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3+2”贯通培养方案衔接探索

2017-12-29 18:10曲建辉
职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课程衔接职业教育中职

曲建辉

摘 要:中职与高职的课程衔接成为了制约当前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体系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就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以及中职和高职各阶段的课程设置应当采取的有效衔接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中职 高职 课程衔接 职业教育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校生数量呈现连年增长的良好态势。而且国家打通了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的升学渠道,这使得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不但可以就业而且可以升入高职,因此许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中高职连读专业,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职与高职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评价体系等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和改进,本文就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3+2”连读的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两者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层次,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如何将中职与高职的培养体系融为一体首先应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课题组教师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工作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高职的关系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不同

機械加工技术专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相同点都是为国家地方企业培养所需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不同点就是中职主要是培养企业一线加工、操作、装配及维修等人才,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普工,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运用机械加工及相关工程技术,以计算机和CAD/CAM软件为主要信息工具,从事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和数控编程及机床操作、夹具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岗位工作,具备爱岗敬业、细致严谨等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课程设置不同

依据各自的培养目标,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主要有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但是中职文化课程与高中文化课程难易程度差别较大,中职文化课程较容易、国家未实行统考,这就造成中职文化课的最终学业成绩差异较大。而高职学生招收的是高中毕业生,众所周知,高中文化课程实行统考,必须达到国家及格线才能毕业,所以中、高职文化课程成绩差异较大。而高职文化课程设置起点高,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文化课程表现为听不懂、学不会。专业基础课程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有很多课程设置相同,但是中职阶段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所以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学习起来就比高职学生入门容易。专业课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因基础较差,学习起来较为吃力。

3.课程标准不同

由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职与高职阶段因原来培养目标不同,所以该专业课程标准不同。在中职课程中,课程标准中以认识、理解、了解某些课程知识、会操作某种技能为主,中职课程标准表现为重实践、轻理论。高职课程标准中以熟悉、理解、应用课程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某些较小技术难题,要求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高职课程标准着重培养车间技术员,或者小微企业设计人员。

4.评价体系不同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职阶段的学习方式为边理论边实践,实践实习时间占到总学时的40%,学生实习操作为考试性质,毕业时需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资格证书才能获得企业认可。高职阶段学习方式以理论为主,金工实习等操作实习课程比例较低,学生评价方式以理论考试为主,考试性质分为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两种,操作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这样就造成高职毕业生在理论方面比不上本科生,实践方面比不上中专技校毕业生。该专业两者评价体系明显不一样,如何制定中高职贯通培养统一的评价体系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首要解决的标尺问题。

二、中高职贯通培养瓶颈剖析

通过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现阶段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大,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原有人才培养方案是为适应在我国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历史条件而制定的。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属于技能教育,主要为企业一线培养所需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学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企业技术人才、管理者等。那么中职高职教育贯通培养如何打破这些瓶颈障碍,培养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技能呢?笔者认为,现阶段制定统一人才培养方案使得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顺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并能适应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学习方式、评价标准是每一所中高职院校教育者首要解决的问题。

三、建立贯通人才培养方案

1.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中职的培养目标不适应高职的要求,目标太注重对学生实用技术的传授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出现了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重操作的现象,培养出的学生只会操作,不明白原理。这样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要求。那么贯通培养目标该是什么样呢?课题组成员通过走访调查大中型企业后进行了总结,得出了初步结论,那就是依据地方经济发展和规划,结合学生成长认知规律,既考虑学生将来职业发展规划,又兼顾学生高技能的培养,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所急需的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会操作一项专门技能,爱岗敬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针对中高职贯通培养的目标,需要制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

2. 调整课程设置

从原有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设置来看,有很多课程设置不衔接,这主要体现在文化课脱节、专业基础理论课重复、专业技能课倒挂等现象。中职学校轻理论和文化课知识的学习,课程设置上以专业课、实习课为主,那么在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设置上,文化课课程及学时都必须增加,特别是与专业联系紧密的课程应重点加强。文化课课程应该重点设置在前,由易到难地循序渐进。教材方面,中职教育应多采用中职教育的国家规划教材,高职教育应以普通高等教育教材为主突出职业特征和专业特点,尽快编写一套中职与高职教材连贯、知识章节设置不重复,克服“难、偏、深”等方面缺点的教材,经过企业及职教教育专家认可评审后选取一批学校的学生试验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专业基础课课程如机械制图,中职阶段应突出基础知识,高职阶段重点学习计算机CAD二维绘图和三维绘图,这样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重复无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学生,中职阶段专业技能课除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应尽可能地再增加一项技能作为拓展技能。例如中职生数控专业学生除了学习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外,还可以选修焊接、机械维修、电工等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操作与实习。这样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就会根据个人爱好向专业方向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样也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高职阶段专业技能课的设置还可以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应用型项目化教程,因为学生通过中职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操作,通过高职阶段项目化课程将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点串起来达到技能的升华,使学生通过这些典型项目训练学会解决将来工作岗位上的实际问题。

3.修订课程标准

不能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简单地分成两部分进行培养,课程标准既不能将中职的标准拿过来借用,也不能将高职的课程标准放在中职作为其课程标准。中高职贯通培养应作为一个整体,依据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调整后的课程设置修订每门课程的教学标准。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标准应根据中高职学生的基础特点、职业特点等情况兼顾岗位能力要求。

4.引入综合評价体系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应根据该专业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文化基础课程主要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形式多样,如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结合等形式,要求理论知识考核合格。

(2)专业基础课程因概念和工程公式计算较多,可采用半开卷的考核方式,即允许学生带手册或归纳、整理的提纲进入考场,要求理论知识考核合格。

(3)专业基础课程采取理论考试和项目课题运作相结合,闭卷、开卷、撰写工作提纲或论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项目课题运作环节采取查找资料、现场问题分析答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包括开卷、撰写工作提纲、现场答辩。要求理论知识考核合格,项目课题答辩通过。

(4)技能课程以操作考核为主,辅以理论考核,要求操作考核合格,理论知识考核合格。

(5)顶岗实习考核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占总成绩的60%;二是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论文)报告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40%。考核方式为等级制,分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级,要求学生考核合格。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方案的研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任务,作为衔接核心工作的教学实施更是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体制的逐渐健全,在广大职业教育教师和致力于指导职业教育的企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中高职贯通培养必将走向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l]郑建梅.浅谈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J].现代企业教育,2007(18).

[2]刘海峰,梁舸江.中职学校学分制教学如何与高职及普高衔接和沟通[J].职业教育研究[J],2007(12).

[3]张淼.关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若干问题的思考[J].管理教育[J],2008(3).

猜你喜欢
课程衔接职业教育中职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