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民安之策,毕业生就业质量则是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代表着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标尺。如何在稳定就业数量的同时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许多高校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本文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情况下,为实现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的目标所做出的各种工作举措。
[关键词]高校;就业质量;工作举措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中的民生工程,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是维持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和稳定的大事。为了进一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全国各大高校在深化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遇到的挑战更大。如何能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毕业生,如何在保证就业数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就业质量的提高,是各大民办高校致力实现的目标,是关乎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广东培正学院作为广东省一所建校历史较长的老牌民办院校,在保证就业数量、提升就业质量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和实践。
一、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举措
(一)整合资源,加强领导统筹。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把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政治任务、民心工程深入推进,列入学校重要议事议程。确定“校领导挂帅、主管部门统筹、职能部门配合、各院系落实、教师及辅导员全员参与”的工作思路,实行责任目标制:由学校校长、党委书记分别与各二级院系院长(主任),党政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院长签署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责任状,对学校就业创业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安排。定期组织各院系办公室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就业创业工作会议,明确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布置落实各项就业工作,加强就业指导中心对院系工作的指导和交流。
(二)强化对就业创业工作的督评考核。为了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管理,根据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实际,学校修订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评方案,以广东省就业工作督查指标为考查标准进行就业创业工作成效进行考评。从领导重视、制度建设、就业指导服务、就业市场、就业调查及反馈、工作绩效、特色工作等8大部分建立就业创业工作评估体系,多维度评估考核院系开展工作的成效,以达到以评促进、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质量的目标。实施就业创业工作奖励激励机制,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和优秀集体并进行表彰和奖励,肯定就业创业工作人员对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的贡献。就业创业工作考评方案的修订与实施,总结工作、奖励先进、树立典型、交流经验,为营造良性竞争、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无论是从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方式、考评手段等方面来说,均是在以往的工作基础上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制度、明确工作思路的结果,体现了就业指导中心工作理念上向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转变、创新的成果。
(三)加强师生培训,宣传普及就业政策就业手续。为了提升就业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保障就业创业工作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学校重视业务培训和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对就业指导服务一线工作者的业务培训指导,整理出毕业生工作流程及重要事项说明,定期为辅导员开展业务培训、提供课件及线下答疑,确保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使辅导员熟练掌握就业政策及手续的办理、给学生正确的指引。与此同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政策,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校面向不同地区毕业生开展毕业就业政策宣讲讲座,针对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学生,讲解就业毕业政策,解答学生疑问。
(四)以赛训促“就创”。利用竞赛作为优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就业创业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与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学校致力于打造精品化、特色化的活动,如职场先锋大赛、创业挑战大赛、学术科技节、创新创业文化节、企业精英进校园等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第二课程实践活动。
(五)实施专业化、精细化就业能力开发指导。助跑职场是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主要平台之一。在组织方式上,加强与院系的对接,由院系宣传、组织学生参与,根据学生需求确定讲座主题;由讲座“面”的铺开带动工作坊“线”的深入,吸引学生报名为期四周的配套实训工作坊;将个体辅导作为工作坊积极参与同学的奖励,完成“面一线一点”的结合。在辅导内容方面,吸取社会上简历、面试收费培训的精华,以企业招聘方的视角来实训学生提炼简历,实战面试,辅以个性化的深入指导。分阶段开展求职技能和职业定位方面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就业意识和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
二、深化就业工作内涵的工作思路
(一)推进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内涵发展
1.就业指导内涵扩展。扩大就业指导的范围,就业指导的对象不仅限于大四毕业生,而把就业指导的范围扩大到非应届的在校学生,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指导内容不仅限于求职技巧,指导内容不再仅限于毕业生的求职技巧,进而拓展为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等内容。具体包括:(1)职业成熟教育:职业期待与规划、职业成熟度、职业选择能力、核心竞争力、工作期待模式;(2)推行阶段性主题职业教育。如大一:职业前瞻教育;大二:职业意识教育;大三:职业成熟度教育;大四:求职技能教育。
2.扩大“五位一体”的就业创业联动反馈机制。“招生一教学一专业一就业创业一校友”联动反馈机制是一项重要的办學模式,应不断扩大联动反馈,加强教务处教务处、学生处、就业中心和各院系等部门的联系,定期召开就业创业及教学联动会议,根据就业实际情况,依据社会市场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二)聚力打造就业创业品牌
品牌化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差别使自己与众不同,所谓品牌,也就是服务的特色。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校就业的品牌化建设。
1.建立“课程、竞赛、培训、咨询”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及《职业定位实训》等通识实训课程全面铺开对在校生的职业化教育;以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竞赛方式,以赛促就创,使学生在实践中得以锻炼和成长;以开展讲座、工作坊等培训方式,点面结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化、专业化的指导,帮助学生打造个人职业化品牌;以咨询为方式提供一对一指导,为学生提供深入的、贴近个体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做到“面一线一点”深度结合,建立健全“课程、竞赛、培训、咨询”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2.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形成校园文化的精品,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如企业精英进校园、优秀校友宣讲会、企业家创新创业论坛等。依托职业发展协会,未来企业家协会、创业俱乐部等学生社团的力量,营造创新创业文化,促进就业创业教育点、线、面有机结合。探索跨专业组建实验班,开办多层次创新创业类实验班,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多维度、特色化模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