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教学模式的例说与创设

2017-12-29 00:00:00曹俊耀
课外语文·上 2017年2期

【摘要】记叙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大量的教学内容,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本文对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其中三环节教学法欠缺具体的教学流程,内容过于理论化,长处在于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四环节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对听说读写进行训练,但运用起来不够灵活;五步教学模式内容具体,教学流程充实,具有实践意义。但三种模式又缺少朗读教学,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文体教学;阅读能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记叙文教学属于文体教学的范畴。在语文教学中把文章分为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这是根据文章表达方式的特征来分类的。这种分类方式把握住了写作的主要方法,便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提高教学效率。而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表现出淡化文体的理念,只是提到了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淡化文体的做法会让实践教学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題,比如,不重视文本的行文结构,只是单方面的讲解内容;学生不了解文体知识对写作的训练也是一个极大的阻碍。学生不了解文体知识就等于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能力。因此,在新的背景下,站在新角度,探索更高效的记叙文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记叙文的教学模式也是多种多类,比如目标驱动教学模式、感悟鉴赏教学模式、共鸣探究教学模式、三环节教学法、四环节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模式等等一系列的教学模式。笔者就“三环节教学法”“四环节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模式这三种教学模式进行记叙文教学模式的探析。

一、记叙文教学模式例说

(一)三环节教学法

1.循文明象。

要做到循文明象首先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形象是作者意图的载体,要明白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首先要对作者描述的形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学生脑海中有了具体的形象之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比较直观了,它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为进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这种复制形象的方法的效率非常高,可以在程度上变抽象教学为直观教学,可能现在大部分踏入社会工作的人都不记得初中语文教了些什么,但一定会记得朱自清父亲的背影,会记得鲁迅文中的阿Q,因为直观的形象会在脑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记忆。

2.因象悟道。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作者描写的事件中包含着写作意图。记叙文中描写的形象是作者意图的载体。因象悟道就是通过对事件分析来把握文章描写的形象。比如《孔乙己》中作者描写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表现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记叙文中事件的意义就是为了表示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分析事件的时候,这些思想内容就会逐渐朦胧的浮现出来,教学的进一步展开是使其明朗化。记叙文中还有不是对事件描写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指不直接叙事的文字。这些文字虽然不叙事但仍然有“象”,分析这个形象可以获得作者寄托在文章中的情感内容。分析完事件和非事件叙述,到悟道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它可以概括出这样一个等式: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思想性内容+文章的感情性内容。这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式,学生掌握这种公式后可以对同类型的记叙文进行套用,理解起来就相对简单。至此,我们可以理解所谓的道就是思想内容和情感内容,悟道就是将作者的脑海中的意图转移到读者脑海中。

3.执道辩文

这个环节是学生把握了作者意图之后继续探析作者为了强化自己要表达的意图采用了什么样的文字技巧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属于阅读教学,却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过程。这个环节是强化学生写作技巧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四环节教学法

1.读。

这里的“读”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教师要求学生在正式开课之前对全文进行预习,熟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同时大概了解文章内容。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在学生大致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设置新的学习目标。这是在预习全文的基础上推进文章学习的深度,这样的循序渐进式的学习方法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渐入佳境。

2.说。

第二步的“说”,这个环节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复述文章情节,阐释文章细节或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来促使学生全面的了解文章。然后在给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情境。

3.议。

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模式对同学的发言进行探讨、补充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个环节可以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深入到学习中,是课堂深入的环节。每四个人一个小组,每个组员都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组成员智慧的融合,然后在班级进行交流,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一环节中也要求教师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设置具体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

4.练。

最后一个环节是“练”,即延伸拓展,巩固提高。在结束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之后,教师要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白天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以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

(三)五步教学模式

1.激趣导入。

好的导入能对学生一节课的情绪和整堂课起到一个引领作用,虽然导入的形式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两种,一是引出课题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2.检查预习情况。

课前导入完毕之后就是第二步检查预习情况。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一篇文章再简单,如果没有课前预习学生也会无所适从,所以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是课前预习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扫清生字障碍,能够熟读文章;第二个阶段是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写了什么事或者写了什么样的人;第三层次是初步把握文章线索和作者情感。

3.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整体感知就是对文本综合、全面理解,通过阅读把握文本的主题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整体感知首先要通过反复阅读文本归纳出文章主要内容,如果是写人记事就要清楚写了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情;如果是写景状物就要清楚写了哪些景物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是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写作思路和贯穿全文的线索。

4.重点内容赏析。

重点内容赏析,学会对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重点段落赏析。重点词语就是作者在表现任务和叙述事件时,能够起到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为中心服务的词语。重点句子是对全文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往往蕴含着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比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我什么时候能够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看起来特别简单的一句话,但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揭示深刻的主题。重点段落,就是一篇记叙文中重点描写人物或者叙述事件的主要环节。这个环节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面对考试的阅读题目,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5.延伸迁移。

这一步可以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巩固提高,同时可以熟练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其他记叙文的阅读理解上。

(四)总结三种教学模式

对三种教学模式进行探析过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三种教学模式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地方,在一些教学流程相互补充。三步教学法通过语言内容、形象、形式结构三者的关系沿着作者的写作思路一步步展开,将一篇记叙文骨骼鲜明的剖析在读者面前。但是三步教学法偏向理论层面多一些,如果要付诸实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三步教学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将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点是其他两种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作为其他两种教学模式的补充还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四步教学法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专项学习能力,听说读写是初中生要掌握的重要语文能力,但是四步教学法没能将四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教学流程略显僵硬。但是在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这方面还是对其他两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五步教学模式相对三步教学法和读说议练四步教学法比较完整,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并且相对完整,实施起来比较容易。其课前导入是对前两种教学模式的补充,并且从整体感知到重点内容分析是细化了前两种教学模式中的分析过程,看起来比较清晰明了。但是这三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缺失,全部忽略了朗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记叙文是非常适合朗读教学法的一种文体。学生通过朗读,更加容易进入作者营造的文字的世界,更加会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不仅会使教学进行的更加顺利,还会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机勃勃,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记叙文教学模式创设

通过对三种教学模式的探析,以三环节教学法为理论依据,以读说议练为主要方式,以五步教学模式为主要参考,以《背影》为例文,创设一个记叙文教学模式。

(一)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方式依据不同的课堂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因为在学习《背影》之前已经学习过朱自清的《春》,因此在这里利用《春》的知识点进行《背影》新课导入。通过对《春》的语言特点这个知识点的回顾,教师自然的引入新课。

(二)朗读体验

《背影》这篇文章表达父子之间细腻的情感,赞扬了父爱的伟大之处,被奉为经典之作,同时这篇文章也非常适合朗读法。学生通过有感情他朗读课文,能够感受文章所传达的伟大的父爱,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检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每篇课文在开新课之前,学生的预习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预习可以让同学们熟悉课文,在已有的基础上学习新课,不会对新课产生陌生感。因为这里朗读体验可以包括预习检查同时考虑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所以检查课前预习就不做重点环节。

(三)整体感知

1.找出文章线索,理清作者表达意图。《背影》的线索是这篇非常教学的一个重点。父亲的背影作为本文的线索,作者交代层次分明。首先开篇设疑点出背影,然后交代家境引出父親背影,再次在月台望父买橘描绘背影,然后父子分别的时候儿子理解父亲的背影。最后文章结尾思念父亲背影。五处背影的依次出现体现出作者情感变化的层次感。要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就要抓住文章线索。

2.分析文本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开篇点题。思念父亲,点明“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二部分是二到六自然段: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第三部分是第七自然段:照应开头,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喟然长叹,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3.领悟文章主旨,感受思想感情。通过对文章线索和层次结构的分析,文章的主旨就已经若隐若现了,这时一经教师点拨可能就拨开云雾了。《背影》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述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情感,赞扬了伟大的父爱。

(四)重点内容讲解

在文本着墨最多的地方同时也推动了情感爆发之处就是望父买橘的背影,因此要着重对此处文本的分析。通过对重点词“攀”“缩”“倾”的分析来剖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段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跟教师一起分析重点段落。首先教师问学生可不可以用“抓”替换“攀”?学生回答不能,然后再引导为什么不能用“抓”。抓是手里抓住一个借力点,是有物可抓;但是攀是无物可抓,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向上攀沿。显然这对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是非常艰难。同理可证“缩”字的用法,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个重点词、字一分析整个文章的思想感情就一目了然了。

(五)课后拓展

课后的拓展练习内容是一节课堂教学的升华部分,在课上教师把文章的线索、思路带着同学们分析一遍,领悟了文章中心思想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后如果不加以练习,课堂上的知识都是纸上谈兵。因此课后的练习作业必须要切合课堂内容,不能不留也不能盲目留。根据三环节教学法的执道辩文,这时候拓展记叙文的写作会对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高。在学习完《背影》之后同学们一定会被朱自清与父亲之间深厚的感情所感动,那回想一下自己与父母之间那些有爱的细节之处,写一篇小作文。

《背影》这篇教学模式是对三步教学法、四步教学法和五步教学模式的综合,三种教学模式互相补充,形成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总体来看记叙文的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相似点,教学者可以根据实际的课堂要求来创设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新记.记叙文“五步”教学模式初探.[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11).

[2]黄艳萍.浅谈记叙文教学模式.[J]中国科技博览,2009(16).

[3]苗鹏.环环相扣节节出彩——“读、说、议、练”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