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寻 李海阳
记者:光荣大地老师,您为什么要发起成立“中书汇”?
光荣大地:两方面讲吧。第一,我从小热爱书法,现在已经是奔五的人,仍旧深深热爱。我也看到很多人与我有相同的爱好,但他们和我遇到了同样的困惑,既无正确的战略指导,也无足够资源让他们找到方法、释放天赋。我觉得需要有一个平台真正帮助到他们。第二,中国正面临深入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如何能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融入到这个过程中,也是每一个爱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应该做出的思考和努力。中书汇给了我实现的机会。
记者:中书汇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平台?它的宗旨和目标是什么?
光荣大地:中书汇实际是一个自发的、书法爱好者学习交流的互动网络平台,书法爱好者们主要依据微信公众号、QQ等现代网络形式来交流学术经验、提高书法水平。当然作为一个平台,也是有发起者的,我们发起这个平台的目的,简单来说是为了书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记者:中书汇的平台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搭建的?现在已发展至什么样的规模?
光荣大地:中书汇这个平台从创立到现在已经运行三年多了,其实最开始我并没有创立平台的想法,更多的是自己个人学习书法过程中有的一些感悟,在网络平台跟有相同爱好的同道们交流沟通的时候,逐渐地形成了一些共识,慢慢地就有更多的人想要分享到这样的信息。目前参与平台活动的人已经有5万多了,有30多个专业QQ群,还有两个公众号,书法的范围也从颜真卿覆盖到堪称经典的大部分字体、书体。大家通过我们的公众号应该可以有所了解。
记者:其实我们与您是非常熟的,但是近三年以来我们几乎没有见到您,足见您对这个事情倾注了多么大的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中书汇平台做到这么大的规模,除了时间和精力,您也需要很多的资金的保障,这些您是怎么做到的?这也不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能完成的工作,工作量非常巨大。
光荣大地:的确是这样,中书汇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是我始料未及的,从开始我只是想简单地给大家分享下个人经验,到了后来,我几乎变成了一个全天候的书法培训教师,这样强度的工作,占用了我绝大多數的时间,这是时间和精力方面的投入。资金上也要有大的支出,我过去有一些经营方面的积累,在中书汇这个事上个人的投入也是比较大的,这个投入我是把它当做一个公益事业来做的。另外,仅仅靠我个人力量也是不能做成这么大一项工作的,应该说参加中书汇活动的每个成员,特别是那些担任辅导员的老师和管理工作的朋友们,他们付出的心血、时间和精力,同样是巨大的,这些老师基本上都是在义务工作,在这里我要感谢这些有共同追求的同事们!
记者:中书汇的办学理念有没有特别之处?
关荣大地:当然有。第一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重新梳理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同时创造出新的有效率的学习方法,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书法的“科学学习法”。第二是现代化,无论书法的书写内容、书写方式,以及创造的审美形式,都是现代文明的一部分,不再是传统文明的遗产。
记者:您刚才提到,中书汇的宗旨很简单,一个是科学化、一个是现代化,请您对这两条宗旨做进一步的解读。
光荣大地:好啊,我先来讲一下科学化。科学化有很多含义,简单地说就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认识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也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学习书法。我举具体的例子来讲什么是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书法。我最初开始关注到,我们在临古人的时候,用现在的毛笔和生宣纸,几乎临不出来像颜真卿《祭侄文稿》那种润如春雨、燥似秋风的感觉。通过很长时间的学习,我才意识到,实际上是我们选择的笔和纸跟唐人不同,唐代的笔比现在的笔短一些,但是锋更劲健,纸也不像宣纸这么洇墨,而是吸墨但不洇墨,所以,用现在的生宣、长锋羊毫写不出《祭侄文稿》的感觉,你怎么临也临不像。所以,先不讲艺术境界,我觉得如果您学习书法想学“写得像”,第一步并不是训练方法的问题,而是选择工具的问题,您只有选择适合书写这种法帖的工具才能写出来这种字,这方面在我们过去主流的书法教育中是不够的。我们中书汇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我们推荐的毛笔都是根据我们的专业教师反复试用、找到的适合写某一种法帖的毛笔,比如《颜勤礼碑》《多宝塔碑》、隶书中的《礼器碑》、米芾的行书,等等,我们都会配用不同的笔进行书写练习。由于这些专业书法教师长期的摸索实践,以及与制笔师傅们的反复沟通而定制出来,用这种笔写字,就能比较快地达到临写的目标。纸,我们也同样做了努力,以我们现在定制的纸来临帖写字,效率会非常高。我做过长期的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我觉得这和现代工业的理念是一致的,或者说我把现代工业的一些理念运用到对中国古代传统书法体系的理解上了。我们再举第二个关于书法训练的例子。中国的书法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关于书法的培训训练方法,积累了非常多的文献,应该说这里既有真理也有糟粕,而且是糟粕真理混杂的体系,这种文献体系,让很多书法学习者走了不少弯路,有很多神秘主义的东西影响着大家的学习,形成了我们认为的错误套路,这些错误的套路不仅影响学习效率,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结果。这里我举一个重要的例子,我们所有学书法人都知道的一个常规套路是:书法入门要从楷书开始,先学好楷书,再学行草,经常打的比方就是要想学会跑,得先学会走。我们认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套路”是错误的。为什么呢?一个是从书体的演变史来看,楷书不是最早出现的书体,我们知道,最早的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是隋唐以后才完善的一种书体,也就是说,在隋唐之前写字的人,特别是写隶书的人是没学过楷书的。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楷书的训练,对后来书法学习的影响负面作用要大于其它书体。楷书是运笔动作最复杂的书体,如果你一开始就训练楷书的话,它的顿挫、转折、衔接、构型等都特别严格,这些东西如果养成了下意识的习惯,再写篆隶行草就很难写进去了,因为已经变成一种本能了。楷书训练的复杂程度、强度和需要时间都是超过其它书体的,比如你要用十年才能把基础打好,你再转写别的字体已经转不回来了。关于以楷书为圭臬的书法理论所带来的害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有个比喻是非常传神的,他说,以楷书作为圭臬这种训练方式,就像过去旧社会妇女裹脚,小时候就开始裹脚,到中年时就算把脚又放开了,她也恢复不了天生的天足状态,总会留下来裹的痕迹。如果从楷书入门开始学习书法,并以楷书达到的水平作为书法达到的标准的话,就会导致像一个孩子把她的天足给裹残了,以后即便是再叫她放开,她也不能正常走路一样。我们建议从篆隶或草书入手,因为这些书体相对来说动作比较少且单一,这样先培养出你对毛笔的基本控制能力,这个基本能力控制好了,你做任何一种拓展性的运用就会自如多了。endprint
记者:您上面的话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一下。第一,要用适当的纸笔来写适当的字;第二,不要从楷书入门,要从篆隶或草书入门。
光荣大地:落到具体内容,可以这么说。但是科学化这个概念,其范围要比这宽泛得多,我们讨论的时间有限,我刚才只是举了两个例子。不能把科学化这个概念做太僵化的理解。科学化的核心精神就是要破除笼罩在中国书法上的神秘主义,这种神秘主义是无处不在的,比如结体、笔法、章法等等,在中书汇的具体培训过程中,每个细节都要贯彻科学的精神。科学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个科学的、有效的训练体系,来提高普通学书者的入门速度,争取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让其达到自由书写的创作状态。
记者:您说的比较短的时间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中国传统的教育中,写书法的人说“字无百日功”,一般学写书法都要经过三五年、十几年,甚至有的人写了一辈子,才能把字写好,您说的时间具体是什么概念?
光荣大地:这个时间也是因人而异的,根据我们这三年多的实践,如果一点基础都没有的学员,通过我们这种科学方法来训练,一年左右即可达到以前常规方法五六年的效果;已经有了两三年基础的,那么这个时间就更短了,也许半年就见了效果。
记者:您所说的这个效果具体是指什么?
光荣大地:这个效果首先是学书者个人的一种体认,他确实感觉到通过在中书汇的交流和训练,自己的书法水平上了一个台阶。通过中书汇学员们反馈回的信息,我们发现大家都感觉到自己和过去大不一样了。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我们的学员里有专业的书法教师,以前给中小学生教书法时,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在中书汇的交流,他觉得自己教学的内容和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还有些朋友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通过在中书汇的训练后,去参加省市级书法协会的展览比赛,成为了省市级书法协会的会员,从我们的学员变成了辅导老师。我们正在总结前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搞一些稍微形式化的评价手段,比如书法段位的测试,让学员有明确的目标,了解自己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我们还是更注重学书者内在的指标,就是其个人的感受,他确实感觉自己超越了临帖的阶段,或者临帖的功效远远大于以往,达到了可以自由书写的状态,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科学化见效与否的标志。
记者:我们理解,科学化就是学习书法的一种科学方法,这种方法把书法当成一种技能在培训,我相信这种方法的效率很高,学员水平会迅速提高,但这样的科学化会不会破坏书法的艺术性?毕竟书法不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任何艺术都不能按照预先规范的范式来从事,如果有预先规范好的框架来约束艺术,那这个艺术就成了重复性工业化生产了。
光荣大地:您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但要回答起来确实也比较复杂。我先简单说一个结论:科学化是不会破坏书法艺术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不是写出和字帖上的字一模一样的人就能称为书法家,就能创造出书法艺术。我们知道,任何艺术之中实际都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纯操作性的技术、动作;另一方面就是理念和情感。我们把表达情绪、表达完全是创造性的一种审美意象的东西称为艺术。也就是说,任何艺术形式中一方面要包括反复重复的技术上的东西,另一方面是按照某种理念创意表达的东西。技术与理念(科学)之间的区别与争议一直存在,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存在。
从艺术的角度来讲,我们就要引出下一个“书法现代化”的概念了。我所说的书法现代化主要是指,让书法以一种活体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书写者身上存在着。比如我们画画,有素描、有线描,但这不是艺术创作,这是基本功;唱歌也是这样,要练嗓子、练声,这些基本功和演唱也是两回事。书法同样,书法有一部分就是纯粹的实用技术,这种技术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功底,最简单地说,你要把一个字写的跟已经有的经典标准的字一样,功底是要有的,对毛笔的控制,对结构形式的把握,这全是很基础的东西。从艺术风格的角度讲,其抒发的情感是王羲之那种清风明月的,还是颜真卿那种壮怀激烈的,还是怀素那种超然物外的,这种艺术风格由审美和其它很多因素决定的,这些艺术方面的东西是不可能用技巧创造出来的。有功底不一定能成为书法艺术家。我们知道,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尤其从明代以后,书法是否规整漂亮成为科举的一个内容,古代文人的书法基本功底都是不错的,特别是明清两代,字写得漂亮的、尤其写馆阁体的那是多如牛毛了,但能称为大书法家的还是寥寥无几。所以说,艺术和技术之间的分野还是比较清晰的。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人经过科学规范化的训练,都可以写出来漂亮的、合乎规范字形定义的好字。但是任何书写者要想成为书法家,将书法从实用技术上升为一种书法艺术,创造出被公认为是艺术的书法作品,除了功底之外,还有其它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个人天赋,比如人生境遇。要想达到书法家的水平,创造出书法艺术作品,必须有功底,没有功底想要成为书法家、作品成为书法艺术品,这是不可能的,书法史上也没有这样的书法家。我们知道那些杰出的书法家,都有着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没有一个不是生命内容饱满的人,没有这些他们是成不了大书法家的,也创造不出杰出的作品,这些是达到书法艺术的苛刻要求,这个不是科学的训练方法能够达到的。我们认为现在制约书写者成为书法家,制约写字已经有了功底的人再达到更高艺术水平的一个瓶颈就是:他们很多人在练功底、即在所谓的基础技术训练上花的时间太多,走的弯路太多,他们一辈子都忙于基础训练中走不出来,根本就没有时间精力和意识去作书法艺术创造,这样离书法艺术更远了。所以我们做的一件事,就是用高效的科学化的培训手段,避免他们少走这些弯路。我们相信,那些有艺术天赋,或者他的人生际遇已经积累到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书法艺术的学书者、书写者,如果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让他们缩短培养功底这种所谓基础技术的时间,提高效率,那么等于能够让他们尽早地进入至少是接触书法艺术的门槛,缩短了他们进入书法艺术的距离和时间,这样对推动书法艺术化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书法的科学化和艺术化是不矛盾的,扫除技术瓶颈后,不论是对书法者个人,还是对书法整体来讲,艺术水平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我再举一个类似于工业化的例子或许更能说明问题,比如雕刻,现在很多家具木雕都是机器雕刻,实际上也是低水平重复,同样梅兰竹菊四条幅,机器很快就全雕出来了,那么工匠就不用再做机器能做的事了,他的的艺术水准就要靠创造一个别人没有做过的作品来呈现,来表达自己新的审美情趣。书法也一样,基础的训练就相当于机器雕刻一樣。过去大家就是在基础训练上,类似于机器雕刻上花的时间太多,科学化的方法就是用比较高的效率,让一个现代人能够比较快地达到基础的书写技术水平,因为一个现代人不可能专门做书法,他有其他工作。endprint
记者:“书法现代化”是个听起来是个有些怪怪的概念,书法是_个传统的书写艺术形式,它怎么能够现代化呢?如果书法现代化了,它不就没了传统感吗?这个还请您深入解释一下。
光荣大地:首先,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概念一样,不能过于机械、教条化地理解,比如我们一提到现代化,有的专家学者就会列出一个几十上百条的条目,达到这些标准了,这个国家就算达到现代化标准了,事实上,如果形式上全达到这些条目的要求后,很可能这个国家也还不是个现代化国家。所以又有学者说,人的现代化更重要,物质和制度的现代化都是表面的东西,这些现代化理论的问题已经有很多人在讨论了。我要强调,我们不能这么理解现代化的概念,特别对书法来讲这样理解就会有偏差,而是要以现代文明的实际生活来理解它。第二个,我要强调的是,我们的“书法现代化”也不是所谓的“现代书法”的概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在日本的一些书法探索的影响下,我国也出现了一种现代书法,简单地说,就是把美术的概念引入了书法里面,书写甚至都脱离了文字的含义,完全是一种抽象的线条构成艺术,这也不是我说的书法现代化的含义。
我所说的书法现代化的含义是指在现代的生活里,虽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职业,但是还会用毛笔来写字,会在实用中使用它,甚至会用毛笔来抒情,用书写的方式来达到修身养性、怡情抒怀的目的。书法艺术已经被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了,也获得了批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它实际是一种没落的艺术。快节奏、高强度、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代生活,它在挑战传统存在的一切文明形式,不仅是书法,甚至包括文字、语言本身。我所说的现代化,就是在这样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里,书法是以一个跟每位书写者个人生命密切相关的、不能放弃的、而且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安身立命的一种活的文化形式存在的,而不仅是被当作一个表演项目、被保护的活化石存在下来。比如他可以和喜欢书法的朋友用毛笔来写信,甚至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用毛笔来写写文章手稿。还有搞美术设计的美编和平面设计人员,把自己的书法修养,书法的概念、元素等,融进了他的设计过程,我认为这都是书法现代化的一个内容。中书汇的实践,让我对书法的未来是充满乐观的。我没想到有这么多人,特别是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加入了中书汇,他们特别热爱书法并且狂热地投入,其中有很多是学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的书法写得很好,花很多时间在练习书法,同时他们的专业工作同样也做得很出色。我觉得中书汇的这几万学员在中国的书法爱好学习者中应该只是很少一部分,我们没做过这方面的统计。中国估计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书法爱好者,这数字相当于很多欧洲国家的总人口,这些人的书法不仅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而更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这些人在现代世界里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他们在现代世界里是以现代的文明方式来生活工作的。从书法艺术形式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书法也是需要现代化的,这也是被中国书法发展史所证明了的。我们知道每一个时代的字体和书写风格是不一样的,简单地说,从字体看,秦代主流是篆书,汉代是隶书,唐代以后是楷书,到了宋朝是行书,这都是每个时代不同书体的演变;从书法的风格来看,隋朝的楷书和唐朝的楷书是大不一样的,唐朝的楷书行书和宋朝的楷书行书大不一样,宋朝的行书和明朝的又不一样,明朝和清朝也不一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书法风貌。在1840年以后,近现代的中国书法面貌实际上已经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开风气之先的近代书法家如康有为等人的书风先开始有了变化,完成这种变化的是陳独秀、胡适、毛泽东等,我个人认为毛泽东的书法应该是中国现代书法的标志。他们的书风跟以往是大不一样的,比如他们在书写中写入标点符号了,而且他们书写的很多是现代的白话文了。写过书法的人都知道,练书法的时候一般是练习古诗、古对联等,练得顺了之后再用这种方式写白话文,写得就那么不顺了。所以在现代书写中,我们提倡的是书写现代的内容,在书写现代内容的时候,你便会不自觉、很自然地探索创造适合这种内容的书写形式。实际上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现在的书法家,无论是做展览、表演、创作式的书法,还是平常生活中实际应用的书法,都已经跟晚清民国时的书法不一样了,书写风格的变化是一个客观的过程,我们所谓书法现代化的内容里面,也有一种含义,就是更有意识地创造适合现代生活特点的书写形式。
记者:感谢光荣大地老师今天跟我们讨论分享了这么丰富、前卫的书法概念,我们也被您说得兴趣盎然,我们会持续关注您的公众号和书法活动,也忍不住要练一练自己的书法技能。我们祝愿中书汇进一步发展壮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