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垃圾不落地

2017-12-29 00:00:00江弱水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7年1期

刚到台北住下来,我就被朋友领着去超市买这买那,包括垃圾袋。我被告知,要细看垃圾袋上的说明,那样就懂得垃圾分类了。我诺诺,却没太往心里去。

第二天我独自游览,买了饮料喝完后,想把瓶子扔进垃圾桶。然而奇怪:走过好几个街口,也没有见着一个垃圾桶。

回到住处,我仔细研究垃圾袋上的说明,又上网查看台北市环保局的垃圾清运规则,才知道原来“垃圾不落地”在台北已经行之有年,而行之有效的办法,便是“垃圾费随袋征收”。

我从超市买的袋子是环保局监制的“台北市专用垃圾袋”。50元新台币10个,每个可以装10升。也就是说,每丢10升垃圾,要花费大约1元人民币。袋子的成本大约不到这个价格的十分之一吧,剩下的9毛多钱其实就是垃圾清运费。在指定时间与地点,市民将装得满满(但不得满到超过袋子上的某条线)的垃圾袋直接放进垃圾清运车。不使用这种专用垃圾袋的,拒收;使用假冒垃圾袋的,罚款至少3万元新台币;偷偷扔垃圾的,重罚;举报者,重奖。

因为装垃圾得花钱买袋子,要想省钱,就得少制造垃圾。这个做法同时还鼓励了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居民将垃圾分类集中起来,垃圾车会定时定点到各个社区清运:周一、周五回收废纸、旧衣服、塑料袋等平面垃圾;周二、周四、周六回收瓶瓶罐罐与小家电等立体垃圾。至于电池、光碟等,以上时间都回收,还有厨房残余的果皮菜帮和剩饭剩菜。周三、周日停收。

具体是怎样回收垃圾的呢?我特地到汀州路去看过。固定的时间一到,市民纷纷拎着鼓鼓囊囊的垃圾袋等垃圾清运车来。垃圾清运车一来就是好几辆。不可回收的垃圾,就丢在一辆像装甲车的尾部斜敞的黄色车里,清洁工人守在敞口,看着大家把袋子往里扔。可以回收的垃圾则放到中型货车上,如废报纸等,都捆好了集中摆放。你若去得遲了,垃圾清运车已经开走,就只有拎回去等下次清运了。我直观地认识到,所谓“垃圾不落地”,并非指不乱扔垃圾,而是指垃圾从家里出来就被直接投到垃圾清运车上拉走,不是先倒进垃圾桶,再由环卫工人清理。

我还留意到了台北人的诸多生活细节:小孩子会在水池里洗干净奶茶纸杯;白领看完报纸后会把报纸掖起来带走;酒店里不提供一次性牙刷和一次性拖鞋……

台北基本上三面都是海,垃圾填埋余地无多。我还在新竹见过巨型的垃圾焚烧厂,就在海边,除非毒素零排放,否则即便污染不到人,也会污染到鱼,最终还是会污染到人。既然烧也不是办法,埋也不是办法,那最好就是既不烧,也不埋,而是回收后循环利用。台北市的目标就是实现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

(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陆客台湾》,王文华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