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解读创作全过程

2017-12-29 11:14光荣大地
休闲读品·天下 2017年1期
关键词:临帖文意初学者

光荣大地

一、创作的主客观限制

这里引用孙过庭《书谱》中的一段话:

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遗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

翻译成白话文:神清气爽、无俗务缠身,是一合;感人恩惠、酬答知己,是二合;时令平和、气候温润,是三合,纸佳墨优、利于发挥,是四合;突发灵感、欲尽其兴,是五合。心神不安事务缠身,是一乖;违背心意,委屈情势,是二乖;风干气燥、烈日炎炎,是三乖;纸次墨劣、两不称手,是四乖,情呆志怠、身疲手懒,是五乖。

上文中的“乖合”是一对反义词,乖,背离,不合适;合,符合,相适应。“五乖五合”理论,较为深刻而全面地阐述了书法创作的主客观限制性要素。

书法创作,是一种精神活动,而不是简单的技术表达。甚至可以说,“为创作而创作”的创作,本身是低劣的。而当今书家,确实普遍“为创作而创作”,当代人绝大多数也无法克服这种虚伪、庸俗、做作的创作习性,因为毕竟,毛笔书写已经退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想像古人一样创作,几乎不可能。

所以,下文所述的创作,一方面想追溯古人的境界,一方面又无可奈何地参杂了今人的“恶习”。

首先,书法创作必须是有感而发。没有情感、没有思考的创作,是苍白的、矫情的、做作的、虚伪的。所以,书法水平的高低衡量,除了技术层面的一般性标准以外,精神层面是更高一级的判断标准。一个人的学养、阅历、性格、当下情绪甚至智力水平等等内容,都会融入笔端,成为书法内容的一部分。古人说,“书为心画”(杨雄),“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张怀璀),“写字者,写志也”,“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刘熙载),都是这个意思。

其次,有感而发,必然是意带动手,手带动笔墨,这种带动的过程,是需要修炼的,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即在于此。创作的过程,最好的环境应该是,这种带动过程不被打扰,或者即使有干扰,作者也能抗干扰。这方面的训练,是技术性训练的主要内容。

再次,笔墨纸的称手,也是非常重要的保障。笔墨纸,是一个系统,各种工具之间达成协调并非易事。古人的书法工具并不像如今这么丰富,所以,选择协调的、符合创作需要的书写工具系统,在今日更难。

二、创作的一般过程

“翰不虚动,下必有由”。这种由,古人很多,今人有点麻煩,因为往往没人用毛笔来起草文章、写信写便条写读书笔记。所以拿起毛笔,往往就是两件事,临帖与创作。

唐代以前的古人是没有专门创作的,到了宋代,零星有了,到了明代,创作作品开始大行其道,到了当代,只留下了创作。

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要强调,即便是纯创作,也必须是对创作内容进行全部消化理解之后才能进行,这是一项复杂活动。

第一步,必须对创作内容的文意有深刻把握,调动起创作的冲动。无论是古诗文,还是现代文,那都是文,是有文意的。这种把握要做到我们上语文课的那种深度。对作者,对时代,对其创作意图,对诗文本身的层次,尤其是对其展开的情感节奏,要做到了然于心。不能打动自己的诗文,绝不可能成为一件好书法作品的素材。诗文,是与你的思想情感融会在一起之后的产物,是与你浑然一体的,流淌出来的,而不是你写毛笔字的对象。为什么三大行书最经典?因为那些诗文,就是作者本人内心流淌出来的东西。

第二步,把握了文意,就一定产生如下四种东西的相互作用。这四种东西有时候是渐次出现的,有时候是同时出现的,它们分别是:

①感性层面的情感、情绪、意志

②理性层面的构思

③技法层面的肌肉群反射

④外部环境的配合(包括书写工具,等等)

以上这四种东西之间的相互作用,几乎不可能抽离其中一件出来单独分析。

情绪、情感,是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是创作的原动力。

构思,主要是对形式感方面的安排,比如篇幅的大小和规格,基本章法的安排,墨色变化的安排,等等,这时候,支撑创作者的资源主要来自于对古今经典作品在你心中留下的影像以及它们相互融合之后所产生的属于你自己的影像。

技法层面,也就是落笔落墨之时的专业化能力,这来自于平常的训练。这时候,你的手指、臂膀、躯干等相关的肌肉群都被调动了,高手不仅能够调动记忆中的一切,还能够见招拆招,甚至忘记了招式,达到心手双畅乃至物我两忘。

外部环境,宏观上讲,气候,天气,环境温度湿度,时间段,周围是否有围观。微观上讲,案子,毡子,文房,等等。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绝大部分情况下,一篇创作作品很难一次性成功(当然不排除很多好作品是一蹴而就)。需要热身,需要反复,需要评价与改正,需要重新投入一切资源。

第三步,收拾。这个时候创作者会立刻变得轻松,因此落款往往会很精彩。有些地方没写好,可以补笔,有些地方可能字错了,少了,顺序反了,如果确实写得很好,可以用编辑符号改正一下。一切收拾停当,钤印。最怕印歪了甚至反了,要小心。钤印之时,一定要小心,不要让旁边的墨笔和砚台污染了作品。

三、初学者如何从临帖走向创作

很多人碰到这样的问题,临帖还不错,一旦自己写,就不成样子。

说明什么?说明临帖不到家。

基本的套路应该是,对临(精临和通临),背临、意临(可看帖可不看帖)。对临的基础不够,确实很难背临乃至意临。意临不是故意写得不像,而是能够把你所理解的原帖的最重要的特征抓住,然后自我发挥。

好吧,那我怎么创作一幅作品呢?

对于初学者而言,真的很难,但是有方法。

那就是,集字。

先把创作的内容确定好,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字,从原帖中挑出来。可以看原帖,也可以从书法字典中去找。有些字没有,可以参考风格比较接近的字。

针对每个字,进行精临,要做到炉火纯青,也就是写得很熟。

按照内容结构,将这些精临的字,一个个顺着写下去。如果是篆书隶书楷书,问题不大,如果是行草书,要注意一定的连贯性。写得越熟越好,越熟,意味着行气越能够贯通,越是一篇完整统一的作品。

在此基础上,如果还能考虑到行与行之间的呼应,整体的浓淡疏密,那么,就更接近一幅高级作品,这对于初学者要求太高,但是必须有这样的意识。

可以肯定地说,初学者的创作,一定会非常幼稚,但这就是起步,不要怕幼稚,怕的是不敢放开。一定要放开,放开才能充分暴露问题,暴露了,就好办了,就有新的目标了。

在临与创之间来回穿梭,反复滋养与检讨,这样,临写的水平不断提高,创作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片面强调一个方面是不妥的。有的老师不允许同学创作,也有的同学胡乱创作,完全是“自由体”,这都是有问题的。

反正,所有的东西都是慢慢消化的,而不是简单拼凑的,懂了这个道理,就懂了创作。

猜你喜欢
临帖文意初学者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参考答案
勿让“排他性”判断遮蔽语文纯粹的美
深水浮具法在少年儿童初学蛙泳中的应用
羽毛球初学者高远球技术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
初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