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教学在语文学习上起举一反三的作用,学生在阅读课上感悟文章的千变万化,欣赏文章的美词佳句,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积淀而成,学生写作文如挤牙膏的困境将会不复存在,享受语文之美便不再是一句空话,快乐作文便不再难于实现。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写作;《东方之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來,我都在思索:许多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反思、审视后得出:是因为学生心中没有“语文”。语文是什么?语文,是语和文的组合体,无论是语还是文,都是从远古的汉字中间走来,从作者的心灵深处走来,用静止不动的文字传递着万缕情感。所以根治“怕写作文”的手术不仅在作文课上,更应该放在阅读课上。只有注重阅读课教学,教会学生品读语文,才能提升作文的境界。
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东方之珠》的教学,具体谈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语文,欣赏语文,感受语文之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回顾品味,串起语文表达的“珠子”
这篇课文的写作结构“总—分—总”,分写部分,每一段都是“总—分”。于是,我把这一很明显、很规整的表达特色定位为学习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我从一开始的整体感知就给学生铺路,引领学生整体观察,自我发现。课堂上,学生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充满好奇心的寻找、思GgEOjYVxxnBlInxIYMP1bpeQLNR8YCyr81NXXIIT1HQ=考,很快就发现了这一表达特色。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感觉这样的写法很有意思。我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回想曾经学过的运用“总分”表达方法的段落,然后再品一品《东方之珠》一课,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写具体、写生动的,进而品味作者用词之美,修辞之美,文章中的景点之美。最后让学生以“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为中心句写一写自己的生活体验,这样,一个语文“点”的教学,从发现到回顾到品味,最后创作,形成了一条语文的“线”,顺着这条线,学生边走边赏,文意兼得,在一步步串起的语文“珠子”中,既品尝到了语言文字的滋味,又能在头脑中构建谋篇布局的框架。
二、感悟词句,拾起语言情感的“珍珠”
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文章,特别是语言文字,处处散落着“珍珠”。于是,我用自己对语文的理解感染着学生,撩拨着学生敏感的心。如在教学第二段,我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体验触摸、玩味“漫步、沐浴、倾听”等词语,学生的生活体验被勾起,一个个曾经的“沙滩玩乐景”在争先恐后的发言中,从学生心中流淌出来,语文的情感在玩味中丰富起来,语文的味道在交谈中品尝出来,语文的美感在朗读中展现出来。再如抓住“人流如潮”串起人山人海、人来人往;读到“他们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拾起自己过往的经历与发现。这些经历都会在头脑的“素材库”中储备起来。以便写作时提取。
三、自主阅读,交给语文学习的“珠子”
自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课上应该多教学生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渐进到自行写作,自我修改的能力。针对第二学段课程标准,本篇课文着重落实的语文学习方法有两点:一是学习用课文关键语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抓住关键词语“好地方、举世闻名、闹市、灯的海洋”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品味沙滩的迷人、公园的著名、街市的繁华,感受香港的繁华与美丽。课堂上,引领学生借助课文关键词句概括主要内容,从而落实了标准中指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中的“初步”和“把握”。而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感受香港的美丽与繁华,则有扶有放,教给方法的同时,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交给了学生。
四、由点到面,拓展阅读训练的“珠子”
本篇课文很有代表性,不论是语言还是表达。学完本篇课文,看着学生享受的眼神,激动的笑脸,我结合这篇课文又推荐阅读了《石榴》《桂林山水》等相似的文章、语段,更大的把课堂学习转化成课外自学、运用,开展“大语文课堂”,让头脑中的素材得到规整。继而让学生回味家乡美丽的旅游景点,巧妙构思、模仿写作。这里老师不要担心孩子模仿课文会固定思维,相反在写作模仿中学生还会有让你惊喜的创新。
五、引导交流,互换情感的“珠子”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孩子对文本都有独特的见解,在学生合作学习“走进公园、街市、夜晚的香港”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了解学情。因为想写一篇好文章不仅要注重用词用句,还要用心用情。在全班交流时,要引导学生真说,会说,敢说,切实起到合作学习的作用,碰撞出情感的火花,从而让学生懂得一篇好文章都要表达流露作者的真实情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教学在语文学习上起举一反三的作用,学生在阅读课上感悟文章的千变万化,欣赏文章的美词佳句,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积淀而成,学生写作文如挤牙膏的困境将会不复存在,享受语文之美便不再是一句空话,快乐作文便不再难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