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激发初中生写作兴趣

2017-12-29 00:00:00姚双
课外语文·上 2017年2期

【摘要】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却也是“老大难”问题。目前中学生的作文状况让人十分担忧,学生没有写作热情和兴趣,写作动力不足,大多数学生被动写作,因而对作文产生畏难心理、厌烦心理和敷衍心理。这反映出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低效现象。本文旨在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教师“下水文”和作文评语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初中生从“要我写”走向“我要写”,提高写作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写作的尴尬局面。

【关键字】初中生;激发;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具有百年历史的独立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改革。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无论进行怎樣的改革,都无法撼动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半壁江山的地位。但尴尬的是,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这种重要地位与学生对写作的厌烦心理几乎成正比。为何学生们会畏惧写作,敷衍写作,谈“文”色变,追溯其本源是学生缺少投入写作的内在动力,要促使学生从“要我写”到“我要写”这一改变,其源头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初中生才会摆脱负面情绪做到我手写我心。

一、善用语文教材,激发写作兴趣

我们主张“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便利也是最有效的材料。可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往往忽略了语文教材对写作的重要性。一本教材中会包含多篇典型课文,如果我们能吃透教材、深挖教材,高效利用教材中的经典篇章,对学生的写作一定会大有帮助。

(一)续写文本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意犹未尽之处,抓住这一处让学生续写课文。在续写的过程中能擦出一些写作的火花。例如,在《项链》一文中,小说结尾让那个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马蒂尔德知道,自己耗费十年青春与艰辛赔偿的金刚钻项链,居然是个赝品,顶多值500法郎后,小说戛然而止。这时,学生们的反应一定十分强烈,那么教师就要在这瞬间的情绪变化中,抓住写作点,指导学生续写。续写时要注意多层次拓展,基于文章原有情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课文添加新结尾。这种作文训练模式既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情绪驱动下进行写作,又可以通过学生的手将课文主题升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在课文中续写一些人物对话或者心理描写。比如《皇帝的新装》中有多处皇帝的心理描写,当有一个小孩说了真话后,皇帝开始有点心慌了,当时皇帝除了想他一定要将游行大典举行完还会想写什么呢?这就是一个续写点,让初中生对皇帝的心理进行续写,更有助于他们对皇帝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思维。

(二)仿写课文

有句俗话说得好“照葫芦画瓢”,如果不知道怎样画瓢,依照葫芦来画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这样最起码有参照物,总比无从下笔要好得多。刚上初中的学生写作文,无异于是让他们在没有“葫芦”的情况下“画瓢”,仅靠小学时习得的那些写作知识和老师上课讲得抽象的作文理论,学生们是抓破脑袋也写不出优秀作文的。其实,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最好的写作,也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仿写。根据教材,选择适当的篇目,让学生对课本的特定部分进行仿写,也是作文练习的一个过程,从中也能够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例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描写雪地捕鸟的文字“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简单的几个动词道出了有趣的捕鸟过程,具有极强的带入感。学生们可以针对这一处进行仿写,写写自己童年的趣事,堆雪人、放风筝、做花灯等等,注意引导学生们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详细地介绍活动过程。又如学习《中国石拱桥》后,让学生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写写自己所熟悉的家乡的桥,并展开适当的想象,生成一篇属于自己的说明文。

续写、仿写架起“语文教材”和“作文写作”的一座桥梁。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的那样“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写作资源,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重视教材,充分利用这种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巧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在写作教学中,巧妙地创设写作情境,是当前作文教学的一个切入点。教师通过创设一个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这样让学生在其中感受、领悟,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进而全面提高写作水平。

(一)通过课堂表演创设情境

一提到作文课,学生们哀声连连,课堂气氛沉闷,通过课堂表演的方式,可以让课堂活跃起来,并且学生置身于写作环境中,自己挖掘写作素材,增强内心体验,激发写作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表演一些小品、课本剧或小游戏等活动,活动之后再让学生讲讲过程,他们有亲身体验就会兴致勃勃地描述表演过程,而且兴趣十足。例如:在朱自清《背影》一文中,第五自然段,描写望父买橘这一处,用“蹒跚”“探”“爬”“攀着”“向上缩”等几个动词来表现父亲买橘时的艰辛,体现了无微不至的父爱。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表现欲,教师可以找几名学生分别来表演父亲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时的一系列动作,表演结束后,请表演的同学和观看的同学谈谈自身的感受,再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所要写的人物,想好后再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大家边评边改,一篇篇有骨有肉的写人叙事记叙文就油然而生了。

(二)通过恰当提问创设情境

在写作文时,初中生们往往不知道要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也不知道怎么把事情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教师要根据写作要求,构思写作的范围,恰当地向学生们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之后,有写作方向并能够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把要写的内容完整地、具体地表达出来。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第三单元的写作练习中,要求写人要有特点。怎么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写人必以事先,通过记事才能让人“动”起来。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来谈谈自己印象深刻的人,为什么他让你印象深刻?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突出了他什么特点?通过这样的引导,既有助于学生作文的条理有序,又可以让文章具体生动。

当然,在作文教学中远远不止这些创设情境的方式,而且在作文教学中也不能完全孤立地运用。教师要根据当时的教学环境,具体的作文类型,进行不同的情景创设,才能达到良好的写作教学

效果。

三、恰现“下水文”,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在《如何教语文课》中说:“要教好作文,老师自己也要常常动笔,深切体会作文的干枯。这样才能作切实的指导,光给学生讲一些作文的方法是不够的。”顾之川先生也曾经说过:“没有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往往隔靴搔痒;有了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就能对症下药。”两位老先生都意在体现教师写作在作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亲自“下水”,不仅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还能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激发写作热情。在一次作文指导课上,有位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她布置一个随堂练笔,题目是“妈妈,我想对您说……”李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她的“下水文”,这样写道:“妈妈,我总会因为琐碎的小事与你发生争执,每每吵得不可开交时,您总是尽量地忍让我,拼命地去擦地,没完没了的洗衣服,还时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静心休养’,我知道您那是在生闷气啊!每天晚上,我奋笔疾书时,您总是会默默地在一旁贴心地为我削个梨或者剥些坚果,轻轻地端到我的书桌上,然后踮着脚尖轻轻离开。当我在题海中遭遇拦路虎时,是您耐心地坐在我身旁,眼神坚毅而温柔,陪我一起解决困难。我生病发烧的夜晚,您总是忧心忡忡地陪在我身旁。天上的星星依偎在夜空中,幸福地闭上眼睛,您依然微笑地看着我。尽管您自己倦意浓浓。”老师从多个角度写出妈妈对自己的陪伴,表达对妈妈无法言说的爱。顿时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这样的课堂表现中,我们发现,教师作文的适时出现,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创作的欲望,而这种榜样的力量却是无法估量的。

语文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适时分享“写水文”,向学生提供更有效、直观的帮助,对写作教学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妙用作文評语,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评改作文,在评改作文时多使用鼓励的语言来让学生获得写作后的成功感和愉悦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初中生自主作文能力,让他们从心里爱上写作文,从而培养初中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一)加分式评语

学生间流行这样一句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既然学生都这么在乎分数,那我们就投其所好,在作文批改中实行打分制,尽量给高分,这样学生就会很有成就感,近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与欲望。怎样打分呢?一篇作文给出两个分数。一个分数是作文总体评分,另一个分数是作文单项评分。总体评分,只要做到作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没有错别字,那这篇作文就是满分。这即便是对于写作困难的学生来说,获得好分数也不会是件难事,激发了写作积极性,写作时会更加认真。单项评分,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将文中的“出彩儿”部分圈画出来,每个靓词加5分,一个佳句加10分,精彩段落加15分,这样的加分式评作文既鼓励了的写作困难的学生,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也推动了擅长写作文的学生继续进步,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和写作

水平。

(二)谈心式评语

对于作文教学,我们不能只重视学生掌握了多少写作技巧,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表达。很多学生会把自己的真实生活写到作文中。教师可以通过谈心式的作文评语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我在实习时,看到学生这样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烦恼》,在作文中,他最大的烦恼是父母特别重视他的学习成绩,让自己有很大的压力,为了不让父母失望,每天熬夜看书写作,眼镜度数在不断地增加……虽然文笔很稚嫩,但在作文中流露出一种无奈,我是这样写的评语:我能够理解你的感受,老师看得出你是个上进的好学生,父母注重你的成绩是在关心的成长啊,是爱的表达,如果这种方式让你不舒服,可以多跟父母说说你的心声。学习固然重要,也要注意身体。用这种谈心式的评语与学生进行沟通,他们会觉得写作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心声,也可以受到老师的关注,因此有了写作的动力。

对于学生们来说,培养和呵护他们的写作热情很重要。当他们费九牛二虎之力写出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肯定时,会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信心和兴趣,就会更加积极投入到写作中,从而提高写作

效率。

五、总结

总之,作文是一种自发的交际行为,是自身情感表达的一种需要。初中生在被动状态下写作,根本无法形成真正的作文能力。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不调动儿童内在动力而填鸭般地灌输知识,无异于强迫没有眼睛的盲人去观看万物,无异于将不思饮水的马匹牵到河边强迫它饮水。这种忽视天性和压迫天性的教育显然是愚蠢的。”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自我变现的欲望。特别是初中生的表现欲十分强烈,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极强的好奇心,要善于抓住初中生的这些特点,寻找多种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写作最重要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初中生真正地热爱写作,真情流露,才会妙笔生花,写作教学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王佑军,李爱梅.写作教学的智慧[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

[3]刘旭.让教材成为写作的源泉[J].科学咨询,2012(18).

[4]闫秀娟,周雪娇.创设作文情景激发写作兴趣[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9).

[5]刘晓萍.巧用作文评改激发写作兴趣[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