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边远地区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探究

2017-12-29 00:00:00罗德霞
课外语文·上 2017年2期

【摘要】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但是不宜过多的干涉学生的学习,免得影响他们日后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心智和身体都还发育得不够完善,常常因为年龄、家庭、周边的环境影响等缘故而依赖别人。本文针对边远地区的小学生从课堂评价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他们语文学习中课堂评价的现状和语文学习中课堂评价的一些问题,来探究如何对边远地区的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堂评价。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指的是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或者是行为表现所给出来的评价。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课堂评价,如“好的”“很好”“非常好”等,这些用语非常频繁地出现在语文的课堂上,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但是“课堂评价其实是一门艺术。优秀的教师,首先会学着怎么去评价自己的学生,不让他们受到伤害;其次,才是教学,传业解惑;最后,能激励自己的學生勤学奋进。

二、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上的消极评价(诸如“不对”“错了”,你怎么这么蠢?)变得越来越少,激励性的评价取而代之,很快就成了大时代的主流。激励性质的评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可遗憾的是,大部分的小学教师却没有真正吃透新课程的标准精神,尤其是边远地区的语文教师,他们有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有的时候矫枉过正,一味地称赞或者是贬低学生,让学生失去了方向。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中存在着如下的几类问题:

(一)课堂评价不当

现在的一个通病就是学校的课堂鼓励语满天飞,不管是学生的表现如何,教师都一定会大肆表扬学生,边远地区的学校也不能免俗,尤其是教师是来自城里的那些小学。边远地区的学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某些老师的文化水平一般,素质还有待提高。

(二)课堂评价过于片面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听到一些边远地区学校的老师过于片面的表扬或者是批评自己的学生,教师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便盲目地进行评价,这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有打击性的。

(三)课堂评价用语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

在我们中国的课堂上,教师总是用那种十分具有普遍性的语言(如“真棒”“你真聪明”等)来评价学生。不知“好”在哪里,不知“棒”在何处,人人都很优秀,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在什么地方。

三、如何对边远地区的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堂评价

(一)课堂评价的数量要适可而止

古人常会提及“多说无益”这个词,课堂评价的时候,教师说少了起不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说多了又会让学生觉得这评价不带情感,自己的表现只是不好不坏而已。语文教师每一次进行课堂评价都应当要投入真情,要恰到好处,要控制数量,免得让其得不到预期的效果。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两个例子,一个边远地区的小学语文老师古板严肃,十分的不喜欢激励别人,除非学生表现特别优秀的时候,他才会开金口表扬一些他。还有一个边远地区的语文女老师年纪轻轻,从城里远道而来支教,她的性格开朗,活泼又温柔,每当孩子读完书、写完字、造了句……她都要郑重其事的将学生表扬鼓励一番。结果,前者的学生,一点都不自信,他们觉得自己平时连达到老师的基本要求都很难,更不要说别的了。后者的学生则过于的自信,认为自己总是做对任何事情,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做不好的。

(二)课堂评价要全面

“读书改变人的命运”,没有什么能比这句话还更能解读边远地区小学生的读书目的了!这类地方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不一样,他们可能早早地就懂事了,对读书特别的珍惜,生活也比较独立,但是他们的见识少,生活阅历狭窄。给他们上语文课,教师一定要客观全面一点,切忌用冷冰冰的评价去衡量他们的学习、他们的作为,尽量避免伤害到他们的小心灵。语文,是一门充满情与意的学科,自身承带着很多的内涵。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教师、作者三者之间感情的碰撞,思想产生共鸣。冷冰冰的评价又如何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语文的学习中呢?

(三)课堂评价要有针对性

“你做得太好了!”“太棒了!”好在哪里?棒在何处?是学生表达得特别清楚,逻辑很有条理性,还是对问题分析得比较深刻呢?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的时候,语文老师应尽量具体些,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小孩,他们比较单纯,社会交际也很有限,如果教师课堂评价总是缺乏针对性,那这种态度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变得千篇一律,逐渐丧失自己的个性。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有差异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言之有物,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同。

(四)课堂评价要具有导向性

导师时代的来临,宣告着教师时代的即将过去。针对边远地区的小学生,教师要明白“课堂评价”是为了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去谋求更高、更远大的发展,而不是限制他们。因此,语文教师在注重对结果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要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全面、客观地去评价你的学生!面对学生正确的答案,教师要关注思考过程是否也正确;如果学生的答案是错的,那么教师也要考虑其思维过程中是否有可取的地方,帮助其找到开始错误的地方,给学生的思维方法以启发。如在学习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的时候,班级里有个女孩子受到了“香港……还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人们把她称为‘东方之珠’……”这句话的误导,以为香港是在中国的东边。教师拿出备课用的地球仪,实教实学,不仅纠正了孩子的这个观念,而且还让她从此学会辩证的去看待一个问题。

课堂评价里面有很多的学问,教师不能仅仅只判断结果是“对”还是“错”,要展开具体的描述,寓引导、点拨于评价中。只有这样,你对于学生来说,才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