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2017-12-29 00:00:00袁捷
课外语文·上 2017年2期

【摘要】本篇文章针对小学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技巧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教学措施,其中包括通过开展预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词句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阅读;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种阅读方式虽然有着自己的优势,但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中俨然已经无法较好的适应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了。伴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者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可以掌握更多有利于学习效率提高的阅读技巧,继而能够更加清晰且深入的理解语文课程中的内在涵义,为其日后更有难度的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二、通过开展预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来说,如果想要提高教学效率,教育者就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首先,预习教学是培养阅读技巧的有效手段,结合教学内容来开展预习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熟练地掌握阅读课程的教学重点。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为他们布置有针对性的预习作业,为小学生预留出足够多的自学时间,同时将阅读文章中的重点字词标注出来,让小学生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方法来独立解决问题。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角度来进行分析,比较适合他们的预习方法为学案导学。

例如在教授《我们眼里的秋天》这篇文章时,教育者可以设计如下的预习学案:第一,请班级同学自行阅读文章内容;第二,找出文章中的生僻字词,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来掌握它们的读音与涵义;第三,根据文章内容来提出令自己掌握不好的问题,而后再通过深入阅读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将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学生可以逐渐的理解到预习的重点所在,继而在日后开展阅读教学之前,凭借自己的能力来进行自主预习。

三、通过词句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词句训练是帮助小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的有效方法。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应当是饱含感情且语句优美的,词句是整篇文章的基础要素,为了着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当通过词句训练来加强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继而全面的掌握文章的中心内涵。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中,教育者应当让小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认为优秀的词句记录下来,逐渐了解到词句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程时,文章中前后出现了多次修辞方法,为读者打造出一个生动鲜活的大自然形象。像“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这一句所用的是修辞手法,不仅让语句读起来更加的顺畅自然,而且也加强了“风”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再如“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这一句子所采用的拟人修辞手法,作者在其中还运用到了“淙淙地”“潺潺地”“哗啦啦地”这类的叠词,在提高阅读形象性的同时又给人带来了一些可爱的感觉。

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本身是一种偏个性化的行为,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小学教育者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在动手实践的同时达到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的教学目的。正所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与“问”是同时存在的,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样也需要建立在疑问的基础之上。在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育者应当通过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深入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其中融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不断提出疑问的过程当中来创新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育者还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反映,在授课的同时设置一些有趣的思考问题,让整个教学课堂不会出现空档的局面。例如在教授《赠汪伦》这首诗时,教育者可以在导入阶段告知学生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送别诗,让学生先自行阅读诗的内容,并同时思考如下问题:诗中所描写的两位人物关系是什么?是谁在送别谁?汪伦是怎样送别李白的?通过这种设疑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诗歌的中心,随即将诗歌的主题列举出来。最后,教育者可以再向学生展示《别董大》《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两首以送别为主题的诗,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在组内讨论这三首诗之间的相同之处。在经过了一段時间的讨论后,学生会从中了解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与分别时的不舍,在提高其理解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祝小浪,王珊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J].竹轩教育网,2014(28).

[2]邱兆明.课堂提问的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5(10).

[3]肖雪霞.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学周刊,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