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结构模式探析

2017-12-29 00:00:00刘晓梅
课外语文·上 2017年2期

【摘要】探析作文行文的结构模式,一是为了便于写作教学指导,二是为了让学生写作借鉴,快速行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新材料作文的演进。根据其作文题材料的特点及其作文写作特点,研究归纳了两种类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由此而产生两种相对应的写作模式:引、析、提—议—联—结和起—承—转—合。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结构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同志2015年在《注重题词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一文中明确提出2015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的两道题目均属“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既消除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写作的“封闭性”。又消除“材料型作文”写作话题过于随意性的“泛角度性”,增强了“防套性”,完成对考生思考、辨析与选择能力的考查。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是可以有自己的结构模式的。根据作文题的材料不同我们将其分成三两种类型,讲析两种与之相应的最容易学习的结构模式来指导学生学习并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

一、“争议型”作文材料题

对这种类型题的写作模式:

引、析、提——议——联——结

引、析、提——联——议——结

1.引+析+提。

引:是文章开头的引述部分。引材料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自己的中心论点服务。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简明扼要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所以分析时必须突出感悟点。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提出争议点,表明自己的判断即是肯定否定或者辩证对待,如你是支持一元钱奖学金,还是反对一元钱奖学金,或者辩证对待学校的这一元钱奖学金制度。并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分析材料和提出論点有时也可以合二为一。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摄全文的作用。所以提炼出的中心论点必须是紧扣材料、准确鲜明、简洁漂亮。一句非常漂亮的话语作为中心论点,并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这是很吸引读者眼球的。第二部分:议,文章主体部分,3—4自然段,500字左右。

2.中心句+阐释句+析材料+提现象+析原因+揭本质。

议是议论文的分析问题部分,也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重点部分,它的任务是分析问题,组织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正确,其论证一定要充分。

就事论事分析现象要透彻;就事举例,所举事例与自己的观点联系要紧密,且不能大段大段叙述事例,要简洁;就事说理,要边分析事边说理,层层推理,环环相扣,次序分明,使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使材料充分论证观点。第三部分:联,紧扣材料,联系现实。5—6自然段,200字左右。

3.中心句+阐释句+联现实+指危害+明意义。

联的部分可以让文章主旨更深刻,避免只就事论事而导致论证肤浅。因为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具有时代性,要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所以在本论结束之后联系现实社会或作者生活实际中出现的一些正面或反面的现象,指出社会现象的危害或者现实意义。这样你的论证就可以引发读者更多思考,引起读者的特别关注,加深议论的力度,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如果脱离了“联”这个环节,文章思考就没有着陆点,作者的评论意图就不明晰。对现实的关注,尽可能细处落笔,切忌泛泛而谈。第四部分:结:即结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倡议劝勉,发出呼吁号召。第7自然段,100字内。

结论是紧承前面的“联”而来,从对现实生活的分析得出结论,更能够令读者接受,结尾的点题进一步强化观点,与开头照应,使全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优选型”作文材料题

(一)材料+争议选择+任务+要求

1.题目材料。

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训,如“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多跟好生谈理想,不与差生闲扯淡”等。

争议选择:你对上述材料中提及的三则家训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任务驱动: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行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这种类型题的写作模式:“起—承—转—合或者起— 转—承—合”

起—承—转—合:第一部分:起,概念界定,概括比较,做出选择,表明态度。第二部分:承,承接观点比较论证。一承:具体比较一,你选择的一方与没被选择的其中一方进行比较,分析不选的原因及选择的原因。充分运用比较分析和因果分析法进行论证。二承:具体比较二,你选择的一方与没被选择的另一方进行比较,分析不选的原因及选择的原因。充分运用比较分析和因果分析法进行论证。三承:由表面现象分析其本质特点,深层次分析本质原因如文化原因或心理原因或历史原因等。第三部分:转,联系现实,列举社会现象,分析背景,凸显你选择它的意义。第四部分:合,再次概括比较,重申态度,结束全文。主体分析部分三承一转层层深入论证。

起——转——承——合:第一部分:起,概念界定,概括比较,做出选择,表明态度。第二部分:一转,转向肯定其他两方,扣准题意进行论证。再转,回到自己的选择,肯定并分析原因,分析背景进行论证。第三部分:一承,运用比较分析知因果分析直接论证自己的选择优在何处。二承,运用例证法和因果分析法再次直接论证自己的选择优在何处。第四部分:合,再次概括比较,重申论点,结束全文。

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研究还在继续。上文两种行文模式的研究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给一线老师的教学和学生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