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阅读需要学生参与其中去体验,没有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参与,语文的阅读教育也就犹如“鸡肋”。学生只有去体验阅读,深入文本中,才能与作品中的角色、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交汇,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情感上的沟通。
【关键词】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语文阅读的教学有如下的建议,“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在《新课标》中关于“体验”以及与“体验”相关的词共出现17次。可见《新课标》在制定的过程中将学生的需求和阅读的体验感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育现状
《新课标》发布多年,但它所强调的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的教学目标却不为人满意。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较为被动,缺乏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精神。有调查数据显示,近8成学生表示对语文不感兴趣,7成5的学生表示升学考试是学习语文的出发点。可见缺乏学习语文的动力和兴趣是学生在语文上“不给力”的首要因素。缺少以兴趣作为学习语文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功利化,急功近利。学生在课堂内外不会主动去学习和思考,只依靠老师“填鸭式”的教学。长此以往,对学生而言,其后果就会像多米诺骨牌效应形成恶性循环。
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不是很理想。虽然较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态度上较为被动,但是数据显示也有7成多的学生喜欢在老师的引导下体验阅读,近6成的学生表示他们能够从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得自豪、愉悦的体验。以上的两组数据表明,其实学生潜意识上对自主阅读体验呈接纳态度。但是如今语文阅读教育被太多的“标准答案”所束缚。老师、学生因为成绩的缘故,往往是为了更接近“标准答案”而去被迫吸纳一些“万能答案”。让学生找回课堂主人翁的角色定位,惊醒体验性的学习是很必要的。作为高中学习的一支,语文阅读教育也需让学生亲力亲为的去体验。
二、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的含义解析
语文体验式阅读有以下几个特征:
1.语文体验式阅读中的“体验”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基本途 径;2.作为教师,老师角色发生改变,不再以说道者形象示人,而要扮演一位引导者。教师要去创造情景,激发带动学生们的情感,从而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内心需要出发,全身心去感受、欣赏阅读文本;3.体验式阅读它不以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自身阅读能力为最终目标,它希望学生能够在语文体验式阅读中去感悟、去创造、去提升语文素养,并最终收获对人生、对世界的认知,去建构个体精神世界。
三、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
(一)运用音乐渲染情景,激活体验
音乐是作曲家将自身心灵的情感、思绪通过不同乐器的演奏,以不同的旋律予以展现,表达自身情感,并感染听者,从而产生丰富联想的情感体验。与之相比文学作品就显得更加含蓄、廣博、深沉,在品读上会受限于读者的年龄、阅历等多方面因素,学生往往难以真正吃透作品的情感和意境。《荀子》中有这样一句,“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选择数首与所教授文本情感内涵较为接近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听中去感受文章的行文脉络,加深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诱发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层次体验。
(二)诵读文本,以读生情,强化体验
“读者,如‘四书’‘诗’‘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曾国藩在其《家书》中如是说道。诵读文本是读者主动去感知文本的语言实践。诵读不仅仅是学生眼、口、耳等器官的单一活动,它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想象,使文本内容跃然纸上。
诵读文本的技巧无外乎四方面:重音、停连、语调和语速。重音不是简单的提高音量,而是要利用轻声、停顿、延长音节等方式着重强调音节、词语,达到引起他人重视的目的。停连要根据逻辑规律、语法规律来安排,既可以吸引听者的兴趣,也可以给听众留下欣赏和思考的空间。语调是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的变化,语调又可以分为平调、升调、降调等,不同的语调会在诵读中带来不同的风味。语速则可以分为急读、缓读、中速读三种。如何选用重音、停连、语调和语速就要依靠诵读者对文本思想感情的领悟。老师在传达基本的诵读技巧的同时,也要做好诵读的示范。老师在学生面前的深情诵读就是学生诵读最好的教材,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在诵读时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语音的轻重、诵读的表情,学会诵读的方法。老师的诵读展示,不仅会抓住学生的心,而且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老师的朗读进入作品设置的特定场景中去。
(三)以问导读,质疑生疑,增强阅读体验深刻性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提问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重要手段。提问是思维活动的起点,也是探寻真理、发明创造的零点。语文阅读问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插上联想的翅膀,还能够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提问无疑是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在设计体验式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时,要勾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自主去探索文本,与作品去对话。阅读在本质上是学生将自己的思维、价值、观念、情感带入文本的一个过程,不同的思维、价值、观念、情感造成了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差异性和多元性。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让问题富有启发性,并减少对问题的限制条件,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
如今语文的阅读需要学生参与其中去体验,没有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参与,语文的阅读教育也就犹如“鸡肋”。学生只有去体验阅读,深入文本中,才能与作品中的角色、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交汇,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情感上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