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准备,习作可以妙笔生花。本文对小学生习作前有效准备总结了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习作;准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现在的小学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身份,安全为重的束缚,生活经验、生活感悟的缺乏,导致在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感可言。在批阅学生习作时,要么随范文千篇一律;要么缺乏自己的观点;要么是流水账。每周两节的作文课,即使教师绞尽脑汁给予学生习作方法的指导,但效果却不尽人意。那么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是因为学生在习作之前,根本没做好习作的准备,一下子去写,总体现不出精彩之处。如果在课前或在平时做好了准备,写作时教师稍加指导,写好作文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写作之前学生的准备很重要,也很关键。因此我对小学生习作前有效准备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课前练笔,降低习作难度
小练笔,是短小的动手练笔,也就是小型作文,或作文片段。它篇幅小、形式活、时间短。小练笔虽小,但它确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突破习作难点的一个很有效的手段。什么样的习作适合利用课前练笔来降低习作难度呢?
(一)写景类习作
人教版三年级有一篇描写景色的习作,要求描写风景优美的地方。对于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写景类文章会出现顺序杂乱,语句不够优美等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在习作前引导学生结合《秋天的雨》进行小练笔,用修辞方法描写一种景物。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我先带着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让学生感受课文独特的语言美,然后让学生结合文章中的语言进行仿写。学生有的写:“它把金色给了牵牛花,牵牛花像一只只小喇叭,吹啊吹,吹響了秋天丰收的歌谣。”还有的写:“它把黄色给了梧桐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来了秋天的凉爽。”抓住了这个“读写结合”点,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
(二)写人类文章
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七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在习作之前,学生就可以抓住本单元的描写王熙凤、严监生的精彩片段进行仿写,用一个精彩片段来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已达到突出人物鲜明特点的目的。习作课上互相品读评议小练笔,再修改,补充开头、结尾,相信这样做效果会更好。
当然,课前小练笔还适用于其他习作,这需要老师的有效引导。如学习《窃读记》这篇课文后可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学习了《颐和园》一文后可让学生给文章写导游词,向游客们介绍这个景点;学习了《蓝鲸》之后可进行改变人称的练习,用第一人称来介绍有关蓝鲸的知识……这样的练笔训练,无论在形式要求上还是在训练要求上,都减少了对学生的束缚,学生有了更自由的表达空间。
二、积累好词佳句,让语句更生动
(一)语文课本是基础
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词语盘点”,想必每位教师都会让学生熟背并默写。但是,又有多少同学会在习作中运用上这些好词佳句呢?教师对运用这些内容的习作要及时进行范读表扬,一定会促进学生运用的习惯。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在进行“爸爸给我的启示”习作的结尾处,就运用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语句,显得文章更有深意,一下子就突出文章的中心。这样的文章一经展示,同学们纷纷效仿,作文的水平明显提升。
(二)课外阅读是延伸
课外阅读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学生习作中的语言大部分来自课外,这就促使学生必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有一位同学在自己的习作——《学包饺子》中,就运用上课外阅读的“一个个饺子像一只只白白胖胖的企鹅,扑通扑通地跳进水里”,多么鲜活生动啊!这就是学生平时注意积累的成果。
三、借鉴范文,使个性更鲜明
每次在学生进行习作之前,绝大多数老师都会在课堂环节设计“借鉴范文”这一环节。如果只准备一篇范文进行学习,学生在习作中很容易受这一篇范文的束缚,就会出现结构、写法,甚至是选材等方面的千篇一律的现象。假设在进行习作的前一天,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关于本次习作的范文,充分阅读,分析范文的写作手法,结构方式,写作顺序,修辞的运用等,课堂上老师再加以理论上的指导,那么,学生的习作就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四、亲身经历,情感更真实
(一)留心观察,感受生活
记得一次培训中一位老师这样说过,“孩子在写作文时往往喜欢仿照范文或是凭空想象,往往忽略从身边挖掘题材。”一次语文课上讲到母亲,我忽然想到母亲是陪伴孩子最多,也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何不写写自己的母亲?于是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母亲,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我再指导大家可以通过对母亲的语言、动作、外貌进行描写,也可以从我和母亲之间发生过的一件你最感动的一件事来写。这时学生给我的感觉是“一写为快”,再也见不到往日作文时愁眉苦脸的样子了。一位同学这样写道:“今天妈妈去镇上烫了个头发,放学时我就在想妈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当我进门的一刹那,我被妈妈的发型惊呆了。我不禁大叫到‘啊!妈妈,你的发型好像一条离开了水的八爪鱼。’”多么富有童真的语言,多么调皮的字眼,这不就是我们平时的生活吗?生活中从不缺少事件,生活中从不缺少感受,只是缺少观察生活的慧眼。
(二)寓写于玩,表达真情
玩乐是所有孩子的天性,玩耍中孩子会尽情地展露自己的灵性。例如,初冬的第一场雪,洋洋洒洒,教室里的孩子时不时地往外望去,一副对外面憧憬的模样。于是,我停下课来,对同学们说:“想到外面玩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我便给学生布置了题为《初冬的第一场雪》的作文,让学生尽情地在雪地上玩,回来完成这一篇作文。没想到,学生竟高兴地欢呼起来。习作时,同学胸有成竹。这次作文,连最差的学生也奋笔疾书写了三百多字,文章写得既具体又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