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 童年 骆驼队》说课

2017-12-29 00:00:00武羚羊
课外语文·上 2017年2期

【摘要】我说课的内容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冬阳 童年 骆驼队》。我的说课将分四部分进行:一、说对教材的理解;二、说教法与学法;三、说教学思路;四、说板书设计。

【关键词】教学;板书;说课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首先,我来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冬阳 童年 骆驼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二篇经典课文。本组专题为:多彩的童年生活。《冬阳 童年 骆驼队》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这篇课文中处处充斥着作者深深的回忆与回味。作者用心灵体会驼队,着重从“学咀嚼”“谈驼铃”“剪驼毛”“念骆驼”四个方面开始,把自己儿时的痴傻天真与无邪表现得淋漓尽致。林海音追忆骆驼队的故事,就是在回味自己的童年生活,而她写这篇文章时却已经身在台湾省,童年的记忆生活因为政治而被一条长长的海峡远远隔断,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到,她回忆童年最终的目的是吐露自己思乡情结。

其次,再来说说教法与学法。

追忆类的自传“忆”是本文具有特色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种温婉回味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把“忆”这条线索逐步展开教学系列活动,娓娓道来、悠悠叙之、细细思之。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独立自学生字、生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联系上下文和想象拓展的方法,体会“呆”“傻”“咀嚼”等词的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骆驼的怀念与喜爱,并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大胆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咀嚼诵读课文,并合理展开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心与林海音的心紧紧交织、融合在一起,达到和谐共通,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愫。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我将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品词、析句的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谈谈我的具体教学思路。整堂课我分成三大环节,即“走近林海音”“解读林海音”“最念是往昔”。

一、走近林海音

(一)初解课题,走近林海音

本节课的导语是這样设计的: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流逝,留下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藏在每一个人的记忆深处。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教师优美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淡淡、悠悠的怀旧情结,为下文的教学营造和谐自然的教学氛围。

(二)解构文本,细数童年故事

在这个环节,教师在学生之前预习前提下,让学生们整体梳理这样的问题:“林海音在这篇文章中都回忆了有关骆驼的哪几件事?”在讨论之后压缩成简短的板书:“学咀嚼”“谈驼铃”“剪驼毛”“念骆驼”。我之所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初步统览全文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文章的整体上关注课文内容,把握全局,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解读林海音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环节,教师将分两步步进行。

(一)感悟学法

这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多媒体出示“学咀嚼”片段,教师提出学习要求:用心品读 “学咀嚼”片段,再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用笔画一画,再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词写下你此刻的内心感受,然后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读之中进行感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研读能力,让文本中的情绪与学生的情绪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通过展示实现交流,学会共享资源。接着,教师提问:“作者表达如此生动,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再出示这段话,再读,你发现什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提炼归纳作者的写作方法,也就是说,抓住动物吃东西时的神情、样子、动作,分层次地生动细致地描写,并在字里行间表达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最后,拓展延伸:写一个小片段,用50字左右描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吃东西时的样子、神态、动作。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以教材为依据,挖掘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学习教材中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读中悟写,读中学写,读写结合,积累运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以段带篇

这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品读‘学咀嚼’片段的?”教师引导要学生总结阅读时的方法:反复品读→抓词句、再谈感受→用情朗读,并且用这个阅读方法自学其他三个片段。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阅读实践过程中渐渐掌握阅读的方法和阅读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链接拓展,最念是往昔

这个环节教师将分两步步进行:第一步,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运用多媒体手段,在音乐中,引读和品读课文的最后四个小节。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走进林海音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淡淡的思念与哀愁。第二步,拓展阅读:课下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充分展示大语文的观念,是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外再走进阅读,爱上阅读,让阅读陪伴成长,让阅读丰富生活,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

学咀嚼

谈驼铃

剪驼毛 反复品读→抓词句、谈感受→感情朗读。

问去处

这个板书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不但高度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而且显示课文的行文思路,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提炼,简单、易学、实用。

在语文教学中,所有的收获与成长离不开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才能实现心灵的成长,情感的增长。而反复品读是所有语文学习的基础,才能体会到作品中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所表达的情义和内涵,所以读是所有语文教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