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众所周知,尝试教学首先兴起于数学教学,其基本特征是“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基于尝试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这种教学模式也适用于初中历史教学。这是因为初中学生随著语文水平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增强,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再加上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的实践性不太强,新知识点相对易接受。丰富生动的历史史实能吸引学生跃跃欲试的去自学教材,尝试着去寻求答案,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应用尝试教学,我做了一下尝试。
第一,认真研读历史教学大纲,深挖教材,明确重难点,确定教学目标,为设计尝试练习题铺路建桥做准备。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第二,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制定并出示课堂尝试练习题,这是尝试教学的关键所在,要求尝试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和思想教育性。以《中英鸦片战争》为例,需要识记的基础知识性题目多以填空、选择、列举等题型为主,为了增加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可以巧妙设计用历史地图呈现历史信息的材料解析题。例如,结合《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填充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战争第一阶段英军入侵路线,列举清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及其抗敌牺牲地点,战败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等。这一类有关基础知识的尝试题学生通过看课本结合插图,小字部分就能找到明确答案 ,完成尝试练习题,可获得成功体验。
有关培养能力的题目要有跨度、深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例如,尝试分析《中英南京条约》的危害;正确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尝试探究中国战败的原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教材仅明确了《南京条约》的内容,而没有指出《南京条约》的危害,学生知道内容后,对危害有所察觉,但是不可能准确全面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这类题目单凭看课本自学大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很有必要进行尝试讨论、合作探究。
第三,学生讨论,提高思辨能力。教师设计好尝试探究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能启发拓宽思路、集思广益。哪怕是一个学生说出一个方面,甚至是不成熟的见解,也是对其他同学的启发。这样讨论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和智力的激荡,通过讨论《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就能进一步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后让学生尝试着探究分析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通过学生讨论明白一个道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发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学习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感悟历史的过程中自然形成。当然也能更好的实现历史教育的价值。
第四,教师精讲点拨。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进行热烈讨论后,迫切需要知道正确答案时,教师指点迷津。根据《南京条约》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指出四个方面的危害,危害不需要死记硬背,根据内容逐条引出来就是。教师的讲解要有的放矢、点到为止。在指导学生巧计鸦片战争的影响时,应把影响概括为一个变化、一个开端,即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社会性质的变化,可比较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性质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纯粹的、地地道道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变成了一个主权不独立、领土不完整的两半社会,随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为检测教学效果,把鸦片战争的影响改变一下问法作为第二次尝试题的题目,即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再给学生一次巩固和灵活掌握知识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尝试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与发扬。因为传统教学中的很多合理成分在尝试教学过程中均得到很好的应用,另外,尝试教学法与其他许多教学方法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没有什么原则上的矛盾。因此,在应用尝试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立足一家,纵观百家,合成一家;坚持教有法、教无定法,多法互补,贵在有效,方能取得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