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在林长制改革中,探索出网格化、项目化、信息化、产业化、市场化“五化”,促进“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精准施策,推深做实林长制,取得了成效。
网格化“护绿”。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绘制纵横交织的责任体系网,形成“六个一”长效“护绿”机制,即:一张责任网、一套制度、一个监督平台、一支管护队伍、一套督查机制、一套考核办法。全市共划分1 505个网格单元,明确3 162名林长护绿责任,竖立公示牌1 526块,公布监督电话3 055个。
项目化“增绿”。采取造林任务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工程责任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2018年,全市财政投资10.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2亿元,完成人工造林1.40万hm2,占省计划的233%。
信息化“管绿”。实现资源管理“一张图”、执法管理“一盘棋”、行政服务“一张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和60个高清摄像头等手段,建成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智能化;为298名林业执法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无线终端、GPS等设备,实现执法管理信息化;让“最多跑一次”成为现实。
产业化“用绿”。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做足“林”文章和“水”文章。聚力发展以薄壳山核桃、麻栎、杜仲及乡土特色苗木为主的“三树一苗”林业高效产业;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市政府投资18亿元打造明湖退耕还湿工程,新增湿地面积500 hm2。
市场化“活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广“林权抵押+政府基金+森林保险”贷款模式和“企业申请、部门推荐、银行审批”运行机制,缓解林农“融资难、融资贵”;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市属国有林场每个林场注册一个营林公司,在保生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积极创建现代化国有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