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2017-12-29 00:00:00蔡志忠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7年1期

蔡志忠是台湾著名漫画家。

他四岁开始画漫画,十五岁辍学成为职业漫画家,至今已逾五十年。

在本文中,他回忆了父亲对自己的影响。

要做就做第一

父亲小时候曾经跟他大哥一起到雾峰林家(台湾省台中市雾峰区知名的望族)当童工,后来学过记账,12岁返乡后才上小学。因为那时他已经认识了些汉字,又学过书法,所以六年的小学课程,他只花了三年便毕业了。由于在豪门待过,学过如何做生意,婚后他便自己创业,经营碾米厂和树薯加工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日本溃败,工厂的所有机器被征收用于造枪炮,碾米厂与树薯加工厂被迫关闭。台湾光复后,他是乡下的知识分子,当过三春小学第一届家长会会长、村干事、乡民代表会秘书。每天早上他骑自行车到花坛乡公所上班,下午则又成了农夫,耕种自家的九分水田地和一甲(“甲”是台湾农民计算田地面积的单位,1甲折合0.9699公顷,约14.5亩)山林地。

父亲是花坛乡书法第一人,花坛乡公所、花坛乡农会、三春小學等公立机构大门招牌上的字都是他写了再请人雕刻制作的。村子里如有婚丧喜庆事宜需要写字,有谁没请他写,会令他很不高兴。

每年春节前一个月,村民们便陆陆续续拿着红纸、墨汁、毛笔来请他写春联。有钱人会带一点礼物,还会拿来很多红纸,穷人家只象征性地拿来几张红纸。父亲对此完全不介意——他只是爱写字,希望获得全村村民对他书法水平的肯定而已。

除夕下午,他一定会把全村各家的春联写完,好让人家能及时贴好。吃完团圆饭,他便开始书写家训或有意思的箴言,有的送人,有的自己裱好,挂在书房或大厅两侧。他书写的文字有些非常有庄子的无为精神,例如:

有本事,生了事;

无本事,省了事。

生出事来便是无本事,

省了事则是有本事。

这跟庄子“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的道家无为精神很像。

妈妈曾对我说:“你父亲年轻时为了练习书法,每天中午顶着大太阳,以砖为纸,以水当墨,拿着毛笔在红砖上练字。”被太阳晒烫的砖块写完字很快就干了,在一块砖的两面可以写很多遍,一块砖写湿了再拿第二块写。这样几年下来,他便成了花坛乡书法第一高手。这听起来像极了武侠小说中大侠练成天下无敌的盖世武功的情节。

父亲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要做就做第一!

不依世间规矩行事

我父亲既抽烟又喝酒。乡下人都很穷、很节俭,父亲也很节俭,一根烟分两次抽,一次抽半根。他喝最便宜的台湾米酒,每天午餐、晚餐各喝一大碗。一瓶米酒三大碗,一个月20瓶米酒。每个月我替他买20次米酒,一瓶米酒一块两毛钱,这是我零用钱的重要来源。

蔡氏家族是三家春庄的望族,村长、村干事以及碾米厂、小商店等的老板大都姓蔡。开杂货店的是我四伯。父亲要我到四伯的杂货店里买米酒,有时给现金,有时赊账,等月底领了薪水再结算。每个月总会有几次,父亲虽然给了现金,我却赊账买酒,因此我便突然有了一块两毛钱零用钱,而非一般小孩口袋里的一毛两毛。我得把两个一毛钱硬币分放在左右口袋里,以免硬币相互碰撞发出“当当”声被他发现。但这种事经常为之很容易被发现,因此我对有现金却赊账的次数要进行总量控制。

这种行为算是做小偷偷钱吗?我自己可没这么想,也没有罪恶感。对我而言,这只是我替父亲买米酒因而主动给自己发的跑路费。从这件事来看,我从小就不是一个依世间规矩行事的乖宝宝。

我父亲自己也不是个听话的乖宝宝。当初他在政府单位上班,必须加入国民党,是第一批台湾籍国民党员,可是他并不盲目听从国民党的政令倡导。

小时候,我常常听到父亲对别人说:“报纸乱写,历史书乱写,教科书乱写。”我不知道是否是父亲乱讲,胡乱批评,毕竟我也不知道报纸、历史书、教科书是否乱写。但从此我看到任何白纸黑字的东西,都不会立刻就认为是真理,只会说:“我曾经在报纸、历史书、教科书上看到过有这么个说法。”

一切事一定要等自己亲自证实了才相信,这是我从小养成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好习惯。

我画漫画成名后,每每有村里人告诉父亲:“我在电视上看到你儿子又获奖了。”我知道他听了心里一定很高兴,不过我相信,最让他高兴的是,我能以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画漫画作为一生的职业。没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是他终生最大的遗憾,我替他实现了梦想,令他感到欣慰。

(摘自中信出版社《天才与巨匠:漫画大师蔡志忠的传奇人生》,欣然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