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追寻本真,不仅是一种生活艺术,更是一种精神修炼,我们也许做不到庄周那样的清静无为,但我们可以听从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做真实的自己。豪华落尽见真淳。追寻本真诠释的正是这个道理。
【关键词】本真;真淳;生活艺术
【中图分类号】H319 【中图分类号】A
东坡曰:“人生有味是清欢。”一个有着精致壶具,身处优渥环境的人未必能品得茶水甘甜。舍去一切浮华,只余纯粹本真才是人生百味中最动人的一味。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如是说。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学作品犹如水边蔓草,不计其数,但《诗经》却永远是最秀挺的那一株。原因无它,“思无邪”足以概括。“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一句句动人的诗,全都源于内心纯粹本真的情感,没有刻意的雕琢。这就是《诗经》越久越有魅力的原因。
文章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正如杨绛先生所言:“假如是一个萝卜,就力求做一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棵白菜,就力求做一棵糍糍实实的包心好白菜。”我们要能够认清自己的价值,找准我们的人生坐标,做真实的自己,做纯粹的自己,这样才不会被名利所累,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将人生价值发挥到极致,这也是成功。
“人生”真淳,除了上边提到的“一个萝卜”“一颗白菜”的“人”的“淳”之外,接下来就应该是“生”了,即人生。有人认为“淳”的人生就是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爱人等简简单单。抱负,那是个物质以外的奢侈东西,“淳”的生活不该这样。于是乎,一间茅屋、一杯茶式的生活就是对真淳生活的印证。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没有理想抱负的生活就不叫生活。纵然豪华落尽方见真淳,但是理想抱负绝对不是应该被落的豪华,理想是能带来荣誉和豪华,但是它绝对不是理想抱负的唯一追求,对理想抱负的追求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是对生活更高层次的向往,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理想是对于自己而言,并不是为了外在的一些头衔和桂冠。实际上,摆正理想的位置,正视理想的光芒更利于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更助自己早日实现理想。
有篇文章讲到,大山里有两个小孩,一个小孩本身天资聪颖从小志向就是成为一名科学家,走出大山为科学技术发挥自己的能力。另一个小孩本身资质较差,他没有别人那种成为科学家成为建筑师的伟大志向,他的目标就是长大以后成为村里首富,让父母过上富裕的生活。20年以后,两人均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前者成为一名科学家后者也通过做小生意实现自己目标成为村子首富,在村里盖起独家“别墅”日子过得简单幸福。20年后的某一天两人相遇,前者有点高傲的表示对后者在村里的一切无任何可取之处。但是后者平和地说;“你有你的追求,我有我的目标,理想没有高尚与否之分,只要是认清自己的价值,对适合自己目标的追求都值得尊敬。”事实正是如此,认清自己的价值,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做真实纯粹的自己,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极致就是最大的成功,理想不能被比较,也没有高尚与否之分。
网上流行一篇文章叫“不要去打扰别人的幸福”。自己对于自己来说,认清自己的形式和价值,找准自己的位置和目标做纯粹的自己是一种真实和真淳,但是在做自己的同时一定不要像上文中成为科学家的那人去打扰别人的幸福。
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坐10个小时硬座去看男朋友是一种累并快乐着的幸福,但是对于经济条件好的某人来说,坐10个小时硬座就是男朋友不在乎你的表现,结果本来可以将这劳累的旅途看成享受结果反而sAX2q2jeBkQsgfG9ZOrBBA==成了一场闹剧,期待的心情没有了,恋爱的美好没有了,一段感情或许就此终结了。
不要去打扰别人的幸福,那是别人的幸福更是别人的生活追求。一顿大餐是幸福的名片,一碗清汤同样也是生活的真谛。每个人都有对生活,对幸福的诠释,家庭背景不同、经济能力不同、生活阅历不同,理解和追求自然不同。作为我们自己,是要认清自己的情况和形势做出正确的态度和目标,但是如果你是别人,请别去质疑评判他人的生活和追求。
如今的人整天在声色场中呶呶不休,怎么还会记得去追寻本真呢?周国平曾说:“那些在名利场上奔波的人,他们既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那些充满罪恶的贪官奸商们,早已寻不到纯粹的本真,沉溺于“钱、权、色”中不可自拔。终以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千夫所指而终。这又何尝不是启示我们要追寻本真呢?
佛曰:为什么你会感觉到累、感觉到痛苦,因为你把太多东西背到背上。放下了就会轻松很多。这何尝不是一种对于外在看似豪华东西的释放方可更轻松的道理呢。我们总是被钱权名利等一些外在东西迷惑,认为那才是我们的生活,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东西,所以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当成是一种积极努力的付出。于是,被愈发膨胀的内心和愈发过分的方式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最终欲望越来越大,给自己的所谓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最终让自己的“付出”沾上了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标签,越来越多的违法犯罪被浮现出水面,慢慢地就不知道本真是什么了。
晓梦迷蝶的庄周,六七岁时被大人问及志向时,小小的人儿郑重地说:“我只要这小小的田地(举手在空中画了个小圆圈),里头栽七棵蒜苗过一辈子。”后来,他的确过的就是“一小块地七棵蒜苗一辈子”的生活,这在许多人看来,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不思进取”“胸无大志”“目光短淺”等贬损的词接踵而至。可他们又怎如,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最平淡却最耐人寻味的生活。
教师点评: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论证严密,《诗经》中语句的运用是信手拈来,富有文学气息;层次鲜明,过渡自然,先写文章经久不衰源于它纯粹本真的情感,进而写人更应以“真淳”为本,追寻本真,做真实的自己,由文及人,逐步深入,主次分明。对比鲜明,突出强调了坚守“真淳”的必要性、重要性。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孙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