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在旧书摊上看到一本国画挂历,其中有一幅白梅图,虬枝盘旋、梅花点点,很有意境。梅花下有个朱红印痕,仔细辨认,是“尚留一目看梅花”七个字。
我惊奇不已:这位画家只有一只眼?只有一只眼了,还念念不忘看梅花?真是一位有情趣的人!画下注着作者:清,汪士慎。这句特殊的印文激起了我的兴趣,我一回去就查找资料:汪士慎,
“扬州八怪”之一,爱梅如命,画梅精妙。他54岁那年一眼失明。这本是很不幸、很痛苦的事,他却刻了“尚留一目看梅花”的印章,感谢老天还给自己留了一只眼,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梅花。
这七个字里的乐观心态使我感慨不已。
他为什么活得快乐?我揣测,他大概是想:如果双目失明,自己就连看梅花的机会都没有了,一目失明比起双目失明,是多大的幸运!
无独有偶。当代作家史铁生21岁时就双腿瘫痪,后来又得了尿毒症,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史铁生在痛苦的磨砺中,对人生产生了独特的感悟,他在《病隙碎笔》中写道:“生病的經验是一步步懂得知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这就是史铁生悟出的智慧。
身体健全的人,未必活得快乐,常年瘫痪的史铁生,却感受到了自己的幸运!
我想起一个寓言。桌上有半杯水,进来两个人,一个人悲伤地说:“唉,这个杯子的一半是空的!”另一个人却欣喜地说:“呀!这杯子里有半杯水呢!”同样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半个空杯,有的人看到的是半杯水;有的人得到的是快乐,有的人得到的是悲伤。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外在的境遇,往往使我们身不由己。苦也是日子,乐也是日子,为什么不选择快乐地过日子呢?自己的心情,是可以自己做主的。想想一眼失明的汪士慎,欣欣然于“尚留一目看梅花”,这样的喜乐、知足,足以给我们智慧的启迪——快乐并没有放弃人,是人自己放弃了快乐。
(摘自《深圳晚报》,周继红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