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与中学语文教学

2018-01-01 03:14潘高峰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含蓄古典中学语文

潘高峰

(宣城市奋飞学校 安徽宣城 242000)

语言产生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语意往往与作者的主观意识有很大关系。语文学习处在“作家—文本—读者”三环节中的第三环节。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中学生要接受作家通过文本传达出来的信息,准确理解这些信息,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如何培养中学生准确的语感是中学语文教学要面对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其突出的意境美、朗朗上口等特点,有利于很好地培养中学生的语感能力。

如何将中国古典诗词和中学语文教学交融?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四点措施。

一、调动想象,突出情感体验

教师在启发学生去理解一些抽象的情感语汇时,应该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换句话说,教师应该去构筑一些“意象群”,让审美主体思想活跃,情感亢奋,在特定的语言信号刺激下,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

例如,中学课本中很多地方提到“凄凉”一词,何谓凄凉?它应该不同于“痛苦”,不同于“沮丧”。但是,“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之下,那个绝代才子的一声叹息应该是“凄凉”吧!让学生体味一下:杨柳低垂,晨风清冷,酒醒后的词人望着那一轮残月,面对此情此景,我想学生们也会慨然长叹吧!

“朦胧”莫过于“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唐·李商隐《锦瑟》),“哀怨”莫过于“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宋·李清照《点绛唇》)。辛弃疾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的雄心,也有“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的壮志。同时,让学生记诵下这些经典隽永的诗句,在生活中不断地揣摩、体会,积淀下这些情感体验,当有类似文章进入学生的视野时,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

二、化无形为有形,突出形象性

从表达的角度看,用形象的具体事物来描绘无形的对象,能更有效地突出事物的形象美。

说“愁”,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喻“情”,有“柔情似水”(宋·秦观《鹊桥仙》);或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起兴,意在说“缠绵依恋”;或以“人生如梦”(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作比,意在说“恍然通达”。还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春景》),形象更是精妙绝伦。

“言在此而意在彼”,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用“比兴”的手法去表情达意,直观而且令人回味无穷。用这些设喻精巧、形象生动而且易于记诵的诗词去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

三、破解“含蓄”,培养鉴赏能力

语言与其意义,就如酒坛与酒,酒坛的精美固然重要,但酒坛中的酒更重要。所以,我们就要透过语言的表面,寻找其背后的意义。这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从而对语言产生敏锐的感悟。由此可知,你所选择的文本品味对象意义愈含蓄,愈有利于增强感觉的灵敏性。很多中国古典诗词正契合含蓄的原则。

正所谓:“诗贵曲,不贵直。”《诗经》中就有很多典型的含蓄手法,通过谐声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情意,把女主角那种担忧、疑虑、欢喜、爱恋等复杂情感刻画得很深刻。对这种含蓄的手法的运用,在文学样式中,没有可以与诗词相比肩的。

“艺术,贯通着人类的起始与终极,也疏通着每一个个体生命的童年与老境,天赋与经验,敏感与深思,内涵与外化……”所以,领悟了李煜那“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和“流水落花春去也”(《浪淘沙令》)的巨大反差,“波心荡,冷月无声”(宋·姜夔《扬州慢》)的凄清,“春蚕到死丝方尽”(唐·李商隐《无题》)的痛苦的同学,通过运用感悟能力来做那些语文试题,会取得好的效果,因为他的语感已迈上一个新的层次。

四、由点及面,全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入手,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生活的点点滴滴,扩大知识面,对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有益处。

学习杜甫的“三吏”“三别”,可以了解“安史之乱”的历史;了解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可以知道南宋的衰弱;学习曹植的《白马篇》,可以了解“建安风骨”;学习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可以领略唐人的侠义风范。通过由点及面的学习,学生就能轻松地扩大知识面。

学习诗词有利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例如,“桃之夭夭”(《诗经·桃夭》)仅用四字就能表现爱情之心和盛开的桃花一样火热、灿烂,用最简短的文字将少女情怀表现出来,其间的共通之处难道不能给予我们启发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蜀相》)的工整和“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的对仗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长盛不衰以及以诗为中心形成创作与鉴赏的美学体系,辐射渗透到其他的艺术样式之中,这是中国文学独特的现象。

文从本源上来说发源于诗,对诗词的探讨和研究对促进中学语文的整体教学是个很重要的抓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吸收其有利于当今教学的精华部分,运用中国古典诗词对促进当今中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含蓄古典中学语文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迈进中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真境地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自助式”家庭作业的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含蓄三义
含蓄
怎样读古典诗词?
靓诺 含蓄中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