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2017-12-29 00:00:00王莉
课外语文·上 2017年2期

【摘要】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不仅需要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让他们在考试的时候取得好成绩,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可以更加的自主,能从更深层次广泛了解语文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从语文思维的定义、特点及培养途径,分析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学习的压力更大,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不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都较为机械,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的时候取得高分,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和发展,在教学的时候,人们开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的培养,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也不例外,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论述。

一、语文思维的定义

所谓的语文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得到的讯息,及时进行思考、探究,并结合实际给出自己的见解。它所涵盖的内容极为广泛,如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为一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还需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探索语文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语文思维。

二、语文思维的特点

(一)交流性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主要就在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断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探讨,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够通过语言或者是文字的形式传递到学生的大脑中,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这些思想和知识逐漸变成了学生自己的思想,语文思维也得以培养。由此可见,语文思维的培养,体现在对知识的交流和探讨之上。

(二)广泛性

一个人的思维是能够无限延伸的,同样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时候,也是一个极为宽广的世界,语文教学所涵盖的知识极为广泛,古今中外、社会、家庭、理想和道德等都能够以不同的形式选入到语文课本中,这也使得教师在培KcF+z7Hk0OiM1YrwJbTrzw==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时候,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题材和教学内容,与其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

(三)渗透性

思维能力是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通过经年累月的知识灌输,思想交流引导,才逐渐培养出来的一种能力,它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长期的坚持,渗透在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有着较强的引导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对高中生的语文思维进行培养的时候,教师首先必须要摆正自己的教学心态和位置,积极开展教学。虽然,学生进入了高中以后,学习的压力更大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是学习的机器,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学生可能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在学习《祝福》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由于阅读的角度不同,对于“祥林嫂”这个人物,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祥林嫂的悲剧来自于自身,主要是由于其自身不愿意进行抗争,一味地向命运妥协,还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祥林嫂的悲剧来自于封建社会“吃人”的礼教,针对学生的不同认识,教师不应过早下结论,用自己的思维禁锢学生的思维,而是应当鼓励学生,自主的进行交流,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二)注重学生心理变化因材施教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对于学习的认识有了较大的变化,思想也更加的成熟,他们对于一件事情往往都拥有着独到的了解。在课堂上学生也不再像小学或是初中那样活泼积极,对于教师的一些提问,可能不少学生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但是他们大多都不愿意表达出来,这使得语文思维的培养陷入了困境。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比如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表现自己,教师就可以尽可能的开展一些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其中的活动。如在教学《雷雨》的时候,不少学生可能对于话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就可以让班上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课本知识,自己进行二次创作,编排一出话剧出来。在创作和编排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课文人物形象可能会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语文思维也能得到培养。

(三)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已经不同于初中和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学习的只是一些简单的语言和句式上的学习,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在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时,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时,也不能只是简单进行知识讲解,而是应当注意根据学生所积累的知识,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如在讨论语文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应以偏概全,简单用自己的观点代替学生的观点,而是要学会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思考问题。

(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质疑

俗话说“学贵有疑”,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之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机械,思维也在一定程度被固化,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往往是考试考什么自己就学什么,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是极为不利的。而且每个人,由于学习经历和学习习惯的差异,在思考同一个问题的时候难免会有不同的了解,有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也会产生质疑。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大胆进行质疑和创新,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为语文思维的培养打好基础。

总之,语文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不仅有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而且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应用也有一定的影响。当然,培养高中生的语文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好的事情,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语文思维对于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荣.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