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篇:
酥、派、味、脆、柳
带“酥”或“派”字的食品。为了让食品达到“酥”的口感,制作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油脂,因此“酥”类食品的脂肪含量很高,一般達25%~40%。同时,制作这类食品时添加的一般为富含饱和脂肪的油脂,比如氢化植物油或棕榈油,营养价值不高。这类食品往往还含有大量糖分。而名字里带“派”的食品,营养价值高的天然成分所占比例也较低,糖、脂肪、香精和多种食品添加剂是它们迷人口感的主要来源。
带“味”字的食品。这类食品不同的口味通常都是利用食用香精制造出来的,没有天然果蔬的营养。而且带“味”字的食品往往还含有很多糖分,容易让人摄入过多的糖和热量。
带“脆”字的食品。这类食品需要添加膨松剂和大量脂肪才能实现香脆的口感,营养价值很低,水分极少,稍不小心就容易摄入过多热量,引发肥胖。
带“柳”字的食品。速冻后煎炸的牛柳、猪柳、鸡柳等外面裹了厚厚的面粉,一口下去,可能半口以上都是吸了大量油脂的淀粉。为了获得更好的口感,猪柳中一般还会添加较多肥肉和淀粉,营养价值远远低于纯猪肉。而蟹柳其实是一种用冷冻鱼糜制成的食品,其中含有淀粉和多种添加剂。不过蟹柳里含有鱼肉成分,脂肪含量低,营养价值要高于其他几种“柳”类食品,但也建议少吃。
餐馆篇:
油炸、香煎、香酥、干煸、干锅、水煮
“油炸”“香煎”“香酥”“干煸”类菜肴。这几类烹调方式的共同特点是在制作过程中用油量非常大,而且食物在高温下营养素和抗氧化成分遭到很大破坏,重复煎炸产生的丙二醛还有潜在的致癌性,会损伤人体细胞的生物膜。
“干锅”类菜肴。干锅菜制作过程中加热时间较长,会严重破坏蔬菜的营养;在长时间加热过程中还可能因翻炒不慎导致煳锅,产生致癌物质。此外,干锅菜含盐量较高,吃多了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水煮”类菜肴。水煮类菜肴往往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它们的含盐量比普通菜肴高出好几倍,而长期过量摄入食盐容易导致血压升高、情绪紧张,甚至影响血管弹性,伤害血管;其次是油的过量使用和反复加热容易让人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致癌物质;最后是菜中辣椒放得太多,易使人燥热、上火,同时刺激消化道,影响肠胃功能。
(摘自《生命时摄》,旺仔糖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