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荣
(歙县林业局,安徽 黄山 245200)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思想在欧洲已经有350多年的历史,但完整的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体系是1920年德国近自然林业学派提出来的。其要义是强调以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系统功能及缓冲能力分析为基础,以整个生命周期为时间设计单元,以目标树长期保留、干扰树持续采伐和促进天然更新为技术特征,以永久性林分覆盖、多功能经营和多品质产品为培育目标。其中的目标树单株木林分作业法,不仅经济可行,造林投入成本低,产出高,而且可使森林具备更好的持久性、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技术要点是根据森林结构和不同阶段而采用不同的森林经营类型,主要包括第一次疏伐、第二次疏伐、第一次更新采伐、第二次更新采伐、幼林单株择伐和成熟林单株择伐等种类。
近自然森林经营管理一般采用中期10年规划。主要内容:经营目标(生态、社会与经济)、林分调查与设计、分类分析、10年规划(可持续采伐率)、年度计划执行。主要步骤:以地图为基础进行土地清查、林地勘察、森林资源调查、取样、制定数量管理规划、分析森林管理规划、森林管理规划的成果和形成。规划文本主要章节:现状、分析、规划;要区分出各个林业站、各个利用类型。规划图:要用不同的颜色标识不同的利用类型(间伐,抚育,等等),附加说明。林业单位文本:列出并描述各个林分+规划描述。森林调查结果:实际执行。森林管理商业计划书:捆绑落实计划所需条件、10年规划期、规划期内哪些情况是允许的机动性,只允许在特殊情况下做调整和改动。主要规划数据:砍伐率(m3/hm2)、抚育面积(hm2)、造林面积(hm2)等。施工组织步骤:建设二级基础设施(集材道)、林分标记(积极、消极目标)、采伐和造材。
3.1.1 创始阶段
指森林的幼年阶段。是从种子开始至高度约2 m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以个体高生长为主,植株间竞争尚未形成。
3.1.2 竞争阶段
指森林从大约2 m高的幼苗到大约12 m高的幼树这样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林木高生长和直径生长十分迅速,是林木生长的最快阶段,植株间开始出现竞争,但尚未产生分化。
3.1.3 分化阶段
指森林在竞争阶段之后,林分内部由于竞争使植株间高生长和直径生长开始出现分化现象到林分渐趋稳定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林分生长仍十分迅速,并开始出现霸王木和弱势木。
3.1.4 主伐阶段
指森林经过分化阶段之后,直到林分种群间关系达到稳定,可以获取木材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林分生长速度减慢,竞争不再激烈,分化达到稳定状态。
抚育措施主要是选择目的树,砍除影响目的树生长的竞争木和林分中的霸王木,在第一和第二阶段进行,目的在于对目的树进行有目标性的培养,同时给下层林木以适宜的生长空间,塑造一个良好的林分结构。
积极对象间伐其目的在于培育目的树,采伐影响目的树生长的竞争木,以促进目的树生长;消极对象间伐以林分中的霸王树、弱势木、萌条为采伐对象,主要在分化阶段进行,目的在于促进下层林木生长,改善林分质量。
早施工(越早越好,特别对于喜阳树种而言);强度适中,采伐量不要一次太大(否则易增加风倒木,阔叶树还易萌生旁枝);次数要多一些(频率提高,具体次数根据施工成本来定)。
注意间伐对保留木的影响:短期会暂时减少稳定性,长期增加稳定性;混交增加树种群发展和稀有树种发展(生物多样性);增加高价值林木;材积增长集中在目标树上(缩短生长期);结构促进垂直结构。
生命力(如冠幅)、质量(如干形和枝条分布)、间距(每8~10 m)、目标(增加木材价值)。目标树密度一般控制在200株/hm2。间伐竞争树,帮助目标树生长。
树木进行修枝后能显著提高木材质量,从而提高木材经济价值。修枝标准:一要除去所有旁枝,在与树干平行处削去;二是不能伤到树皮,修枝高度不能低于6 m,一般在树木达到一定的胸径时进行(如巴伐利亚州规定树木胸径要达到啤酒杯粗时方可进行修枝)。
注意事项:因树种而异,不是所有的树种都需要修枝,有些树种修枝后会有伤流现象或易遭受病虫害侵害;因经济条件而异,一般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分、具有培育前途的树木(目标树)进行修枝。
主伐是森林的收获阶段,对于用材林而言,木材仍是森林的主要收入来源。选择何种方式、如何进行施工作业是森林能否实现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所在。
主伐主要包括皆伐和疏伐(择伐)两种采伐方式。其中大面积皆伐一般情况下都不予提倡,只在纯林中进行小面积皆伐以促进天然下种更新。疏伐为常见的采伐方式,其目的是为提高林分稳定性和混交程度,保证木材质量而进行的采伐作业,其中的混交程度包括纵向混交(高度和年龄)和横向混交(树种)。
疏伐包括选择性施工和系统性施工两种方法。选择性施工是指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选择采伐木(如按一定的胸径);系统性施工则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采用行状、带状或块状选择采伐木进行作业施工。在施工之前,要形成一个作业指南,根据具体规划来进行作业。疏伐的种类有下层木的疏伐和从上往下的疏伐,疏伐的好处是有利于林分稳定性和健康状况的提高、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和多树种的混合程度。
采伐量的原则(可持续采伐率):根据规划,在林分采伐中可持续采伐率是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为实现可持续采伐的前提下,一个地区的总采伐量与总蓄积量的比值。总采伐量不得高于总生长量,同时在确定时还要考虑非正常因素造成木材消耗(如自然灾害、病虫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