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史铁生,疾病将他的身体磨损地千疮百孔,却把他的精神磨砺地更加坚韧。苦难并没有将他击垮,而是给了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何为命运,何为人生。而他在散文《我与地坛》中,交出了一份长久以来他对生命意义哲思的完美答卷。
【关键词】史铁生;《我与地坛》;生命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在他腿残疾到写此文的这15年漫长岁月中,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地坛中度过的。史铁生觉得他和地坛冥冥之中有一种缘分。地坛可以使他从暗无天日的“此岸”世界,逃避到另一个美好无忧的“彼岸”世界。而在地坛耗费的这些时光中,史铁生最终想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从此,他的人生从黑暗的现实地狱走向了光明的精神天堂。
一、由园中物感悟生命的活力
21岁是我们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却是史铁生最黑暗的岁月,他的双腿突然残废了。最初,在身心双重的巨大打击下,他甚是悲观与绝望。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他总是一个人去静谧的地坛寻找一丝慰藉。史铁生在地坛中安静地看书、写作或者思考。每天他都默默地看着别人忙忙碌碌的上下班;默默地驱赶着那些不知世事的小昆虫;默默地感悟着园中万物的生长和变化;默默地思考着如何熬过他苦难的人生。
地坛是荒芜的,四百年来,它的外表繁华褪尽,少人问津,于是成了一座废弃的古园。史铁生因此有了一个安静的思考之地。然而它却并不衰败,地坛中那些小昆虫,虽然不知世事,却还是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那些老柏树,也没有停止生长,反而愈见苍幽。所以地坛又并非无声。如果地坛是万籁俱静、毫无生气的,可能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沉思,也会陷入悲观与绝望。但事实上,“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片刻不息。”所以史铁生才能从昆虫、柏树及野草等园中万物的生长变化中有所感悟,体会到生命的活力,感悟出人生的积极意义。
史铁生在人生遇到各种困惑时,他总会不自觉的依靠地坛中的“园神”,希望“园神”能为他答疑解惑,给他慰藉。他在《想念地坛》一文中揭开了“园神”的身份:它就是那些千百年来见证世事变迁,依然以顽强的生命力,伫立在地坛中的“老柏树”。这位“园神”用它旺盛的生命力,给了史铁生极大的精神鼓舞,让他也能坦然面对生命的磨难,走出想死的困境,获得生的诱惑。
二、因园中人思考生命的真谛
关于生死的问题,史铁生想了好多年,最后终于明白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对于死的问题有了认识,可是怎么活的问题,又不是一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所以史铁生还是常常去地坛静坐、呆想,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而在这15年里,史铁生无意中作了他人生命轨迹的见证者。他们都于无形之中,或以幸福感染,或以苦痛激励,影响了史铁生对生命的态度。
史铁生看见一对中年情侣风雨无阻的来这园中散步,坚持了15年,中年情侣最后都变成了一对老人。他们一直相互依靠着,显得那么幸福美满。史铁生在他们身上看到了爱情的浪漫与坚贞;史铁生看见一位灵魂歌者每天来这园子练歌,尽管他技术不精,还常有差错,但唱一上午也不会疲累。史铁生在他身上感受到了对梦想的努力和坚持;史铁生看见一位颇有天赋的长跑家来这园子里练习,他们还做了朋友,彼此互相鼓励。长跑家拼命練习跑步,史铁生拼命写作。他们面对命运开的残酷“玩笑”,还一起开怀痛骂,抒发心中的愤恨。史铁生在他身上感受到了精神的顽强与坚韧。
史铁生还看见了一个漂亮的、却又不幸的“弱智”的小姑娘,她受到其他小孩的欺负。看见小姑娘的不幸,引发了他关于命运最终的思考。最后,他得出了结论:差别永远是要有的。人世间的事,哪有尽善尽美的呢?“上帝”是一个极其冷静而又残酷的掌控者,它不会把所有美好都集中在你一个人身上,它给了你一些,必从你身上带走另一些,让你的生命充满残缺的遗憾。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自此,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真正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三、由世间万物感恩生命的不易
腿残疾、肾衰竭、母亲早死,多病多灾的命运虽然让史铁生痛不欲生,却始终没有将他击垮。因为他足够幸运,拥有地坛这座精神家园。地坛有一位“园神”,指引他积极面对生活的苦难,把他从地狱拯救到天堂。不论是那些充满活力的小昆虫,还是那些苍幽的老柏树,或是那些平凡的路人,都是指引他走出苦难的“精灵”。
史铁生在直面残酷的命运时,虽然最开始也有过抱怨,也想过去死。但是,在地坛中,他被园中动植物的生命活力所感染,被园中遇到的那些人的坚韧精神所鼓舞。他最终选择了活下来,而且活出了与众不同的精彩。因为他找到了一条出路——写作。写作填补了他残缺的身体,书写了他圆满的人生。
“地狱和天堂都在人间,地狱和天堂是人对生命以及对他人的不同态度罢了。”其实既不是“园神”的帮助,也不是“上帝”的功劳,而是史铁生自己改变了态度,对生命,对他人,都有一份感恩之心,热爱之情。于是,他从黑暗的地狱走向了光明的天堂。
史铁生在《乐观的根据》一文中写到,“生命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有限的身在,一种叫做无限的心魂。”他在《我与地坛》中呈现出来的生命状态,已经超越了有限的身在,达到了无限的心魂。我们从史铁生身上看到的不是身体的残疾,而是精神的圆满;不是对苦难的哀恸,而是对命运的感恩;不是生命的禁锢,而是灵魂的自由!
参考文献
[1]史铁生.我与地坛[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
[2]史铁生.在北京友谊医院“友谊之友”座谈会上的发言[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
[3]史铁生.乐观的根据[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
[4]温江斌.从《我与地坛》看史铁生对生命的沉思[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