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的“潮”生活

2017-12-29 00:00:00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7年1期

“白领”也叫外卖

有人统计,《东京梦华录》中共提到100多家店铺,其中酒楼和各种饮食店占了半数以上。汴梁餐饮业发达,“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临安也一样。换言之,就是宋代都市的小“白领”、小商人,跟今日的城市白领一样,都不习惯在家做饭,而是下馆子或叫外卖。

宋代的饮食店已经开始提供“逐时施行索唤”“咄嗟可办”的快餐、叫餐服务了,《清明上河图》里就画了一个不知正往谁家送外卖的饭店伙计。

给宠物做美容

人类社会对猫、狗的驯化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将猫狗当成宠物养是比较晚近的事。宋朝已有寻常人家养宠物狗、宠物猫。宠物的出现,可以视为人们的生活品质进入较高层次的体现。

因为养宠物狗、宠物猫的人多了,宋代的市场上出现了狗粮、猫粮等宠物衍生商品。《东京梦华录》的“诸色杂卖”条说:“养犬则供饧糟,养猫则供猫食并小鱼。”

《武林旧事》的记录更有意思,其“小经纪”部分罗列了杭州城的各种小商品和宠物服务,其中有“猫窝、猫鱼、卖猫儿、改猫犬”。猫窝、猫鱼、卖猫儿的意思好理解,“改猫犬”很可能是指给宠物猫、宠物狗做美容。连宠物房、宠物美容都有了,这跟今日人们养宠物又有什么不同呢?

专门的“证交所”

宋代实行比较广泛的禁榷制度(商品专卖),盐、茶、矾、香药等采取间接专卖:先由商人向政府设立的榷货务(宋官署名,属太府寺,掌食粮、金帛等贸易事务)入纳现钱,换取一张“交引”,然后凭着这张“交引”到指定地点领取盐茶等货物。宋太宗时,为了引导军用物资流向边郡,官府又创制了“折中法”:商人在边郡入纳粮草等,官府估价后发给“交引”。官府的估价远高于市场价,高出的那部分叫作“虚估”,市场的實际交易价则叫作“实估”,宋代“交引”的面值,就由“实估”加“虚估”组成。

“交引”的原始功能类似于提货单,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使得“交引”突破了其原始功能,获得了有价证券的流通功能——由于“交引”含有一个巨大的“虚估”额,所以形成了附加于“交引”之上的利润空间,可以吸引买家来购买,于是,类似于证券交易所的“交引铺”便应运而生了。

(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宋:现代的拂晓时辰》,若子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