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聪 胡兵兵 林松玲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特点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有多次发作的阵发性疼痛,又称痛性抽搐,多发生于中年以上患者,女性略多于男性[1]。其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中药治疗;手术治疗如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封闭术、半月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治疗,因为疗效不确定、复发率比较高、不良反应较大等缺点未能在临床推广。Jannetta教授1967年首次提出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其创伤小,效果好[2]。我科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了2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效果较为显著,将有关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41~75岁。患侧在左侧者11例,在右侧者13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其疗效不佳,仍有剧痛。24例患者经头颅CT检查后,将继发性病灶存在可能性的排除,手术前经MRI检查后发现责任血管。
1.2 疗效评定 依据Brisman对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评定标准:①完全缓解:无疼痛,不服药。②症状明显改善,疼痛减少>90%,偶尔服药。③疼痛部分减轻,配合药物治疗能改善症状,服药量减少≥50%。④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3]。
2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完全缓解15例,明显好转9例。术后2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颅压,面部麻木2例,听力下降1例,随访时间1~25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本组无死亡病例。
3.1 缓解疼痛 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特点是周期性、反复发作,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手术之前做好患者的疼痛护理十分重要。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如疼痛的年数、持续时间、一般规律,避免一些诱发的因素,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整洁、安静的就医环境;适当减少患者家属探望,指导患者或其家属采取一些缓解疼痛的方法,如听听柔情的音乐,采取局部的按摩措施等等,将患者的注意力分散,减轻患者的疼痛。疼痛难以忍受的患者,遵医嘱予合适的止痛药,并及时评估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安慰患者,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三叉神经痛的相关知识,同类疾病恢复的效果。该组患者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出现,经身心护理和止痛剂应用后缓解。
3.2 术前准备 三叉神经痛患者多数都能接受手术方案,但少数患者由于在颅骨上“钻孔”而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对这一类患者需要更加详细地了解的病情、疼痛程度,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治。护理工作人员在术前应收集患者相关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了解手术方式、方法、术后并发症等。及时评估疼痛发生持续时间、强度、频率,为手术治疗做好准备,为术后效果做对比分析。完善神经外科术前常规检查,做好核磁血管造影(MRA)、电测听、心电图、肌电图等。
3.3 心理护理 三叉神经痛患者久治不愈,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大,产生烦躁、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处于一种消极状态。护理人员应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通过语言、非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稳定患者情绪,根据患者实际心理存在的问题,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减轻紧张状态,使情绪稳定,对患者所诉痛苦及疾病引起的生活影响给予同情、安慰和理解。告知患者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现代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同时详细介绍疾病知识和手术目的、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用正确的语言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经心理沟通后,该组患者心理状态全部良好。
3.4 术后一般护理 护理人员与手术室工作人员交接患者时,及时了解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24 h心电监护,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呼吸、肢体活动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警惕颅内出血。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的是否发生变化,关注脑干受压症状是否发生,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予相应的处理。观察患者切口敷料是否有渗血渗液的情况,发现渗血渗液及时通知医生更换敷料和头垫。麻醉未清醒时,去全枕平卧,头偏向健侧,全麻清醒后,可垫枕头,摇高床头15°~30°,防止出血和脑血肿形成,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术后第1天晨,根据患者的情况,嘱咐患者试饮少量的水,观察有无呛咳、恶心、呕吐等现象,然后予流质逐渐过度半流质,2~3天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调整为普食,该组患者未出现异常。
3.5 术后并发症护理
3.5.1 低颅压 由于长时间暴露手术部位,释放大量脑脊液,加上麻醉药的刺激及术后颅内渗血,可导致脑脊液分泌减少造成低颅压[4]。低颅压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压低、头晕、恶心、头痛、呕吐、脉搏加快。护理人员发现症状,立即通知医生,评估头痛的部位、性质、强度等,必要时遵医嘱予止痛剂应用;头晕者,给患者予去枕平卧或头低脚高位,头偏向健侧,加快补液滴速,不使用脱水降颅压的药物,嘱咐患者多饮淡盐水;恶心、呕吐患者,及时清除呕吐物,整理床单位,遵医嘱予止吐药应用,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本组24例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经综合治疗和护理,症状1周内均消失。
3.5.2 暂时性面瘫 因手术过程中颅神经根受到损伤,导致面部感觉麻木,发生不完全面瘫。不完全面瘫患者容易发生口腔炎和角膜炎,注意口腔和眼部卫生,食物残渣容易遗留在面颊部、齿龈之间,饭后及时清理口腔,加强口腔护理,避免吃过热和刺激性的食物。眼睑闭合不全者白天滴眼药水,晚上涂眼药膏,或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保护好眼角膜。面部麻木者,因痛觉减弱,嘱咐患者注意保护患侧面部,防止因感觉障碍造成损失。遵医嘱予营养神经药物同时配合理疗等,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帮助患者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本组有2例患者面部麻木患者术后1~4周恢复。
3.5.3 听力下降 因手术中损伤相邻的听神经导致耳聋或同侧听力下降,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不适主诉,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保持环境安静,尽量在患者健侧与其交流、沟通。必要时提高说话的音量,避免大声叫喊。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出现听力减弱的原因,安抚患者。本组有1例患者听力障碍,随访6个月,患者在半年左右听力恢复到正常水平。
3.5.4 脑脊液鼻漏 由于术中缝合硬膜不严密,加之术后发生颅内压增高或切口愈合不佳,脑脊液自切口漏出;或术中打开乳突小房至鼻腔流出[5]。护理人员发现患者有脑脊液鼻漏症状,及时通知医生,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防止颅内感染。保持鼻腔清洁,切勿填塞、挖鼻、冲洗;需要维系患者大便的通畅,尽量不要用力排便;防止患者咳嗽,避免患者情绪激动等导致颅内压升高的因素;监测患者体温变化,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加强抗感染治疗。本组24例未发生脑脊液鼻漏。
3.5.5 颅内出血 手术后1周内均可能发生,多数发生于24~48 h出现。岩上静脉处置不当有可能引起小脑及脑干出血、梗死或水肿。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24 h心电监护连续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本组未出现颅内出血。
3.6 健康指导 术后早期尽量少说话、不能大笑;尽量避免风吹面部;避免参加剧烈活动及强度较大的劳动。生活饮食要合理,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二便通畅,多做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各项常规检查,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针对低颅压反应、暂时性的面瘫、脑脊液鼻漏、听力障碍、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积极预防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指导,保持良好的沟通。这一系列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焦虑、自卑等心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手术及治疗成功的保证。
[1] 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51.
[2] 梁淮邦,倪红斌,季晶,等.锁孔治疗颅神经疾病的274例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5,18(1):16~18.
[3] Brisman R.Gamma knife radiosurgery for primary management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Neurosurg,2000,93(3):159~161.
[4] 木冬妹,李婵祺,胡晓静.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9,16(2):37~38.
[5] 顾锐,王慧娟.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12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