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在信息化技术辅助下绽放光彩

2017-12-29 00:00:00计静
课外语文·上 2017年2期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教师经历“我有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到“我用信息技术”,到最后“我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三个层次,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终极目标,实现教育信息化。我们虽然走了很多,但是,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我们永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

【关键词】语文课;信息化技术;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加的时代已经到来。而且互联网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化也同时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活动。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同样需要融入信息化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加以运用的。

情景的创设,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它的学习和积累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学生认为学与不学都一样,听与不听都一样。那么我们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就一定要能吸引学生,而单调的导入已经不能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导入的时候下点功夫,而视频、图片是最有效果的。比如在讲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课的时候,我在课前先播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犹太民族遭受的苦难、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迫害的图片,让学生有最直观的感受,以引起他们的正义感,使他们在学习新闻的时候,带着兴趣去学习新闻。让他们有读下去的欲望。或者播放一段视频《美丽人生》,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反映二战犹太人遭受迫害的片子,这样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下面的教育教学也更好开展。

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学习感受。学习是真情实境的体验,同学们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效,我们知道,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课堂阅读,只要求学生读课文,但不给学生明确的阅读目标,学生凭感觉自由阅读,阅读的低效化也就成了必然。看着这一幅幅画面,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情境之中,比如在讲《春江花月夜》这一课的时候,我给学生播放视频,在这个视频中,每句诗词都有一幅美丽的画面,也有深情的朗诵,让学生们看着美景,品味诵读,然后自己来读,从而投入其中。在讲《林黛玉进贾府》时,给他们播放86版《红楼梦》的一个小片段,让学生了解怎么传达人物的情感,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如果你是×××,你将如何来表演?学生马上被这一有创意的设计吸引过来,展开大胆而有创造性的想象。这些富有创见性的见解,无疑得益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由此可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让学生综合适应多种感官接受信息,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发现、善于总结、敢于创造的阅读习惯。

运用信息技术扩充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光盘、书籍扫描途径来搜集一些图片资源,这些图片资源可以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准备一定的物质基础。许多文学作品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这些作品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及通过电视录制的方式,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比如在学习《边城》时,我们可以播放電影,让学生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这不仅有利于理解课本上的文章,也利于未来的阅读。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只要他再读到沈从文的作品,因为了解了沈从文的文化背景,他就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在接受文学作品就不会太困难了。在讲解《雷雨》的时候,我们在解读文章后,还对比观看了影视作品,学生把课本和影视作品加以比较,品评影视作品中哪个人物的表演最到位,为什么会有这样凄惨的故事。从而引起学生对那一段历史的兴趣,自己加以挖掘,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教师经历“我有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到“我用信息技术”,到最后“我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三个层次,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终极目标,实现教育信息化。我们虽然走了很多,但是,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我们永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