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激励性评价策略初探

2017-12-29 00:00:00张希凤 王淑娟
课外语文·上 2017年2期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文评价特别是激励性评价既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激励小学生喜爱作文的有效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心理和发展的特点,尝试在各个教学环节充分运用激励性评价机制,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优良潜质,从而提高小学生作文质量。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激励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中,激励性评价有了新的实践意义。作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热情,从而给学生更合适的发展空间,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励性评价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桥梁,较好地解决了目前作文教学评价单一化、生硬化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轉变了学生对写作认识的评价。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探索如何进行激励性评价是有价值的一种探究。

一、在作文准备阶段运用激励性评价

小学生怕写作文,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写作的素材,叶圣陶先生说:“难不难决定在动笔以前的准备工夫怎么样。准备工夫够了,要写就写,自然合拍,无所谓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并激励小学生关注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善于从课本中积累写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肯定小学生身上的积累材料的积极态度,给他们坚持下去的决心和勇气,有了写作的素材、写作的技巧,写作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一)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校生活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学以来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在学校里有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还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这些人和事都是小学生接触或亲身经历的,因而心中更容易产生一些独特的感受。例如,六年三班有这样一位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还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但在班会上交流对同学印象的时候,他站起来说:“我认为我们班的王子豪是一个有正能量的同学,因为我看见他中午休息时主动清理班级卫生死角的垃圾。”班主任听完后说道:“陈一诺同学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同学身上的闪光点,这正是你身上的闪光点,说明你很善于观察,可以把它记录在素材本上,作为写作的材料。”他美滋滋地坐下了,在以后的素材本上也出现了很多类似的事情。班主任都给予及时的肯定,他写作的兴趣也增强了。

另外,家庭是一个人情感的源泉,也是真善美的发源地,因此家庭生活也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我们可以创设一种家庭生活的情景,让小学生真正去体悟,把过程记录下来,再记录下家长反映,学生自己的体会。例如班主任在周末布置了一项任务给学生:趁父母不在家时帮家长做一顿饭,一定要记录下做饭的全过程,最重要的是要描写出父母见到做好的饭菜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班里有一个女孩子这样写道:“我平常也帮父母做家务,做饭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因为今天是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所以做得格外用心,想弄出点花样给父母一个惊喜,当父亲看到一桌子的饭菜时,一句话也没说,用手在我脸上摸了一下,我以前怎么没发现,父亲的手会那么扎脸……”班主任给她的评语是:“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理解了父亲艰辛背后的辛酸,相信你对父亲的爱会更加深刻。”因为学生们真正做过,感受过的,这样的素材是最真实的。

(二)写作方法的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目的在给他们个写作的榜样。”对于写作中苦于没有技巧和方法的小学生来说,课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就是现成的,教师可以引导并激励小学生将课本的阅读材料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在学习《美丽的家乡》一课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学习和借鉴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优美词汇,学生学习之后,可进行仿写,经过多次的仿写,再加上学生自身独特感受和日常生活经验,习作水平会有明显提高。

总之,素材来源于生活,技巧来源于范文。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语言激励性评价外,奖赏是必要的,奖赏不一定非得是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奖赏更有意义,在每个学期结束教师可以对作文素材本进行评比,态度认真的会被冠以“素材小博士”的美名。老师要引导和激励,让小学生形成关注生活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写作文时才不会无话可说,也要引导小学生从课文中积累写作技巧,写作时才不会无从下手,为提高写作水平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在作文修改阶段运用激励性评价

教育家叶圣陶说:“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作文修改是学习写作的重要环节,修改作文时的激励性评价,不仅关注小学生对作文内容与文字表达的修改,还应该关注小学生修改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激励性评价激发小学生的修改热情,通过肯定修改后的进步,点燃小学生写作的希望。

(一)运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作文修改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修改作文也不例外,可是在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容易忽略作文修改中兴趣激发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一些名家修改文章的例子以激发他们的修改热情,如:白居易写的诗通俗易懂,妇孺皆知,据说白居易有一天把一首写好的诗念给老婆婆听,老婆婆没有听懂,回去后进行反复的修改,直到老婆婆听懂为止。通过名人故事的讲述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让他们意识到如果能长期坚持,养成修改作文习惯,必将受益匪浅。

修改作文贵在坚持,由于中学生还处在身心发展阶段,在进行作文修改的时候可能会有厌倦、不耐烦等情绪出现,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不断给他们加油打气,用一些名人说过的关于作文修改的名言激励他们,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如列夫·托尔斯泰说:“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何其芳也说:“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当学生在修改作文时泄气时,老师不妨用这些名人说过的话激励他们,这些话比我们整天苦口婆心地劝说要有用得多。

(二)运用激励评价,激励小学生作文自改行为

新课标的理念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作文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给予激励性评价,激发他们的修改热情,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在进行细致批改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小学生在修改过程中的态度和质量,对存在的问题是否在修改稿上体现,体现的怎么样。教师可以在学生作文修改后,选出一些修改的比原来写好的同学,让学生谈谈自己修改作文的心得,或作文上被老师画上好句子的同学,让他们把自己作文中优美的句子读给大家欣赏。这样一来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和修改兴趣,他们在下次作文时会更认真检查作文中的错别字、使用错误的标点符号以及错误格式等,会想方设法把句子写得越来越生动形象,盼望着能有机会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文。所以,教师应该用激励性评价,引导和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习惯,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由浅入深地进行。

(三)运用激励评价,提升小学生自改作文成就感

学生对作文进行自改自评后,老师还要进行及时批改,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要尽量做到有针对性、鼓励性,想方设法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尽量用有启发性、交流性的语言来评价。比如:“你真是写得越来越好了,和以前相比简直就是‘突飞猛进’了。老师认为你还可以写得再好一点,自信些,你会写得越来越好!”“很高兴你能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写在作文中与大家分享,如果没有错别字那就会成为一篇近乎完美的作文了。加油,你会做得越来越好!”这样略微夸张的评语,不仅拉近了师生间、学生与写作间的距离,还让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触发了他们在内心深处要继续努力的激情,从而把学生对写作变被动为主的,渐渐享受写作带给他们的快乐。

三、在作文讲评阶段运用激励性评价

作文讲评是作文评价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生都很希望自己的习作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那样会极大地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表扬的心理需求,因而写作积极性也会被激发出来,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评作文时往往只是拿几篇好一些的作文当作范文,忽视了大部分中差生的心理需求,长此以往,必然会扼杀他们写作的信心,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所以,除了在材料准备、作文修改、作文评语中渗透激励性评价外,在作文讲评中同样需要贯穿激励性评价。

(一)作文讲评目标要有针对性

语文老师在作文评讲中,上课的教材由课本变成了小学生的作文,因此在作文批改阶段教师就要好好研读小学生的作文,并把这些作文所按要讲的目标进行分类。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是“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根据教材的要求,可以把教学目标定为: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表达,有一定的记叙顺序。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目标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评价要满足小学生心理

作文讲评课应该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的写作欲望,实质上就是要满足小学生想要得到赏识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每一堂作文讲评课只确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把达到这一要求的小学生作文归为一类,在作文讲评时,把这一类作文随机抽取,并在班上宣读,给予由衷的肯定,对于确实写得好的段落,评其优点,让大家学习。对于还需改进的,在肯定的同时由其他小学生提出修改意见,老师最后补充并提出希望。这样几乎每一位小学生的作文都可以成为作文讲评课的范文,会极大地激励小学生的写作热情,从整体上提高作文水平。

(三)激励性学生习作“发表”

激励性发表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在报刊、杂志上的发表,而是在班级墙壁上开辟出一块空间,用来粘贴小学生的作文,可以命名為:百花园、作文天地等,只要是在作文讲评课上被老师表扬的作文都有机会在这里刊出,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更能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的做法就是要让小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满足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的心理需求,为了能够在班级展示墙上刊出文章,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们应尝试着用心去探询小学生的内心深处,多给予学生关心和鼓励,认真细致地给学生下批语。只有充分地考虑学生主体的需求和发展空间,教师才能制定相应的激励性评价。这样的激励性评价才是有效的,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发展。正因为评价的合理开展,也促使写作教学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有效。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吴照琼.文章不厌百回改——浅谈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