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从当前高年级小学语文习作现状上看,主要存在学生习作情感缺乏、写作素材欠缺以及习作整体质量不高等情况。为此,本文以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作者自身实际教学情况,探讨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习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习作是学生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素养的集中体现方式之一,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難点内容。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点在于一方面能够行之有效地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另一方面也在于通过习作练习来提升学生习作的总体质量和水平。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但是从其习作表现的整体情况上看,仍然存在习作情感缺乏、写作素材欠缺以及习作整体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高年级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此,有必要针对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找到有效提升学生习作水平和质量的方法,促进小学语文学科高效教学的目的。
一、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真情实感
任何知识的传授和教学,都是建立在学习者具有充分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要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首要任务在于有效激发学生积极写作的兴趣。只有学生建立起对写作的充分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内心的真情实感,才能将内在的情感流诸笔端,从而写出情感真挚且能打动人心的“佳作”。要激发和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写作产生热情和兴趣,教师就需要结合“快乐教学”的理念,将作文写作教学以富有趣味性且多元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第一单元习作练习“写一位教过自己的老师”中,从习作主题可以看出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采用记叙文形式,练习自身实际,来描绘一个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针对这一习作主题的训练,教师就可以积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写作课堂上设计一个讲述“一个老师的教学趣事”活动,让学生现场将自己曾经见过的关于老师教学的趣事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在趣事分享过程中,学生们听着各自老师的趣事,笑得前俯后仰,同时也引发起他们对曾经的老师的想念之情。当活动气氛正浓时,教师再引出本课写作的主题,自然而然就容易将学生脑海里关于老师的思绪情感调动出来,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便水到渠成。与此同时,整个写作教学课堂的氛围也十分活跃,一改以往写作教学课堂学生“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的尴尬景象,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写作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也随之得到提升。
二、创设合理情境,有效激活课堂
小学阶段的习作,最能打动人心的莫过于能够真实体现学生内心情感,具有一定人文性的作品。然而,学生写作的情感并非“招之即来”,需要经历一段生活历练,掌握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才能得到。然而,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却正是小学阶段学生所欠缺的。为此,教师就需要想方设法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其中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便是开展写作“情境化”教学。所谓“情景化”写作课堂,即是教师在写作教学课堂上,借助一定手段和方法,创设出科学、合理且符合写作主题和学生实际的“情境”,让学生深入情境之中感受情感、体验情感,进而在内心产生情感共鸣,并将其表露在习作中。目前,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课堂上,较常采用的情境创设形式有“讲故事”“角色扮演”“多媒体情境创设”以及“模仿秀”等。通过这些形式,将写作主题完美地结合其中,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进入情境,充分了解习作的主题要求,从而达到增强学生情感,提高学生习作质量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让学生习作更贴近生活
高质量的学生习作,还体现在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反馈之中。根据作者以往的教学经验上看,一些质量上佳的习作,其写作者往往都具有善于观察生活和事物的能力,正因为他们能够将事物观察入微,所以储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即使是一个十分细小的事物和稀疏平常的现象,都能被其刻画的非常生动。由此可以看出,培养起学生善于观察、贴近生活能力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观察力和贴近生活习惯的培养,在习作教学课堂上,多带学生深入实地,如到校园里“采风”,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现象,或者将现实生活中的有意义的事以“日记”或者“周记”的形式记录。长此以往,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自然就形成善于观察、善于记录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产生出一定的写作灵感,使得习作变得更具有生活气息,更清晰、有条理。
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学以致用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在进行学生习作指导时,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日常积累的素材来进行写作。该要求显示出,教师在进行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多加练习写作,而且也要注重对写作素材的积累,特别是一些精美的词句、巧妙的技巧等,为学生习作构建起“脊梁”和“血肉”,从而使得习作更加深入人心,更能引发读者情感共鸣。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言素材积累方面,也并非毫无建树,然而距离目标还很远。为此,教师要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同时针对学生以往阅读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帮助其掌握正确的素材积累技巧和方式,从而提升效率,为良好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施茂枝.确保教学与学生的适配——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要打好纪实习作之攻坚战[J].天津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版),2012(3).
[2]周立群.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要求与特点——对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目标的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