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中的趣味

2017-12-29 00:00:00朱光潜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7年1期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容许自然界的事物打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聲,各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说路边有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却觉得可以让人纳凉,而他也许会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是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是由于其具有伟大的创造力,也是由于他们的感受力比一般人强。比如诗人和美术家,你看不到的东西他能看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你就算请伯牙给他弹琴,他也只能联想到棉花匠弹棉花。

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能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发现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一半是源于天资,一半是源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趣味。物理学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感受不到趣味,大半是因为心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境的空灵,而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是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说,心境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嚣。习静并不一定要逃去空谷,也不一定要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一定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一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摘自《广州日报》.一叶知微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