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麒瑞 长春建筑学院
沉浸式虚拟现实电影的研究
王麒瑞 长春建筑学院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成为当前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科技手段和表现形式。它以其独特的技术性和高超的交互性成为其他艺术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特殊表现方式。
沉浸式 虚拟现实 电影 研究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形势下,计算机图形的艺术性设计与虚拟现实的真实性再现实现了完美的结合,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身临其境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说虚拟现实艺术电影的诞生以一种简洁自然而又能与受众产生互动的方式,增加了受众在电影作品中的沉浸感,让人们的感官细胞受到了更多、更细致的感受,实现了心理与生理的同步享受。
沉浸从字面的意思相解释的话,就是指一个人的精神处于高度集中、全神贯注的状态之中,是从一种精神状态向另一个精神状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是人们对当前事件的一种情感的投入和倾注,就如同被一部电影所感动,被它的故事情节所感染,从而产生一种生理上的沉浸。而这种“沉浸”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但需要虚拟现实电影技术为其提供必要的视觉及听觉感受,更要能够为受众构建一个虚拟现实的电影世界,让受众在其中有一种存在感
首先,可以通过图像来使人们获取更强烈的视觉感,因为从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视觉,而图像媒介正好可以借助这样的优势来通过图像的研究实现对感知的介入和构建。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沉浸式虚拟现实电视的图像研究时,有必须提高对图像的要求,加大对真实细节的处理力度,提高三维结构效果。
其次,是交互环节,交互也可以被看作是交流与沟通,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引导性,受众可以在交互中受到一些直接的感应,并参与到虚拟现实电影的控制中,从而产生与真实环境一样的心理体验。
最后是行为,这里的行为指的是虚拟现实电影环境中的客体,是在交互行为之后的一种动态表现形式,它会让受众在此进行注意力的转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讲,假如说人们正在观看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突然发生意外停电了,这时受众一定会立马从电影的环境中解脱出来。所以,在虚拟现实电影的设计中,必须要使其行为有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遵循设计者的想象,也可以与自然发展规律相一致。
在有的虚拟现实电影当中,因为与受众不能产生心灵的交互与共鸣,这时就可以利用受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特点,来增加电影画面的美感,以此来弥补这种沉浸感的不足。
首先,用写实的画面来反映真实的世界,虚拟现实本身就是要通过一种虚拟的技术来实现真实性、现实感的电影世界,因此,利用写实性的细节描述来实现沉浸美感的电影效果,当受众感觉到在虚拟的电影环境里所看到到世界与现实生活大同小异,甚至更接近于生活实质时,就很容易接受,并沉浸其中。
其次,虚拟的现实电影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因为虚拟现实电影毕竟是利用虚拟技术所创作出来的,只是一个塑造形象,所以这样的作品一定要符合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特征,要站在受众的角度去决定审美情趣,细化审美要求。
最后,利用心理刺激物来达到沉浸式的效果。在进行虚拟电影的塑造时,要为受众搭建一个可以进行交流与互动的平台,还要有一个能够符合受众心理的刺激物,来促使受众与电影环境产生交互行为,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产生与电影作品之间的共鸣。
另外,在完成以上美感的补充之后,还要增强其他方面的信息传播,因为人们80%以上的信息都是需要通过眼睛来发现的,因此,可以开发与视觉相配套的一些诸如触觉、听觉等等感受,这样更能够让受众沉浸其中,沉浸感就会慢慢增强。
可以说沉浸式虚拟现实电影中其沉浸性是其最重要的一个标尺,它不仅具有感知性、自主性,而且还具有交互性,可以通过一个强大的视野或场景来实现虚拟环境的真实性,达到沉浸式的效果,也可以借助受众的听觉、视觉、触觉来实现其全面的感知,达到虚拟现实电影与受众间的交流与共享。
总而言之,在我国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里,计算机虚拟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电影制作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而沉浸式虚拟现实电影要想紧紧抓住受众们的心,就必须在不同的角度出发,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运用现代化的表现手法,来实现电影情节的全面展现以及电影细节的真实性,以期与受众产生更近距离的交流与互动,使受众在除了视觉之外,还能感受到虚拟现实电影世界里的另一种审美观,达到一种沉浸其中的忘我境界,把我国的电影业推向新的高潮。
[1]黄心渊,陈柏君.基于沉浸式传播的虚拟现实艺术设计策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01):85-89.
[2]仲梓源,梁明.数字影像时代VR技术对电影的改变[J].现代电影技术,2016,(11):23-28+7.
[3]周忠,周颐,肖江剑.虚拟现实增强技术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02):157-180.
[4]刘世文.论新媒体艺术的“虚拟沉浸”审美[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29-34.
[5]周乐.浅析网络沉浸式体验的特点及形成模式[J].当代电视,2010,(1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