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无人驾驶汽车应用面临的困境和应对措施

2017-12-30 04:17徐崇杰钟丽成都外国语学校
数码世界 2017年10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无人驾驶科学素养

徐崇杰 钟丽 成都外国语学校

浅议无人驾驶汽车应用面临的困境和应对措施

徐崇杰 钟丽 成都外国语学校

本文剖析了当今热点话题——无人驾驶汽车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从技术、法律、伦理、公众认知四个方面分析当今无人驾驶汽车所面临的问题,并根据现阶段无人驾驶汽车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人工智能 无人驾驶 问题 解决措施

一、引言

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人类带入科技的新时代,无人驾驶汽车作为一种智能汽车无疑成为当前最有前景的发展方向。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驾驶方式,不需要驾驶技术,解决了驾驶疲劳,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但是,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真的成熟了吗?智能的传感器和驾驶仪可以取代人类吗?法律层面又要对无人驾驶汽车做出什么约束?人类的认知可以接受无人驾驶汽车吗?面对这些疑问,本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对促进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现状

国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无人驾驶汽车,并在20世纪80年代飞速发展,而我国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前也取得了很大突破。

(一)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最先涉足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并取得丰硕成果,在该领域处于先进水平。2013年底,美国密歇根大学为建造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设备投入巨额资金,并计划在2021年实现将无人驾驶汽车连入互联网。2014年举办的Code Conference科技大会上,Google呈现出不同于一般汽车的、无方向盘和刹车的新型无人驾驶汽车。在美国及欧洲,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允许在公路上行驶,例如:美国的一些州正在为谷歌、奥迪等开发无人驾驶车辆专用的公路试验牌照。德国已经向宝马公司下发无人驾驶汽车许可证,无人驾驶汽车在西班牙也同样得到支持。这些都体现出无人驾驶汽车即将引领下一代潮流的必然趋势。

(二)国内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无人驾驶汽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国防科技大学最先进行此方面研究。1989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中国首辆智能小汽车,1992年,又成功研制出既具备人工驾驶又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无人驾驶汽车。2000年,又成功试验了第四代无人驾驶汽车。2003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国防科技大学合作研发的红旗旗舰CA7460成为我国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2011年,又突破了技术难关,使无人驾驶汽车的行驶最高速度达到170千米/小时。2015年,长安汽车首辆无人驾驶样车在重庆亮相,已经完成1级的智能驾驶技术应用。虽然我国的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现状良好,但仍需不断完善、发展和成熟。

三、无人驾驶汽车应用面临的问题

(一)技术问题

虽然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进展十分顺利,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技术瓶颈。比如,当前无人驾驶汽车的视觉系统还没有完善,如何提高汽车的视觉能力是当前亟待攻克的技术难题;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无人驾驶汽车的激光扫描仪还不能模拟人类的眼睛,信息系统就无法利用扫描仪识别出的信息对周围环境及时、正确的做出判断;无人驾驶汽车的传感器在雨雪天的性能会有所减弱,测绘技术还不成熟;无人驾驶汽车的有限的存储设备还不能代替人类。此外,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应用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测试,但是毕竟只是在某一路段进行的模拟仿真,其技术可靠性仍然有待论证。因此,在技术层面上,无人驾驶汽车还需要不断改进,逐渐成熟。

(二)法律问题

法律问题也是当前无人驾驶汽车亟待解决的问题,汽车的自主驾驶方式决定了汽车的法律主体是不明确的。无人驾驶汽车的行驶完全是由智能系统进行控制的,而智能系统是由汽车制造方、软件开发商、互联网等多方主体合作制造的。而且无人驾驶汽车的转向系统具有一定的非线性,易于受到外界干扰,当干扰致使汽车无法控制时,干扰源的确定便存在较大难度,这就导致了当出现交通事故时,很难明确责任主体。此外,车联网也同样面临着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的实现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安全问题,车辆中会存在大量的隐私信息,一旦网络数据被泄露或者被篡改,可能会造成难以预料的交通事故。因此国家应如何立法确保这些数据的安全,保护隐私信息,维护车联网的网络秩序同样值得思考。

(三)公众认知问题

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驾驶方式,司机这一行业也随之消失,同时会有一大批人面临失业问题。人工智能是否真的能模拟人类大脑具有“意识”,能进行逻辑分析,做出选择?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会不会慢慢退化,人工智能真的取代人类的劳动?新产品的出现不只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政治、法律、社会、伦理、文化的全方位改变。那么公众会接受这一技术的变革吗?这些改变,我们真的能够接受吗?公众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认知是应用无人驾驶汽车的前提。

(四)伦理问题

无人驾驶汽车作为新时代的人工智能产品,必然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就无人驾驶汽车本身的算法来说,无人汽车会选择“撞人”还是“撞车”呢?遇到突发状况时,无人驾驶汽车会在众多坏结果中选择最好的结果吗?这必将涉及到一系列伦理问题。另一方面,无人驾驶汽车难以辨别的法律主体,给维护交通安全带来一定难度,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在鉴定责任和事故赔偿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若车主、汽车制造方、软件开发商等不能实事求是,主动承担责任,仅靠法律约束,势必会不全面,甚至会有失公允。这就需要人们的高素质,用法律和道德同时约束人们的行为,这些问题同样迫不及待、不容小觑。

四、无人驾驶汽车应用的解决措施

(一)大力培养技术人才

无人驾驶汽车正处于发展阶段,依然有很大的技术提升空间。技术的突破需要人才的进步,我国应积极组织人才间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内外该领域人才。目前,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国第一汽车公司两个基地。可扩大研究范围,培养顶端人才,吸收国内外人才,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虚心向技术先进的国家学习。只有加大力度培养技术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我国无人驾驶汽车领悟才能不断攻克技术难关,突破技术瓶颈,使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越来越成熟。

(二)修订合理的法律法规

无人驾驶汽车想要取代原始的汽车,就要重新制定交通法规,包括道路标志、违规惩罚措施、不同类型的车辆管理、应急措施等。使用系统易感知的道路标志,特殊的警示系统,从而保证正常、安全的交通秩序。虽然无人驾驶汽车较传统汽车的安全系数高,但也不排除会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作为前提条件。相关的法律应将各种交通事故可能发生的原因分类,例如:完全智能控制状态下发生的交通事故应如何定义责任主体?掺杂人为原因的事故应如何划分责任?此外,无人驾驶汽车虽然不需要驾驶技能,但法律也应该规定出使用人群,如未满16周岁的小孩及70周岁以上的老人不可单独乘坐无人驾驶汽车等。法律可以约束人的行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因此,合理的法律法规必是细致、全面的。

(三)提高公民科学素养

新技术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要得到人类的认可。科学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民对科学技术的认知程度,目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还比较落后。要解决公众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认知问题,必须要靠政府、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要把握宏观方向,为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创造条件;社会在这一环节中起到了推动作用,要把精神落实到实处,大力进行科普教育活动;作为公民,要主动参与,积极践行。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各方的不断努力,全面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指日可待。

(四)将伦理道德融入研发设计

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引发出很多伦理道德问题,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以及取代过程中是否能像人类一样应付各种突发状况,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我国悠久文化的背景下,伦理道德问题不容忽视,那么无人驾驶汽车的伦理道德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本文认为,想解决伦理道德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就要在技术研发时,将伦理道德融入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设计中去,科学家们在研发时就充分考虑伦理道德问题。同时,也要提高研发者的伦理道德,研发以人为本的无人驾驶汽车。

总体来说,研发者不断攻克技术难关是无人驾驶汽车不断发展的源动力;公众认知是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的前提条件;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是无人驾驶汽车真正应用的保证,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与应用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1]杨帆.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J].上海汽车,2014(3):35-40

[2]端木庆玲,阮界望,马钧.无人驾驶汽车的先进技术与发展[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4(3):30-33

[3]潘福全,亓荣杰,张璇,张丽霞.无人驾驶汽车研究综述与发展展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27-28

[4]陈晓琳.无人驾驶汽车致人损害的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79-85

徐崇杰(1999-),男,汉族,四川成都市人,学生,单位:成都外国语学校。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钟丽(1981-),女,汉族,四川成都市人,中学物理一级教师,本科,单位:成都外国语学校。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无人驾驶科学素养
我们村的无人驾驶公交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专用车企业首次主导 无人驾驶环卫车上路
北京第一条无人驾驶地铁试运行!你敢坐吗?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