工人阶级失去一切财产,失去获得生计的任何保证。
第三,英国工人阶级普遍贫困的原因分析。“对于英国工人阶级的苦难这一有目共睹的状况,恩格斯超越了前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水平。他没有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是指出应当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去寻找原因。”[5]在英国工厂制度下,工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取得不多的工资换取生存资料,每天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在每天几个小时的工作后,工人们就把资本家支付工资的价值生产出来了,可是,他的劳动合同却规定,必须要再工作好几个小时,今天的工作才算完成。这附加的几个小时,工人们用剩余劳动生产出来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资本家不花费一分钱,就占有了工人们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所造成的结果就是:一方面是少数资本家更加富裕,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另一方面是广大雇佣工人愈加贫困,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资产阶级,不管他们口头上怎么说,实际上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当他们能够把你们劳动的产品卖出去的时候,就靠你们的劳动发财,而一旦他们无法靠这种间接的人肉买卖赚钱了,就任凭你们饿死也不管。”[1](P82)资本家靠占有工人们的剩余价值赚钱,而工人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虽然每天辛苦劳作,却普遍越来越贫困。
面对残酷的现实,英国工人阶级最初选择的是忍受,但很快就开始寻找发泄不满的方式。他们的斗争从偶尔单个的反抗形式发展到联合有组织的反抗形式,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反抗促进了自身的觉醒。
工人们日益贫困,而资本家们靠资本就占有社会的大量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工人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为社会付出了更多劳动,却反而生活得更加艰苦。他们不满于自己的现状,开启自己的斗争之路。部分人选择了偷窃,他们因为贫困放弃了对私有财产的尊重,通过偷窃,满足自己一时的私欲和对消费资料的渴望。“我们已经看到,随着工业的发展,犯罪事件在增加,每年被捕的人数和消耗的棉花的包数经常成正比。”[1](P105)可是,工人们很快就发现这样做是无益的。犯罪只能通过一个人的偷窃行为来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可现存的社会制度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有力武器。于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的国家机器与法律总能以其全部权力来制裁每一个单独的反抗者。况且,盗窃本身就是一种最无教养、最不自觉的反抗形式,恩格斯指出,“最早、最原始和最没有效果的形式就是犯罪。”[1](P105)因此,犯罪不会成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普遍被采用的方式。
“工人阶级第一次反抗资产阶级是在工业运动的初期,即工人用暴力来反对使用机器的时候。”[1](P106)如果说犯罪还只是个别行为,那么捣毁工厂、砸碎机器则是一种具有初步联合性质的运动了。工人们开始将自己日益贫困、终日劳累却始终生活在贫困线附近的原因归咎为机器的使用,是机器排挤了手工劳动,造成工人们之间的竞争,并成为资本家压榨工人们的工具。于是,他们开始联合起来,捣毁工厂、砸碎机器,将自己的各种不满发泄到机器上,以为只要破坏了机器,就能改善现存的处境。“最初的一批发明家阿克莱等人就遭受过这种暴力,他们的机器被砸碎了”。[1](P106)但是,这种反抗毕竟只是初步的联合运动,它局限于一定的地区,并且仅仅针对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方面。工人们的反抗运动虽然暂时达到了目的,可是目的一旦达到,社会权力又会以其全部力量来惩治这些犯罪者,机器最终还是会被再次采用。
1824年颁布了一条法律,工人们得到了过去只有贵族和资产阶级才有的自由结社的权利。虽然以前在工人中间一直都有秘密工会的存在,但随着法律的正式颁布,工会很快就遍布全英国了。工人们成立联合会以免遭资产阶级的暴行和歧视。“它们的目的是:规定工资,作为一个力量,集体地和雇主进行谈判,按照雇主所获利润的多少来调整工资,在适当的时候提高工资,并使每一种职业的工资保持同一水平。”[1](P107)罢工是工会威胁资本家最有力的手段,但工贼的存在又大大削弱了这一手段的力量,使大多数的罢工都以工人的止步而告终。“但是,这些工会及其组织罢工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们是工人消灭竞争的第一次尝试。”[1](P107)这些逐渐使工人们意识到,除了成立工会和罢工,还需要采取更多的行动。宪章运动就是英国工人的一次有力行动,是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强有力的表现,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只是因为当时工人们没有明确的目标。宪章运动使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划清了界限,展示出明显的社会性质和无产阶级的政治要求。正因为如此,列宁指出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上已经成型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6]
英国工人阶级开展的斗争是逐步深入的,他们从经济的要求开始,逐步过渡到争取政治上的普选权,而且还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个“原子”式的个体,而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他们随着斗争的深入也逐步开始思考,要争取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斗争形式等,这表明工人阶级的斗争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P9)英国工人阶级在斗争中也在逐步接受并检验着这些理论。
宪章运动从1835年开始,宪章派提出的政治斗争的主要形式是修改法律,即人民宪章,要求在民主的基础上改组下院,主要包括下列六项要求:普选权(年满21岁的男子)、议会每年改选一次、秘密投票、各选区一律平等、取消议会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以及发给议员薪金。同时,宪章派工人们要求“十小时工作日法案、保护工人不受资本家的迫害、工资要合理、地位要有保证、废除新济贫法,所有这些要求至少和‘六条’一样,都是宪章运动的基本内容,是直接反对自由竞争和贸易自由的。”[1](P126)1842年的起义,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彻底决裂,宪章运动成为纯粹工人们的事业,其本质上的社会性质也逐渐体现,但宪章运动之所以失败也暴露出工人们没有明确的目标、不能正确认识和使用自身力量的缺憾。“工人将实现自己的宪章,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这之前他们还要弄清许多通过宪章所能做到的事情,而他们现在对此还不很清楚。”[1](P127)宪章派的思想要么转向真正的、彻底的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导思想,要么转而为资产阶级服务。宪章派思想的不彻底性难以为工人阶级的斗争提供长期的理论指导。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思想虽然在实质上超越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但由于欧文本身是一个工厂主,对资产阶级的态度仍很宽容,“社会主义者十分温顺随和:不管现存的各种关系如何坏,他们还是承认这些关系有合理性,因为他们除了争取公众信任外,对改变现存关系的其他一切途径是一概否定的。”[1](P128)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经常抱怨下层阶级的颓废堕落,看不到社会变革的历史进步性,看不到资产阶级的道德堕落,却寄希望于资产阶级的“慈善”和“博爱”,忽视广大无产阶级的进步性。他们无视历史的发展规律,反对采取政治斗争的方式,而是主张通过“国内移民区”来实现“共产主义”。[7]“他们不承认历史的发展,所以他们打算一下子就把国家置于共产主义的境界,而不是进一步开展政治斗争以达到国家自行消灭的目的。”[1](P128)因此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只能成为空想。
宪章派的发展水平很低,还处于很落后的状态,但他们是无产阶级的代表,是真正的无产者。社会主义者能够设想出未来的社会状态,提出消灭贫困的实际办法,但由于他们来自于资产阶级,始终不能真正和工人阶级融合在一起。因此,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和宪章运动的融合,法国共产主义以英国方式的再现,将会在最近发生,而且已经部分地发生了,只有实现了这一点,工人阶级才会真正成为英国的统治者;”[1](P130)宪章派思想与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都是英国工人阶级斗争的产物,代表着不同斗争阶段英国工人阶级不同的需求。斗争的深入使它们逐渐暴露出不足,也逐渐产生了融合的趋势。“共同的苦难和共同的利益唤醒了无产阶级共同的阶级意识。”[8]
当英国工人阶级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时,当他们开始注意到所有的斗争对自身的处境都没有太大的改变时,当他们意识到利用宪章派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的斗争都一一遭到失败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的盟友并不是那么可靠,开始把目光放在自身阶级身上。
恩格斯在总结英国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意识到工人阶级的斗争经历了从特殊到普遍、从个体到群体、从无意识的个别斗争到有组织有纪律的斗争。在斗争的实践中,英国工人阶级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虽然他们的罢工行为时常会被一些不坚定分子破坏,但也逐渐认识到了联合的力量,认识到集体行为取得的斗争结果往往比较乐观,“他们构成了同一切有产阶级相对立的、有自己的利益和原则、有自己的世界观的独立的阶级,在他们身上蕴蓄着民族的力量和推进民族发展的才能。”[1](P132)他们逐渐觉醒,把斗争的最终依赖放在自身。他们是如此地需要理论的指导,以至于能很快理解宪章派运动的实质,可以察觉到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他们的蔑视,知道了这些理论已经不能作为自己的最终理论选择,也难以转化成自己需要的力量。英国工人阶级“由于蒸气力和机器的应用以及分工而受到的屈辱在这里一定会达到极点,工人一定会很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屈辱,同时无产阶级摆脱这种屈辱的企图在这里也一定会达到极点并带有高度的自觉性。”[1](P132)无论如何,恩格斯指出,已经觉醒的英国无产阶级不仅代表本阶级的利益,而且还承担着人类自身的解放。但此时,一种科学的能够指导他们斗争的理论呼之欲出。“恩格斯并没有根据自己的思想去剪裁历史事实,而是从他亲身观察的事实出发去建构理论。”[9]
在斗争实践中,英国工人阶级也逐渐表现出这个阶级的优势。他们的斗争最初根源是普遍受贫困的状况,正像恩格斯所说的,他们要解决的是饭碗问题,他们无所顾忌了。正是因为这一点,斗争的彻底性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他们不像资产阶级那样容易妥协,不像资产阶级那样被自身所拥有的财富限制在狭小的视野内。他们在斗争中还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他们原本没有受到教育的机会,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需要他们受到什么良好的教育。长期以来,他们只能接受那些宗教和一堆杂乱的原则结合的愚弄工人们的说教。但是一旦斗争有需要,他们就迅速表现出来自己在受教育方面的天赋,“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比一些有教养的德国资产者还多。阅读最新的哲学、政治和诗歌方面划时代的著作的几乎完全是工人,这一事实特别表明了英国无产阶级在获得自主的教育方面已经取得多么大的成就。资产者是现存社会制度以及和这种制度相联系的各种偏见的奴隶;他惧怕、诅咒和排斥真正标志着进步的一切,无产者却睁大眼睛正视这一切,兴致勃勃地而且富有成效地研究它们。”[2](P474)他们有能力去接受科学斗争理论的指导,而且只有他们才能真正实现这些理论的设想。他们在斗争中还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纪律性、组织性。
斗争的进一步发展使工人阶级转向共产主义事业成为一种必然。“无产阶级对他们的压迫者的愤怒是必然的,是正在开始的工人运动的最重要的杠杆,但是共产主义比这种愤怒更进了一步,因为它不仅仅是工人的事业,而且是全人类的事业。”[2](P497)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事业不是向某个阶级、某个个人复仇,虽然工人的最初起因有这样的因素,但是觉醒起来的工人阶级已经不仅局限在这种狭隘的视野中。“工人阶级本来具有人类可能的最美好的道德情感,那是一种继承人类道德遗产、消除阶级偏见的高贵情感。”[10]而且恩格斯洞察到,“现在已经个别地、间接地进行的穷人反对富人的战争,将在英国成为普遍的、全面的和直接的战争。要想和平解决已经太晚了。”[2](498)
通过对《状况》的考察,我们发现此时的恩格斯已经具有非常明显的历史唯物主义倾向。恩格斯通过观察和对可靠材料的分析,走向了一条与马克思非常接近的道路,剩下的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它们阐发出来。恩格斯已经认识到了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预见到了一种科学理论诞生的必然。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提到,马克思一生的两个重大发现,即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而这两个重大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恩格斯在完成《状况》的创作后,就与马克思投入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中,而正是这一部著作,宣告了唯物史观的诞生;马克思《资本论》的问世揭开资本家靠剩余价值剥削工人全部的秘密,宣告社会主义成为了一门科学。恩格斯一直称自己是“第二小提琴手”,但我们不能就此否认他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做出的独创性贡献,我们应当深刻地意识到,1845年发表的《状况》一书对工人阶级的分析和认识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