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夠自觉运用NLP原理指导教学,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加强师生沟通交流等方法,研究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过程,探索和发现学生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自觉性和效果的共性心理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心理需求,鼓励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引导学生乐游知识的海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NLP;高中语文教学;重塑心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NLP,即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又译作“神经语言程式学”“身心语言程式学”)是一套原理、信念和技术,其意图为探索心灵和神经学、语言模式和人类感知与认知,安排组织以使之成为系统化模式,以及如何在互动中建立主观现实的人类行为,属于实用心理学和行动策略的一种。简而言之,NLP是用语言去影响身心状态的具体方法。
在所有教育活动中,教授的一方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NLP原理——通过不断观察和总结受教育者对教学活动的反馈,灵活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形成一套效果较好的、大部分受教育者能接受的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使之成熟,既能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提升学习效果,又能使教师较为轻松地实现教学目的,达到“双赢”。
语文教学有着独有的特点,它既是最容易教的学科,也是最难教的学科。说它最容易,因为学生从开口说话时起,就开始进行语文的学习,相比而言,其他学科可以说是“零基础”。说它最难,因为别的学科都有客观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性的;但语文的研究对象是主观的文本、审美和道德,更多的是感性的;语文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也使学生语文成绩更多地依赖日常积累,无法快速提升,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自从我踏上高中语文教学的讲台,就开始探索高中语文教学的NLP模式,下面我将多年来积累的一点经验与大家交流。
一、巧妙运用视听技术,为学生构造新的感官世界
NLP原理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和条件。脑内图像、脑内听觉、脑内感觉是所有心智(Mental)以及行为的基本砖石(Building Block),我们可以有无数种方式组合和运用他们,使我们建立起新的行为。同时,NLP原理也认为,心身是互相影响的,心理的改变导致行为的改变,而我们的感官系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也是影响心灵的重要单位。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多媒体的运用和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用具有画面感和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语文课文中的美,力争使他们在课堂中感到快乐,并建立学习能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收获快乐和美好的心理预期。
在教学中,通过巧妙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画面和声音为学生创造栩栩如生的环境,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接触”文本,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文本,体会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以《望海潮》的教学为例。我精心挑选视频及精美的图片,一一展示出词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的景象。这时,学生已经被美丽的画面打动。我再以一个游客的身份、用第一人称的手法精心组织语言,通过对细节的补充描述,让学生跟随我一步步欣赏“东南形胜”的钱塘。既缓冲了学习知识带来的压力,缓解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学中有趣、学中有美、美中有得,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为进一步的体会词句奠定了基础。随后,我再运用多媒体,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具体的视听形象。如 “怒涛卷霜雪”,什么样的浪是“怒涛”?“卷霜雪”又是何等美丽的景象?无论教师用多么生动的语言描绘,学生总是不能理解这种意境。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到钱塘潮从天边而来——越近越高、越近越响,势如千军万马狂奔而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波涛如何“怒”;怒涛拍打在堤坝上,潮水遇到阻碍抬起又落下、又被后浪抬起,纯净的水翻转现出一片片白色,让学生直观感受到 “卷霜雪”动人心魄的美。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的优化组合给学生们直观的、形象的感受,几乎是不必教师多用语言说明解释,就能悟出诗文中的词意、句意。再通过饱含感情、抑扬顿挫的配乐朗诵,让学生们全方位感受到作者在词中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二、灵活运用情绪化语言,给学生树立模仿的标杆
NLP的核心是“模仿”,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是潜意识的去模仿某种认知。人们不只是模仿他人,还模仿自己。只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可以使学生唤醒沉睡在记忆的亲身经历甚至潜意识里对自己的期望等,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去“模仿”某个榜样,来推动学生理解语文文本和进行作文写作,建立良好的审美观和道
德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研究每位学生的大脑和身体工作的不同特点,运用情绪感染等技巧引导学生以同一模式去使某些事,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人和事》作文教学时。我先通过多媒体用视频和图片较快地展示出令人感动的典型事例和形象,尤其突出父母、长辈无私帮助子女的奉献精神,渲染温馨而沉重的氛围,使学生安静下来,集中精神听讲。再用舒缓、温暖的语言一一将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同学等关键词和帮助、流泪、牺牲、无私、期望等关键词重点突出,来唤醒每个人心中牢记或者深藏的记忆。然后我用饱含感情、略带哽咽的声音,用微红的眼眶、略带激动的表情,回顾一件至亲人之间感人的事迹,使学生刚刚想起的事件逐渐清晰起来,将重要细节一一回顾起来、越来越具体。这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少学生在作文中真情流露,写得更加自然流畅、更加生动。
我平时在课堂上,常常仔细观察每个人的不同反应,试图了解学生每个人的不同性格,并依此为根据,零碎地、经常地用固定的(或意义相似)词汇赞扬同一位学生,并在一段时间内有目的地(包括提升学生对课文兴趣这一目的)对部分具有相同特质的学生循环表扬若干次,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模仿”。换言之,就是将一个优点分成若干个方面,选择部分学生进行表扬使他们每人成为该优点的一个方面的榜样。这样,不仅教师不用花很多的经历和时间,而且树立起来的榜样人数多,学生可以选择更愿意学习的榜样;学习难度低,不用高大全地模仿,只用学习一个优点的一个方面;表扬的学生多,更乐意互相学习,使优点潜移默化全面融入。比如,在进行诗歌单元的教学时,我会用考究的语言着重表扬文笔好的部分学生——“用词像子弹一样准确”“写出的句子像名言警句一样可以回味”“构思巧妙”“语言活泼得要从本子里跳出来”等。在进行偏重思想性的课文教学时,会着重表扬善思考、勤思考的学生。这样既表扬鼓励了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又与教学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一举两得,这是对NLP整体平衡理念的实践。
三、灵活运用思維模式层级分析,让学生做出你希望的
改变
NLP理论将思维模式从低到高分为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与价值、自我认同及精神灵性等六大层级。NLP理论认为,要改变自己或他人,首先要找到问题发生在哪一个层级,找到了问题出现在哪一个层级之后,最好从上一层级着手改变,不在本层级进行改变,因为问题无法在制造它的那一层级得到解决——在同一个层级,既然出现了一个行为、一个现象,那么在本层级来说是合理的。
要判断问题发生在哪一个层级是比较容易的,大部分情况可以用简单的对话就能判断出来。例如,学生默写不及格,问其原因,答“晚自习太闹学不了”——环境;“有点累,没复习”——行为;“我真的用心背了,就是记不住”——能力;“学得没意思,不想学”——信念;“我就是比别人蠢,没用”——自我认同;“世界对我充满了恶意”——精神灵性。如果一个学生回答“晚自习太闹学不了”——环境层级问题,那么就不能在本层级解决,简单地认为把晚自习的纪律抓好,那么他就能够好好学,默写就能及格,而要从上一级——环境的上一级是行为——来抓,就是指出学生是因为没有复习才没及格而不是其他客观原因,教育该生课后要认真复习等。这是一个普遍的例子。
在某届某班的一名女生,上课虽然安安静静地坐着,好像听得很认真,但请她回答问题却常常不知道如何回答,下课也不主动和同学一起玩闹,成绩也不理想。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她性格内向而自卑。几次课间和她简短的谈话,也多半是我苦口婆心地说、她默不作声地听,偶尔回答几句话就是“老师,我就是笨,总是学不会。”——自我认同层级——无非是来自家庭父母、学校、同学的压力,也许还有社会部分不良的价值观的影响。经过在脑海中的推演,我决定从她存在问题的思维层次的上一级——精神灵性来着手改变。我专门挑办公室没人时叫她过来单独谈心,让她坐、给她倒茶、先说几句闲话,培养平等对话的氛围。该女生身材略胖,我曾偶然听其他学生开她身材的玩笑。我便从这点试探:“我无意中看见你笑了一次,红唇齿白,笑起来眼睛弯弯的,真的很可爱,就像荷花从骨朵在一分钟内完全盛开,让我觉得蛮惊艳的!”然后告诉她“老师们对你都蛮上心,觉得你是很聪明的”“我找你同学了解情况的时候,他们都说你哼歌的声音很好听”“你作文上的这几段话的这几个字真是用得妙”等,向她描绘一个与她意识中的世界完全不同而与她潜意识里希望的世界几乎一样的世界。随后几天每天在办公室抽一点时间帮她补习,继续鼓励她,表扬她接受能力强、一点就通等。在课堂上在讲到美好的事物时还会补充一句“就像某某的笑容一样”。她的精神状态很快就有了较大的改变,慢慢感觉到世界的善意(如同学的玩笑并非恶意),各方面也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NLP理论无论对于教育还是对于语文教学,都有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运用理论使教师和学生达成整体平衡这一点上存在入门简易、操作性强的优点。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NLP相关理论,积极灵活地运用于实践,提升自己,也更好地完成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参考文献
[1][英]苏·奈特.激发潜能——NLP成功法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许宜铭.重塑心灵[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美]康尼瑞儿·安祖,泰玛拉·安祖.心灵改造——进入内在的活泉[M].出版地不详:世茂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