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教学设计

2017-12-29 00:00:00吴剑女
课外语文·上 2017年2期

【摘要】本文再现了《白鹅》一课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重难点;《白鹅》;激趣导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叫声”一段的学习,在“步态”“吃相”中迁移“划”“圈”“读”“悟”的学习方法。感受白鹅的“高傲”与作者对它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叫声”一段的学习,在“步态”“吃相”中迁移“划”“圈”“读”“悟”的学习方法。感受白鹅的“高傲”与作者对它的喜爱。

教学准备

预习单、作业纸、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见过白鹅吗?说说你见过的白鹅有什么特点?(相机板书:白鹅)

(二)自由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

1.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如何?谁来读第一组词语,边读边想,看看有什么发现。(每个词都藏着一个多音字)出示:净角 相似 看守 供养不周

2.谁来读第二组词语:出示:呵斥 叫嚣 狂吠 引吭大叫。同样的问题,你的发现。(都是表示叫声大的词语)

3.预习单中,请大家收集表示叫声大的词语,下面这些就是大家收集的:鑼鼓喧天、震耳欲聋、鬼哭神嚎、昂首大叫

(四)聚焦形象,悬置疑问

1.词语同学们掌握的不错,接下看看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在你读完这篇课文以后,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下面这些是同学们的感受。(展示预习单中同学们的印象)

2.刚才说的是你的印象,那么作者的印象又是如何呢?打开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板书)

3.真好!快速、准确!当作者第一眼看到这白鹅时,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作者一看这姿态,便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4.如果你没读过这篇文章,而是单独看到这一句话,你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个”这个量词是否准确,高傲已经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为何还要加一个“好”字,有什么意义)

5.这些都是思考的语言,很有价值。

(五)感悟形象,理解表达

1、而这些问题,只有反复与文本、作者对话,我们才能解决它们,接下来让我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鹅的高傲的?

2、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3、对,作者从叫声、步态、吃相这三个方面描绘出白鹅这一高傲的形象的!

(六)感受“叫声”,感悟表达

1.刚才通过对词语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老师对这一部分也很感兴趣,我们一同来学习这一段。

2.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叫声中的高傲的相关语句?(相机板书:画)“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3.圈:你从这句话中的那个词,感受到它的高傲?把它圈出来。(相机板书圈)

4.读:严肃郑重,厉声呵斥——这样的声音轻浮吗?随意吗?把你感觉读出来。

“嚣”:中间的页表示一个人的脸,在这张脸的上下左右都张着一张嘴。大家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叫事不过三,这里有四张嘴,表示这声音好像是从很多很多嘴里一起发出一样,那个声音大得哦!你再来读读!“甚至”:这个词表示什么?递进,这只鹅,真是太嚣张了,不仅有人进来要就叫嚣,人还没进来呢!它也要引吭大叫!谁来读读,读出这递进的感觉!

5.悟: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其实这也要得益于作者的写作方法,你们看看这两句话,都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拟人、对比)

6.一个拟人,一个对比就写出了这只鹅的高傲!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7.刚才我们用“划、圈、读、悟”的方法来学习“叫声”,同时用表格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学习的过程。

(七)迁移学法

1.现在请同学们尝试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步态。a.对比,拟人:鸭——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b.理解“净角出场”:(联系上下文)鸭是如何走(急促,局促不安),鹅是如何走(从容,大模大样),谁能模仿?看视频,这就是“净角出场”。c.朗读体会。

2.鹅的吃相,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八)回归主题,指向高傲、拓展延伸

回旋朗读,加深感悟:从郑重严肃的语调,厉声呵斥的叫声,我们读出这个白鹅的高傲;从容的步调,大模大样的步态,我们读出鹅的高傲;难怪作者会说: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请问鹅的高傲,仅仅是表现在它的姿态、高傲、吃相、步态之中吗?请同学们课后读读丰子恺爷爷的其他作品,学习他的语言风格,现在让我们动手写写我们身边的小动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