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它讲述了丑小鸭怎样变成漂亮的天鹅。这个童话故事,折射了许多人生道理。例如,对人性的尊重,对挫折的抗争,对美好的追求,对人生的感悟。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所能够达到的理解与感悟的程度,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丑小鸭;童话;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目标
《丑小鸭》被编写进了不同版本的不同年级的教材里,今天我所执教的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8个主题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也就是说这是一篇编排在第一学期后半学段的文章,而今天我要面对的孩子们,他们刚刚升入三年级。在考虑到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以及结合“成长”这一主题单元的主旨,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预习初步扫清字词障碍,读懂课文。在教学中进一步理解“孤单、欺负”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并有选择地积累词语和句子。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揣摩文字的魅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验丑小鸭出生后遭遇的不幸以及变成天鹅之后的欢乐的心情。让孩子们体会成长的过程中挫折、困难是难免的。明白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坚强,要不放弃。4.通过改写后的文本激起学生对原文的渴望,以及对安徒生其他作品的渴望。让这篇文章为孩子们走近文学大师开一扇窗。
二、设计理念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避免繁琐的讲解,而是引导学生从文章整体入手,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然后抓住关键部分前后贯通,理解内容,最后再回到全文,认真品味,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
三、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激发情感”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丑小鸭出生后遭遇的不幸以及变成天鹅之后的欢乐的心情。让孩子们体会成长的过程中挫折、困难是难免的。明白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坚强,要不放弃。
引导学生通过“引导发现——自主探究——品读感悟”的方法学习课文,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走近丑小鸭
1.重视课前的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进入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上课前的预习不仅可以巩固已养成的习惯,还可以根据孩子们的预习情况调整思路。在课前的预习中要求在自由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扫清字词障碍,并把课文读通顺,知道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让孩子们通过自由充分地朗读和文本对话,使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语文学习的方法,深入到文本中去。
2.抓住重点词语、重点段落前后贯通,整体感知。从两组重点词语“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又大又丑”“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样子高贵、姿态优雅”入手,引导孩子们发现这些词语的规律。接着把这些词语放到重点句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湖水中自己的影子,竟是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原来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中去,感知美丑的对比。然后再把这两个句子放到他们所在的段落里,进一步体验丑小鸭变成天鹅之后的欢乐心情。最后再由重点段落回到全文,感受丑小鸭经历的挫折。这样,贯穿全文的对比教学,可以使孩子孩子们对历尽磨难之后的幸福与快乐会在心底与丑小鸭产生共鸣。
(二)走进丑小鸭
1.以讀为本,直接与文本对话。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直接和文本对话。只有读,才能做到“意文兼得”。在“出乎口,入于耳”的过程中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紧扣重点词语,努力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在一起。运用联系上下文、原著,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换位体验、对比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积累,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阅读内容和方法中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读书中渐生渐长。
体会读:比如在朗读体会“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她。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猫吓唬他。”时,围绕“欺负”这个中心词,先根据文本语句感受“欺负”的意思,然后结合生活理解,接着移情体验,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这样把理解与体验融为一体,使想象与解词以及联系生活互生共长。
对比读:在学习冬天经历的磨难一段时,我又为孩子们朗读补充的原文,让学生感受童话大师原著中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课下走进原文走进安徒生的渴望。
体验读:读写不是孤立的事情,无论是读还是写,都是建立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之上的,其中对艺术的审美能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语文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将语文和其他艺术沟通,把语文的教学或者其他学科的教学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有了一定的人文底蕴作基础,学生读写水平的提高也便水到渠成了。
2.在拓展中升华。为了让孩子们的感情得到升华,安排了一个“交流感受、多元理解”的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对故事中的人物说说心里话,使孩子们和丑小鸭达成情感上的共鸣。
五、教学反思
备这节课最大的感悟就是——备课一定要贴近学生。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人的发展。所以备课,最主要的是“备学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去决定这节课怎么去上。
我一直比较喜欢读童话,这不仅仅因为我的孩子们喜欢读童话,我想和孩子们达到阅读上的零距离。对我来说,那种喜欢是一种内心的渴望,就像梅子涵所说成年人阅读儿童文学,可以从儿童文学当中读到作为一个成年人的需要、享受、感动和适应。《丑小鸭》是我一直钟爱的童话,对这篇童话感悟也就颇多。比如,我常想自己就是一只丑小鸭,虽然自己努力、自己付出,但不一定会变成白天鹅。不过我仍会努力、仍会付出,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毕竟清楚地认识、发现了我自己,我还遇到了那么帮助过我的人,即使也有讽刺和讥笑,那也是成长中的另一种力量……
好多东西我们是不能直接给孩子们的,往往最深刻的体验需要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慢慢地去领悟。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他们的心底种下一粒种子,然后以足够的耐心去期待它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