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误区及改善对策分析

2017-12-29 00:00:00张玉梅
课外语文·上 2017年2期

【摘要】我国新课改正在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影响到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例如:教师教学观念缺乏创新、教学课堂效率较低、粗放式教学模式、课堂中互动效果不强等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望对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误区;改善;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整个初中教育体系中,初中语文教学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发挥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同时语文教学担负着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使命。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是学生学习其余科目的基础,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与分析其存在的误区,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有效的改善措施,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进步具有现实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缺乏创新,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教师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教师的教学观念缺乏创新性,课堂教学环境枯燥、沉闷,使得语文课堂只停留在形式教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发挥。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依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前备课阶段准备不充分,只是照搬教材知识内容,未能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极易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依然存在应试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应试教学的影子,教师未能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是当前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主要误区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单纯为了考试而开展教学活动,无法真正的让学生体会语文的韵律与美感,进而也就阻碍了语文素养的提升。另外,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课堂活动时,不能有计划、有目的性的进行引导,导致学生无法认识到自身的薄弱部分,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学生的潜能无法激发,出现烦躁、厌学、弃学的不良情绪。

(三)教学策略缺乏有效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限制于一对一问答式的交流,课堂上的互动性不强,课堂气氛枯燥低沉,在被动式提问与被动式学习的状态下不利于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单一的要求学生记住知识点,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应用。学生在课堂中想法与见解被扼杀,大大的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改善对策分析

(一)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我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跟随时代变化转变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开展课堂活动的出发点。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应试教学方式,将语文课堂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内容紧密衔接,使每节课都富有新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的拓展语文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的创新教学模式。践行新课标标准要求,满足初中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心理需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只有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优化语文教学内容,勇于探索创新,增强师生互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初中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

(二)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初中语文是一种活跃的、动态的教学。在语文教学环节中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素养、认知能力作为语文课堂中的重点。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斑羚飞渡》中,在学生完成个性化解读之后,以对话形式从课本、师生、历史等多方面开展教学,注重学生在各个课堂环节中的学习效果反馈。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设计探究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大胆创新,将课程资源有效的整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在课堂的各个阶段合理设置教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观沧海》中,首先让学生在品读中领会诗中的豪情壮志,提问“你能列举出学过的哪些诗能够体现作者宽广的胸襟?”学生回答“《枫桥夜泊》《泊船瓜洲》等”。

三、结语

在新课改形势下,要切实践行新课程标准要求。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枯燥、乏味且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及以应试教育为中心内容的教学模式,不断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研究与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汲取知识。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要学会充分的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为语文课堂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轻松愉快的氛围,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方关军.“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科学研究,2014(12).

[2]王彤彦.缩小城乡学生初中语文学科学业水平差异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4(6).

[3]李波.为师四境——在初中语文教学课题研究中的成长回眸[J].当代教育科学,2015(10).