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作文评改的实效性

2017-12-29 00:00:00叶章社
课外语文·上 2017年2期

【摘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习作评改对提高习作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标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如何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性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关键词】自我修改;相互修改;提高写作;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现状分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过去,我的作文评改总存在这种现象:不辞劳苦批改的作文,大部分学生不屑一顾,小部分只关注分数。这样的作文评改是吃力不讨好而又没有实效性的。究其原因:一是没有教给学生自我修改和互相改习作的方法;二是没有重视师生,生生互動交流的重要性。因为是自己改,耗的时间比较长,学生早已没有了新鲜感和兴趣。针对这种现状,我不断反思,学习,实践,改革,终于摸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以我任教的六年级为例,具体谈谈我是“如何发挥习作评改的实效性”的。

二、评改及时有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为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写作和审题理解能力,不用作前指导。故此,从学生的写到改、到评,我总共用三个课时完成。这些过程,我都会趁热打铁,安排好时间,巧用一天完成。做到了及时有效!

三、自改与互改—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刚开始进行自改和互改时,学生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笔。于是,我提出了一些普遍性的要求,如:1.保证句子通顺,无错别字和不当的标点符号。2.有段批、眉批、总评。3.评语恰如其分,有针对性,并且有鼓励性。4.评语能正确、中肯地提出修改的意见。当然,这些是大众化的要求,但具体到每一篇文章,就要根据它的写作要求作为重点去进行评改了。以《我的同桌》为例,学生在写完后,我首先让他们按照那些大众化的要求进行自改,接着对调互改时,再出示这次习作的写作要求:写一个特点鲜明的同桌,要求从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并做到语句生动,内容具体,有理有据。针对这些要求,我让学生讨论本次习作评改的具体标准。经过一番讨论以及老师的补充后,我们得出了以下的评改标准:(1)故事完整,思路清晰,语句生动。(2)情节曲折生动,有细节描写。(3)中心突出,表现出同桌的鲜明特点。根据这些评改标准,我选了一篇中上水平学生的习作进行了修改示范,找出了好与不足的地方,并分别写上了感受,最后还写上总评,评定了等级。

在这些过程中,我提醒孩子等级可以根据评改要求设为优良中,总评尽量要贴近符合事实,不夸张,以鼓励为主。在进行互改前,以“多就少改”的原则,绝不“喧宾夺主”,以保护学生写作的兴趣。互改的对象必须是好和差的对调,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四、上好改后讲评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果说学生第一轮的自改和互改是平地起波澜的话,那么老师的改后讲评课无疑是锦上添花!在学生进行完自改,互改,还有我的认真查看后,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上第三节:改后讲评课。根据学生和老师的修改情况,讲评的内容是以下三个环节:欣赏,挑刺,训练。下面,具体说说这三个环节的操作方式与方法:

(一)欣赏

这个环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宣布颁奖本次的习作之星。(这样做,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和重视)第二步:欣赏习作之星中的三到四位同学的佳作。重点由批改的同学说说好在哪,其他学生作补充,老师适当板书总结。(这样做,一来可以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二来达到了生生、师生互动的交流。)第三步:欣赏习作的佳句。这些佳句有学生找的,也有我找的;在欣赏这些佳句时,我会说出作者,然后让批改的学生和其他的人说说这个句子好在哪。这样一来,既表扬了作者和评改者,让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又让其他学生感受到写出美好的句子,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二)挑刺

这个环节主要是展示学生和老师评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比如:在《我的同桌》一文中,出现的问题有:“关联病”“大话病”“外貌病”“细节描写不具体病”。根据这些情况,我和评改的学生举出了实例进行了大概的分析。当然,没有说出作者的名字,目的是为了保护其自尊心和写作的兴趣。其中最普遍的是“忽略了人物的细节描写”,以至于没有很好地突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针对这个普遍性的问题和习作评改的重点,我选择了它作为训练点,也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第三个环节。

(三)训练

如何更好地进行?我先创设了一个人物细节描写的情境,学生根据这个情境进行片段描写就比较容易了。这样的训练,既突破了本次习作要求的重点,又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样的讲评过程,往往使学生有恍然大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可以达到“拨乱反正,再上台阶”的目的。孩子们都很喜欢上这样的讲评课。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发挥了评改的有效性!

(四)自改

在欣赏、挑刺、训练完后,学生再针对讲评课中说到的问题进行自改。这样的一个“自改—互改—互评—自改”的过程,使学生的习作评改能力得到了梯度式的提高,从而也就水到渠成地提高了写作能力。

五、修改展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把评改优秀的习作登在《班报》上,并展示在班级后面的“修改吧”栏目里。这样做,一来可以鼓励更多的孩子更认真更重视修改习作,二来可以让他们更好更直接地进行学习借鉴,使得我们班的评改大师越来越多,越来越熠熠生辉,是评改实效性发挥的极致!

六、总结反思——文章不厌百回改,评改之花璀璨放

如果说要概括我的作文评改实验历程,可以概括如下:先是经历“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茫,然后进入“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追求,最后才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之处”的喜悦。

好文章就是这样改出来,练出来的!实践证明:这样做极大地发挥了习作评改的实效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不停止研究和前进的步伐,让评改之花璀璨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